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癌细胞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纪江玮)

中国人民大学的赵老师发现自己患上慢性髓性白血病是在10年前。今年4月,赵老师开始试用一种正在试验阶段的新药——口服的格列卫(Gleevec)。虽然赵老师很谨慎地说,因为用药时间短,还不能肯定它的效果,但她还是告诉记者,用了不到一个月,血小板和其他各项指标就得到了控制。

负责这个项目的赵戬博士向记者介绍说,格列卫是今年4月28日开始在中国做临床实验的,大多数病人都是主动要求参加的。人们有理由对它寄予厚望。据美联社的报道,格列卫在美国的临床实验中,90%的病人效果良好,63%的病人的癌症消退了。

格列卫的表现如此之好,使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FDA)在5月10日以创纪录的两个半月的短时间批准它上市。FDA还破天荒地为格列卫的批准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美国卫生部秘书长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所长都对格列卫在癌症治疗方式上的突破性进展给予了肯定。

但格列卫并非十全十美,它也有副作用,包括恶心、肌肉抽搐和皮疹。而且,没有人说它从根本上治愈了癌症。病人们可能要终生服药,如果没有其他药物的配合,癌症还可能会复发。

尽管有这些问题,格列卫依然是一种突破——不仅是它的疗效,更重要的,是它突破性的治疗方式。几十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攻克癌症的构想,但却接二连三地失败了。大多数癌症的标准治疗方式依然是放疗和化疗——不仅疗效有限,而且会使病人体质虚弱,恶心呕吐,生活质量无从提起。

这些年,科学家收集了大量关于癌症在分子级活动的资料。从它在某个细胞核里异常的DNA中苏醒开始,到它对身体全面、贪婪的进攻。掌握这些信息之后,科学家开发出了针对癌症各阶段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很多疗法现在刚刚进入临床阶段,数年之内都不会发挥作用。如果你现在得了癌症,这些治疗方法都来不及提供帮助。但纽约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的医学主任莱瑞·诺顿(Larry Norton)博士说:“毫无疑问,我们会打赢这场战争。”

如何饿死肿瘤  

饿死癌细胞   0

饿死癌细胞   1

格列卫的临床试验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毛千 摄)  

美国临床肿瘤学协会5月中旬在旧金山召开的年会为这种乐观情绪提供了表现机会。来自世界各地的26000名肿瘤专家交流着实验室里不断涌现的好消息。与化疗和放疗地毯式轰炸,既破坏肿瘤细胞,也破坏健康细胞的技术不同,这些新药更像是狙击手,只打击肿瘤细胞,并会选择最薄弱的环节。

在这些疗法中,有些疗法会阻止称为生长因子的化合物,阻止它们到达肿瘤,拦截下那些让细胞失控生长的信号。其他一些疗法改变了每一个细胞都拥有的生死之间的微妙平衡,使肿瘤细胞自我毁灭。还有一些疗法是阻断肿瘤细胞咀嚼正常组织时所用的酶,使肿瘤细胞无法扩张自我空间。

这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组名为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化合物。它们可以阻止肿瘤生成提供养分的血管。3年前,曾有人引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DNA结构的联合发现者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博士的话说,这些抑制剂将在两年之内被用来治疗癌症。

詹姆斯·沃森博士后来声明说,他的话被误解了,这样的奇迹并不存在。了解癌症的科学家都对使用“治愈”这样的字眼特别小心。一方面是因为这很容易引起不切实际的希望,另一方面,癌症并不一定非要被“治愈”。专家们相信,新的疗法可以将癌症从非常棘手、容易致死的疾病转换为类似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可控制的慢性疾病。

4年前,圣地亚哥的IDEC医药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药,名为瑞图宣(Rituxan)。这是第一个成功瞄准癌细胞蛋白质的药物。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发现,癌细胞表面布满囊泡,存放着细胞得以生存的基础物质,如生长因子,可以启动和供给细胞的生长。瑞图宣是单克隆抗体,专为无淋巴肉牙淋巴瘤细胞的蜂窝而设计。它可以挑选出癌细胞,交给免疫系统摧毁。早在1980年代,单克隆抗体就被媒体大肆宣扬为可以根除癌症的“神奇子弹”。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有些言过其实,不过单克隆抗体最终开始无愧于一些较为适度的期望。瑞图宣产生仅一年后,同样的方法产生了贺喜汀(Herceptin)。这种药可以阻止生长因子为某种乳腺癌细胞提供养分。不过,只有存在合适目标,这样的定位治疗才有效。例如,贺喜汀锁定的受体,只在30%的乳腺癌细胞中大量存在。活组织检查会告诉医生一个病人是否适合贺喜汀,但医生们还是希望能找到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分子。

当然,他们找到了一种。约翰·门德松(John Mendelsohn)博士曾在圣地亚哥的加州大学工作,现在是安德森癌症中心主任。从1981年起,他就一直在研究名为Egfr的受体。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蛋白质(EGF)的载体,有2/3的癌症的细胞都覆盖着EGF受体。1984年,门德松和他的小组在小鼠实验中证明,用假的生长因子占据EGF受体可以阻止细胞生长和分裂。

以假生长因子理论生产药物并不容易。像EGF这样的受体也存在于非肿瘤细胞里。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已了解到,当EGF被阻断后,正常的细胞会转而寻找其他生长因子。但门德松在1983年向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申请研究经费时,却遭到了拒绝。“没人相信这行得通”,他说。接下来的一年,他转而求助于慈善基金。去年,他宣布了一种名为imc-c225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一小部分前列腺癌病人很有效,令同行刮目相看。

目前只有两种药物可以阻止EGF。一种是引起轰动的格列卫,另一种是OSI医药公司的它西卫(Tarceva)。此药在治疗某些肺癌、脑癌和颈癌上很有希望。这两种药都不阻止EGF进入细胞,而是自己进到细胞里,阻断来自表面的生长信息。总部在伦敦的阿斯特拉捷利康正在测试一个相似的化合物——艾若萨(Iressa),用于治疗某种肺癌、胃癌和前列腺癌。

这仅仅是开始。格列卫、它西卫和艾若萨虽然都通过锁定酪氨酸致活酶来截断癌细胞最常用的信号传递通路,但促使癌细胞生长的信息是由千百种生化信号通过千百种途径传递的。每一种途径都意味着一个目标,意味着一段要由不同药物打断的联系。

这毕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格列卫已成为全世界的明星药物。中国目前有48个病人参加了临床实验,但还是不断有病人要求参加。记者在医院见到一位刚下火车,来自内蒙的患者,他并没有把握自己能用上格列卫,但还是要千里迢迢来试一试。(图片均为本刊资料) 癌细胞癌症复发格列卫肿瘤细胞癌症药品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