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会是次优选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高昱)
对道-琼斯股指最悲观的预计是跌到8000点
记者:2001年世界经济急剧放缓,速度比预期的要快,以美国为首,包括日本和东南亚在内的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都在急剧下滑,亚行如何评估这种连锁性的颓势?
汤敏:从中国的角度而言,来自美国经济的影响远远比亚洲邻国包括日本更大些,毕竟我们进出口大头都在美国。几年前,我们谈亚洲就够了,美国是不变因素,但现在美国这个火车头正在出问题。3个月前大家都还乐观,认为美国经济会有一个调整,是一个很快就能恢复的软着陆。从今年2月开始大家的看法在发生转变,从股市、就业等几个指标看,认为美国经济可能会是一个比较硬的软着陆。而且形势还在急剧变化,现在谁也说不太清楚。
记:也有很悲观的说法,比如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学家最近就指出,美国目前的经济衰退到明年会发展为经济危机,好像很多中国的经济学家也认同这种说法。
汤:虽然有时候隔岸观火看得更清楚,但我认为,我们的感觉肯定没有美国人感觉更准,他们普遍的说法是到今年夏天开始恢复。当然也有你说的悲观说法,最悲观的预测是道-琼斯降到8000点,纳斯达克到1000点。如果真到这种时候就是完全不同的状况了,我们就需要重新估计所有问题。而且,如果去年不是美联储坚持连续6次降息,把整个虚热的势头打下来,美国经济可能真的会有一次大的硬着陆。
记:但是近一个月来美国股市确实跌得很厉害,道-琼斯已经到9200多点了,美联储也连续三次降息,为什么大家对这次经济危机这么忧心忡忡?事实上潮起潮落的经济循环大家都是知道的,都知道美国10年来的经济繁荣总是要过去。
汤:我个人认为,这跟美国高科技或者新经济部分出现危机有关。美国1991年的那次经济危机还是常态的经济危机,传统行业生产过剩,但当时美国的新兴科技产业比如IT产业还在高速发展。而这次首当其冲的倒是新经济、高科技出现大面积破产、亏损、裁员,慢慢才波及到其他行业。几年前我们都说美国经济的特点或者希望就是高科技、高生产力的产业,觉得这也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但现在连这个方向都出现问题了。而且到底对经济会有多大影响,谁都没有底。而东亚和东南亚恰恰是IT、电子行业非常集中的地区,是新经济的受益者,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地区50%的出口是在电子产业。所以1991年美国经济危机对亚洲没有什么影响,这一次倒是和新经济一起首当其冲。
记:那么在美国经济出现停滞的影响下,到底亚洲会不会陷入新的经济危机?
汤:我想不一定会发生经济危机,但一定会延缓亚洲复苏的速度。亚洲在1997年那一次危机所表现出的大问题,外债问题,企业治理问题,金融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但也再坏不到哪里去了,泡沫基本上挤得差不多了,资本大量撤离。当然一个关键问题是美国经济到底走多远,现在谁也不知道。如果美国仅是一次软着陆,第一、二季度零增长或者稍微负增长,第三、四季度回升,那么无非只是把亚洲经济的恢复延缓半年到一年。目前很多亚洲国家已经接近恢复危机前的水平。但如果美国经济出现硬着陆,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就很难说了。但它毕竟不是亚洲本身的经济危机,亚洲出现危机的温床已经没有那么严重了,问题基本暴露了。除非真是天翻地覆,当然这种可能性相当小。经济衰退有一个清楚的定义,即连续出现两个季度的负增长,我看不出来亚洲会出现两个季度的负增长。
记:具体对中国影响有多大?中国经济的美国化倾向很重,出口导向和对外资的依赖对中国经济非常重要。
汤:确实首当其冲的就是出口减少。相应的进口不会降低太多,因为很多进口属于引进外资带动的,而去年的协议投资上升得很大,所以今年的实际投资可以到480亿美元,比去年高出70亿美元。因此,出超会比较快地减少。而真正外贸对经济的贡献是净出口的变化,而不是净出口本身,更不仅是出口。与很多人的看法相反,我们认为,1999年和2000年中国外贸对GDP的贡献是负数。我们刚刚做的一个预计,乐观估计,2001年出口和进口增长分别增加15%和20%,对GDP的贡献是-0.7,中位估计的增长10%和19%,贡献率-1.6,悲观的估计,出口增长5%,进口增长20%,GDP增长率将因此损失3个百分点。这是连我们自己都大吃一惊的。所以中国应该尽可能地缩小进出口增长率的差额,每减少一个百分点的差额,就会增加GDP增长率0.2个百分点。
记:这恐怕不是一个好消息。
高昱:不,事实上我认为美国的问题对中国的影响,相对别的亚洲国家来说还是比较小的,因为国内拉动已经很大。而且中国的经济周期正好跟他们是不同步的,相位不一样,1995年中国经济处于低谷,现在我们是在往上走的。而且加入WTO也是一个好的卖点。资金都会有选择市场的问题,相对别人来说中国是次优选择。就像亚洲危机时美国赚了一笔一样,这里头并不是没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