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圆桌(14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洪晃 lievre 王晓峰 劳乐 苗炜)
小女人的福气
文 洪晃 图 谢峰
我曾经问过好几个男人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几杯扎啤后他们都比较一致的表示,男人喜欢那种比较AVAILABLE的女人。我听人家讲了一个故事,有个男人借住在一个女人家里,女人睡觉时没有把自己卧室的门关紧,留了一条小缝,男人认为这是女人给他的暗示。所谓AVAILABLE的女人就是睡觉时留门缝儿的吧。
在80年代中我曾经有一位特别能干的小女人助手。她原来是文工团的舞蹈演员,由于生活所迫,下海到外企当秘书。刚到公司的时候,大家都有些看不起她,认为她打扮得太妖艳,英文又不好,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后来发现她有一大本事,我们约不出来的处长,只要是男的,她都能约到。每次我们一起出去谈判,她漫不经心地在一旁涂口红,或者为处长添茶、点烟。而多个处长多次向我的老板说这个女孩子应该好好提拔一下。该小姐有一头乌黑的头发,有一次和几个潜在客户一起坐火车,她在车厢里慢慢地梳了两个多钟头的头发,嘴里嚼着口香糖,还哼着小调,足足地向客户发了一会儿电,果然,客户就到手了。
我认识一个知识性的“大女人”,会说七种语言,PRINCETON大学古典学系毕业的。她爱上了一个中国男人,并且在事业上帮了这个男人很大的忙。男人虽然对她也不错,但终究受不了“大女人”天天孜孜不倦的教诲,没完没了的高谈阔论,在外面和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小女人开始有关系了。据男人说,他就是喜欢有个女人和他“腻”着,不喜欢一个女人当他的辅导员。我们都鼓励会七国语言的大女人用每一国语言向这个男人表示她的伤心,她的嫉妒,让他回心转意。可是这个“大女人”一口拒绝,她说伤心是当然的,但是不能表现出来,嫉妒是有的,但是她已经克服了。她还强调她是个独立的人,没男人也可以对着墙说七国语言。就这样,大女人的男人就和小女人过甜蜜生活去了。
有关门缝我还要做些最后的解释:并不是只有小女人睡觉才留门缝,有时候大女人为了卧室空气流通也会这么做。我刚才故事里的女人就是个大女人,结果当那个借住的男人半夜溜进她的卧室时,就被她骂出来了。可男人却理直气壮地质问她:“那你干吗不把门关好?”
至于文工团小姐,她在被提升三个月后,和哈佛商学院的高材生私奔了。
日剧样板戏
文 lievre
“佟二,我一直喜欢着你,一直无法忘记你,即使物转星移、口红改变了;即使明日会四分五裂,我的心一直不变,在4年前一样的地方。不管再怎么痛苦,如何烦恼,再怎么没办法,即使说一定要忘记你,还是办不到,还是那么喜欢你,不能从这种心情中逃跑。佟二,我还是喜欢你。”
Ayumi的一封情深切切的E-mail在她的一次感情出轨后,挽救了她和旧男友的之间的爱情。这些话,是她按着暂停键,从一个叫《爱情白皮书》的日本偶像剧里抄下来的。看这部剧时,她还在大学里,是几年前的事了。日剧里总有那么一些话,让她听了心动,觉得就是自己想说的,每次听到,她就抄在日记本上,以便有一天从她嘴里说出来。
Ayumi的书包里总装着一个透明绿色的橡胶球,就是《悠长假期》里让山口智子和木村拓哉定情的那个玩艺儿,摔在地上能弹起两层楼高。是男友去日本时,按她的指示带回来的。有一阵儿,这部剧在北京挺火,后来西单的小店里也有卖这种小玩艺,6块钱一个,10块钱俩,把Ayumi气死了,这么一个像精灵一样的东西,怎么可以到了拖着鼻涕的小孩手里,并被玩得浑身是土呢。现在,她最想要一个水晶苹果,就像《恋爱世纪》里的那个,看上去价格不菲,好在也不好找。
Ayumi是一个OL(日本人对白领的称呼,即OfficeLady),真可惜不是在日本公司工作,尽管她接电话一上来常说“么西么西”;问她爱吃什么,言必称寿司。Ayumi爱穿浅色的套装,长发飘飘,化不露痕迹的淡妆,整个一个松岛菜菜子翻版。这样的Ayumi看上去总令人感到赏心悦目,要是你知道她的套装是按照从电视上翻拍的照片满世界找布料找裁缝做的,她的一丝不苟的直发是500块钱的负离子烫出来,你就会放弃做Ayumi翻版的打算。我很庆幸她喜欢看日剧而不是韩剧,不用天天涂一个褐色的嘴唇出来吓唬我。
春天来了的时候,佟二应Ayumi的要求买了两辆自行车。在周末里,Ayumi 就把她的长发挽起来,用发带绑成一个直撅撅的东西,和佟二骑着自行车去动物园看大象,或者去玉渊潭看樱花,完了再去未拆前的“雕刻时光”坐坐。
Ayumi是我的一个好朋友的网名,来自于一个日本流行歌星的名字,她还打算将来要是生了女儿就叫“奈美”,生了儿子就叫“拓哉”。我们都说Ayumi命好,找了个佟二愿意陪着她像日剧一样生活。
音乐的幽默
王晓峰
