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假——跨国公司建盟的理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春燕 侯捷宁)
除了侵权之外,接二连三的事件使可口可乐陷入困境(法新社 供图)
就在3·15前夕,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任组长的全国打假工作协调小组频频活动,轮流视察全国各省的打假工作,并联合各部、局、院、企业界参与打假工作,在全国掀起打假热潮。3·15的前几天,记者打电话到打假联盟各成员公司的法律事务部或打假办公室,回答一律是“不在,有活动出去了,请等两天”,再询问,回答“打假工作很忙”。
从中央到地方,这样大范围的打假热情,正是跨国企业打假联盟热切期待并竭力推动的。
联盟:没有办法的办法
任约翰先生是联盟政府关系工作组的组长,也是宝洁公司大中国地区对外关系总监;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的法律顾问王军参加的是联盟的法律事务组,还有劲量中国公司的行政经理文淑芬,他们向记者讲述了打假联盟成立的过程。
任约翰先生介绍,1999年的某一天,几个公司中国区的领导人在一起吃饭,谈到打假问题,立刻激起共鸣。宝洁提到,目前在中国,打假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利华和强生都同意。几个全球性公司都觉得打假无力:他们各自请了最好的调查公司,引进了国外的打假经验,每年投入几百万美元,可假货还是越打越多,越打越逼真,越打渗透的范围越广。
宝洁提议说,如果我们联合起来,也许就可以做更多更根本的事情来打假。利华和强生都觉得这是个可行的办法。“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老商量章程啊,怎么开会啊,会费多少啊,谁当主席啊,发现大家兴趣不大,后来开始谈具体实际的事情,大家觉得这很有用,就很快组织到一起。”任约翰先生说,“八九个月后,我们的工作有了实质性结果。”
2000年3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成立。到今年3月,联盟成员从最初的11家扩展到了从生产口香糖到汽车的62家跨国大企业。
联盟每4~6周开一次全体大会,联合利华、宝洁、强生、英美烟草、可口可乐等17家公司组成常务委员会,享有联盟的决策权。联盟的6个工作组分别负责最佳案例、宣传、海关、政府合作、法律、会员服务工作。任约翰说:“我们和利华在市场上是很厉害的竞争对手,可在中国合作打假很愉快,这很有趣。”
文淑芬说“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的成立,正是我们迫切希望的。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有统一的领导和严密的机构,有明确的目标,分工明确,努力和政府沟通合作,使打假活动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盟友:我们真的很受伤
跨国公司的打假行动由来以久。“以前有一年,有地方执法部门给我打电话,问我:有人把洗发水装在大桶里卖,说是宝洁的,请问是不是假货?我说这一定是假的。”任约翰笑着讲述他与假货接触的经历,“但现在,假货越来越精良,有些几乎没法辨别。”
宝洁公司在中国的年销售额是10亿美元,任约翰向记者介绍,保守的估计,假冒产品数值在15%,也就是1.5亿美元。假冒宝洁产品对宝洁的侵害也在发生令宝洁很沮丧的变化。各个手工作坊制造,通过大的中间商到达批发市场,再由批发商向零售扩散,这样传统的造假售假方式,既陈旧又依然繁荣。“这样的打假,我们去500次,480次是没成果的。有一个人我们打了7次,下次去他还在生产,有的没收产品,过几天我们发现不翼而飞了。”任约翰说,“地方保护主义,执法部门执法不力。”
这种假冒产品产销多在收入偏下的人群,例如农村地区。直接对宝洁的销售构成威胁的是假冒产品进入正规的零售部门。“他们在假货里夹几瓶真的宝洁产品,假货本身仿制得也很精致。”任约翰介绍说,山东省某化工厂投入的“舒肤佳”香皂生产线用了100多万元人民币,生产的“舒肤佳”模具极为精制,包装盒的用材、印刷都属上乘。工厂重金聘请了天津“舒肤佳”香皂生产厂的退休职工,在被发现之前,工厂开足马力生产,产品销往山东、河北、北京等地。这种仿制极真的假宝洁以比真宝洁产品低得多的批发价销往商场,因此在宝洁的实际营业额与预计营业额总有一段神秘的距离。
生产电池的劲量中国公司,所面临的假货泛滥问题一样严峻而又令人无奈。劲量从1996年开始打假,2001年2月,在乌鲁木齐的一个仓库查获了200万节电池,文淑芬说:“我们怀疑这些电池是销往国外的。我们的电池主要销往东南亚,但我们发现假电池的销路比我们更广,销往中东、东南亚、非洲。”
王军说可口可乐在联盟成员里不是受害很深的公司。他说:“各公司的受害情况各不相同,极其复杂。可口可乐的主要问题是侵权,纯粹的假冒只占总体范围的百分之十几。我们更多的是外包装的模仿,比如远看包装几乎和雪碧一模一样,或者饮料叫‘碧雪’。还有把‘雪碧’作为通用名称的,比如‘大川雪碧’,但雪碧是一个品牌,作为通用名称是侵权。”
打假联盟的这些代表告诉记者,最新的售假还和新经济一同兴起:吉列公司很奇怪,吉列刀片在网上低价批量有售,公司对此种销售却一无所知,然后请调查公司去调查,果然,那是假货。2000年1月至7月,吉列投入300万元打假,只不过稳住了被假货严重冲击的进货价而已。
王军说:“造成假货盛行的还有一些原因在于消费者,比如路易·威登,大家知道是假的但仍然愿意买。”
联盟的活动
任约翰认为,打假联盟的成员之所以加入联盟,是基于共同的背景和认识:打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依靠公司的力量根本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这个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中国社会经济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来推动。
联盟希望能够影响中国的社会环境,他们选择的方式是在打假和提醒消费者之外,推动中国的打假立法。
2000年联盟作了一个调查报告,详细列举了案例、各公司的打假经费、打假结果、假货发展的趋势等等,对中国的立法、执法、消费者意识等整个社会环境提出了建议。由于建议关系到各公司的商业秘密,调查报告还是保密文件。报告表示,中国的假冒产品对跨国公司造成极大损害,影响了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对国内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任约翰说,中国外经贸部对这份报告十分重视,对联盟的工作很重视。
“中国对制裁制假售假者的法律太不完善,处罚太轻,规定含糊,今年和明年最重要的事是努力影响中国政府修改制定法律,希望能出台专门的打假法,”任约翰说,“修改制定法律不简单,但只要政府支持,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任说,联盟以后也会组织具体的打假活动,目前还没有。也就是说,真正造假与反假的大规模战争场景还没有到来。 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