新浪网是谁的企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高昱)

新浪网是谁的企业?   0

记者:我看到了你最近的一个说法,根据王志东和新浪所签的合同,王志东5年之内不许到竞争对手就业,等于被封杀了5年。您是不是认为当初签这样的合同不合理?

魏杰:签立这样的合同本身没有什么,这个合同完全按美国规则签的,怎样保障企业的商业机密、技术专利和竞争力,这是对职业经理人的制约。但从这次事件看,王志东这个CEO并没有获得什么相应的保障。这是不对等的。

不对等的原因,是新浪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是典型美国式的。比如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强调独立董事要达到董事人数1/3以上,这是为了保障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资本在董事会里的相对平衡。

记:新浪不是也有独立董事吗?

魏:董事会开了,至今没有人出来说王志东错在哪里。这就说明独立董事没起作用,独立董事并不负责保证董事会决策正确,他关键是公布信息,公告自己的意见。

记:我注意到你谈到了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但我们现在说公司治理结构一般都在强调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为中心。

魏:目前出现的混乱情况,包括王志东被资本赶走,有些职业经理人卷款而逃,这种现象很多,反映了什么问题?一种资本登上历史舞台,就是人力资本。不能永远把他当作打工仔,出资人就是上帝。为什么企业能赚钱,不就是经营者在拼杀?你出的货币资本就这么值钱?现在中国的问题是走极端,一个极端是出资人把经营者赶出去,另一个极端是职业经理人把企业搞砸,把钱卷走,这两者的矛盾很难调和。

现在要么在讨论所谓王志东本人怎么回事,资本怎么回事,没有人考虑这个体制扭曲到什么程度了。王志东这件事情不在于他本人,在于这件事表现了中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已经根本不适于现代发展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永远处理不好,谁上来也搞不大、搞不长久。所有者永远占据重大地位,而且所有者错了都没事,经常出现所有者把经营者赶走了,结果所有者他也错了。现在把王志东开出去了,其实不一定是王志东错了。

记:但是我也问了几个风险投资商和投行,他们认为这件事情没什么可谈的,你一个上市公司,就需要以公众利益和资本利益为最大利益。CEO是带领着管理层执行董事会的决策。从出资者的角度来界定企业行为,这种界定到底合不合适?

魏:错了,他说的是总经理和总裁。真正的CEO权力很大。董事会的权力就是选择、考核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的薪酬制度,你可以不要我,但你不再对公司决策拍板。选择我是你的权力,但干什么是我的权利。就像总统,你可以弹劾我——而且也有一个程序问题,但不能干预我执行我的经营活动和发展方向。我们现在还是所有者一说就算,所谓的CEO根本不是真正的CEO。

我们现在根本没有接触到美国近10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美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已经从界定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为中心转变为界定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关系了,就是所谓的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尊重人力资本和出资人双方应有的权利和利益。美国之所以产生现在的独立董事、CEO,是因为两种资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点就是人力资本可能更偏重于企业长远发展,货币资本也可能变现走人。

记:但这样不仅需要真正的CEO机制,还要保证董事会结构发生变化。

魏:制度需要保障的是哪种意见是正确的,不管是人力资本的意见,还是货币资本的意见。而不是哪一种力量强大他就正确。董事会根本就不是目的,它是手段,保证社会财富不至于浪费,因此需要保障拥有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和拥有人力资本的经营者能够充分博弈。美国董事规则规定,不一定出资人就进董事会。我们还在强调资本,强调出资人,这是典型的古典资本主义。现在的世界发展企业已经不是出资人说了算,因为出资人往往没有能力说了算,因为你可能只有钱。你就能保证现在把王志东赶走的这些出资人都正确?

记: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企业是谁的企业?

魏:对,新浪网不是王志东的企业,也不是出资人的企业。什么是企业?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契约关系。这个观念一定要矫正过来,只要每个人清楚自己的上司是谁就行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发展,它已经把财富社会化了,我们还用传统观念来看资本。人家已经开始强调人本主义了,我们还是站在传统资本主义观念看待资本问题。 人力资本王志东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