1998年法兰西世界杯,英阿大战吸引了无数球迷,这场比赛有贝克汉姆的红牌,有少年欧文的惊艳一射,因此算得上是世界杯比赛的一个经典。但是比赛过后,让我回味的不是替贝克汉姆惋惜,也不是欧文的神速,而是国嘴和看台上一个观众的脸。这场比赛最终以英格兰队失利告终,英国球迷失望至极。就在比赛结束时,摄像机镜头对准了看台上一张沮丧的脸,显然这是个英国球迷,从那张脸上可以看到一种深深的绝望,在镜头前挥之不去。国嘴在看到这个镜头时,首先判断出这是个英国球迷,但是他不能判断的是为什么镜头给他的时间这么长,他总不能反复说“这个英国球迷非常失望”之类的话。其实,镜头对准这位球迷肯定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因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滚石”乐队主唱米克·贾格尔。此时把镜头对准这位英国青年的偶像,其意义不言而喻。当然,如果国嘴不仅仅知道贾巴尔还知道这个贾格尔的话,就会出彩了。只可惜这个经常把诸如“这位教练员留着一头摇滚歌星式的头发”或“这个球员看上去像一个摇滚歌星”之类的话挂在嘴边上的国嘴在最需要他说出“播滚”两字时卡壳了。
还是和国嘴有关。某年,在美国举行一场大型运动会,具体什么运动会记不清了,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开幕式上,美国黑人歌星娜塔利·科尔演唱的时候,国嘴这样说:“现在是黑人歌星娜塔利·科尔在表演,她演唱的是乡村歌曲。”我当时一愣,怎么黑人开始唱乡村音乐了。记得在我刚听流行音乐的时候,就总有一个问题搞不明白,为什么黑人不唱乡村歌曲?后来才知道,乡村歌曲在美国是地地道道的白人制造,即便在音乐不断融合杂交的今天,黑人也从来不沾白人音乐,比如乡村音乐和重金属。相反,倒是白人一直跟在黑人屁股后面拾人牙慧。当然,让一个解说体育的国嘴搞清楚如此专业问题也有些勉为其难,也许他认为美国只有乡村音乐。
有一次逛商场,虽然商场里乱糟糟的,但是一进去,就听到一首非常熟悉的歌曲,寻声过去,见是童装柜台,旁边矗立一巨大电视,电视里正放着童装展示的节目,一群四五岁的孩子在T型台上走来走去。而为这些小模特们播放的背景音乐竟然是“平克·弗洛伊德”的《墙上的一块砖》(第一部分)。我不知道是编导压根不知道还是有意而为之,眼前这些天真的孩子让我想起另一个场景:同样是这首歌,在电影《墙》中,也是一群孩子,像僵尸一般站在传送带上,尽头是一个绞肉机,孩子被一个个送进绞肉机,然后压出一块块砖。戴夫·吉尔莫尔恶狠狠地唱着:“我不需要教化/我不需要被你控制/老师/你离我远点/你们不过是墙上的一块砖……”这首歌因为有教唆孩子反叛嫌疑,所以在英国出版时曾被禁播过。想想那些T型台上的孩子,顿觉十分荒诞。
那些猫猫狗狗的事
文 劳乐 图 谢峰
上班两年以后,我有了第一只属于自己的猫。我在美国居住多年的一个亲戚听说后劝我把猫送掉,理由是在中国买不到猫粮与猫沙,养猫太麻烦。我回信告诉她:在北京的超市里就能买到猫粮与猫沙,而且种类很多,多到能让我的猫学会准确地分辨猫粮的原产地,比如说泰国产的它就绝对不吃。
当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因为无聊才买宠物玩具还是因为买宠物玩具才变得更无聊时,我在一家网站发现了一个宠物论坛。那里的人是各种宠物用品与宠物护理的行家。不过,就像商店里宠物用品货架上的狗用品总比猫用品多一点一样,这里谈论狗的也比谈论猫的多一点。可以理解的理由是:养狗经常会碰到“限养”、“打狗”一类事情。我在那里刚看了不久热闹就遇见这么一件事。一天上午,有一个家伙发了一张哭哭啼啼的帖子,说他的狗昨天被抄走了。其他人看到后马上劝他别哭了、赶紧“捞狗”去。那个家伙痛定思痛,说马上给他的一个警察朋友打电话。中午前后,另一个家伙冒了出来,自称是丢狗那人的朋友。他贴上来一张那条狗的照片,还说他的朋友已经和那个警察朋友出发去“捞狗”,他从现在开始每10分钟给那边去一个电话,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于是一场网上直播的救狗行动开始了。10分钟后,报告说那边正堵车;又10分钟后,说警察朋友正在给派出所打电话,要请民警吃饭;再10分钟后,说民警不吃饭,而且狗在“限养办”,不在派出所;又过了10分钟,说和那边手机联系不上了。这边沸沸扬扬地等了半个多小时后,那边终于有消息说:已经见到狗了,正在交罚款。20分钟后,打电话的人不见了,“捞狗”的人又回到了论坛里,说狗已经被救回,正和他一起坐在电脑旁。论坛里一片欢呼声。但不久就有人开始怀疑贴上来的那张狗照片,接着有人质问“捞狗”的人到底交了多少罚款。回答是200块钱。论坛里再次沸腾了:罚款最低也得2000元,这明显是一场恶作剧。于是几乎人人都有了一种自己的同情心被玩弄的感觉。
(本栏编辑:苗炜) 滨崎步大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