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药业 欲望制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甄芳洁)
“基因”股,是天使?
基因股证明了它是与网络股不同的东西,必需品永远比奢侈品重要。
1月8日,美国基因科技股指数AMEX—BTK上扬了4.5%,领军股票塞莱拉更是因为新签约三家基因图谱用户及任命一名欲在实际制药领域有所作为的副总裁,而飚升22%。1月8日至11日,在圣弗朗西斯科举行的第19次chase医疗大会上,十几家尖峰基因企业的CEO们一个个鱼贯登场,没有一个不打足了精神,他们的热情与演讲中令人鼓舞的信息再次点燃了股民们的热望:基因将像信息技术一样重新设计人类的生活。
基因股的再次闪耀,是因为它的技术诺言正在兑现。
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5家投资基金的12家表达了他们少有的一致认同。因为决心下这未知但诱惑的河时,他们终于摸到了鱼:180种非寻常意义的基因药物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年内将有90种“直面人生”,而此前的20年里,全世界总共只有90种新药上市。这是与网络股最具意义的区别。
1998年10月至2000年3月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55.76%,当时最热的计算机类、电信类分别为322.04%、295.85%,而生物科技股达到惊人的393.59%。基因产业发展因此得到所需要的面包和水。大西洋两岸的剩余资本大量投到了那些勇敢的基因英雄们身上。2000年总投资高达600亿美元,而美国的总投入达到了350个亿,相当于1999年的3倍。美国几个初露霸气的公司手头都有超过10亿美元的现金。
政府一直在新经济的各个阶段扮演着可以嘉许的角色,以美国政府为例,先是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投资30亿美元,另外“诊断”美国所有药品的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也宣布对基因药品实行最惠待遇,以加速用于抢救生命的治疗剂的商业化时间表。世界药业巨头因为各自的“擎天柱”20年专利或近或远的到期,早已开始寻寻觅觅。
制药业,全身换骨
疾病推动全球的医药公司每年出售价值3000~3200亿美元的药品与服务。
但当人类像黑客般闯入上帝精心缔造的人类基因王国后,全球医药行业的势力与能量将扩大到令人屏息的程度,就像本来默默无闻的电信业突然成了时代的代名词。除了解决疾病与痛苦,基因将会按照人们的想象,去满足人类无尽的要求。而且基因破译后,全世界的制药商们将不会再像原来一样在黑暗中摸索着发明药品,药品开发速度会成倍提高。
目前生物制药240~26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只占全球医药市场的8%,但它的发展速度将是惊人的。去年一年,华尔街股市生物技术股的市场资本,在12个月里就翻了一番,达到3000多亿美元。
生物制药、基因制药其实已不是新名词。自从1971年第一家生物制药公司Cetus在美国成立开始试生产生物药品至今,已有数千家生物技术公司先后在世界各地成立,冠以生物工程名字的药物也已有40多个。但只有最近几年,尤其是去年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才开始了全球医药行业的“全民总动员”。
它们的“革命”是如此的彻底,全球几乎所有大的医药集团都开始投入到基因药物的研制中。除了难以估量的前景,这也是惟一的选择,因为基因的破译,将根本改变整个制药业的生产方式。世界上最大的10家制药公司在美国芝加哥宣称,共同出资4500万美元同世界上五大基因实验室合作,力争在2005年以前使部分转基因药品投入市场。
现代金融市场最大的贡献是它给了新经济创业的机会。在这个世纪金矿面前,全球有3000多家风险基因企业借助敏锐的风险投资家的资本,加入了争夺。
在基因浪潮面前,医药行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应激反应。除各国内部医药企业的联合,最新也最有意思的趋势就是欧洲医药集团跨洋、跨洲并购。2000年12月,德国的Eutec Bio systems公司收购了英国的Oxford assymetry shire医药公司,Group plc's收购了加拿大的Biochem药品公司。原本在与美国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欧洲医药业在基因大战中显得咄咄逼人。
全球医药行业原本是个势均力敌的战场,即使是最大的制药集团也不过控制了8%的市场。在基因发展的巨大前景下,越来越多元的状态使整个行业的竞争显得异常残酷。人类基因组只有一套,但人类还有10万~14万个基因。基因企业在这10万~14万个基因中逐个探索,发现一个少一个,能抢一个是一个:谁占有较多的基因专利,谁就将在人类基因的商业开发方面(包括基因药物、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开发)抢得先机。
如今热热闹闹的基因企业,也只有14家盈利,虽然这个比重会不断加大。
有挖金子的,有卖水的
新经济领域里的领头羊往往不是传统领域的佼佼者。
仅仅成立2年多的美国私人企业塞莱拉,在2000年6月26日,同8个国家组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组织,同时宣布破译人类基因图谱。在这个过程中,咄咄逼人的塞莱拉曾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几次被迫宣布提前时间。
从塞莱拉在30亿个碱基排列检测开始同国家政府、科研机构较劲,如今成百上千的基因企业整天忙于的也就是“发现”基因,这也是与最终药产品的出现相离较远的科学阶段。
药品业过于漫长的研制阶段(5~10年,还要三个临床试验阶段),也使得制药业愿意把这个过程分离出去,而用商品的方式去购买。基因经济由此出现了别具特色的分工,塞莱拉一类专门提供基础资料的公司,另有一类专门转让基因专利的公司,最后是购买这些信息的制药公司,就像是当年的加利福尼亚金矿,许多人去挖金子,还有人单单卖水。
塞莱拉的赢利模式被称为“图书馆”,塞莱拉公司总裁温特说,利润“来自对信息的理解”。目前有些大的生物科技与制药公司如果进入塞莱拉的数据库,每年要支付500万到1500万美元的申请费,而研究人员和公共研究机构的年收费则是2000到1万美元。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与6家制药公司以及药品研究中心达成业务合作协议,由此获得的收入将达到2亿美元。然而塞莱拉面对的竞争形势仍很严峻,如今塞莱拉开拓的这项生意里,蹲伏着snp、orchid bioscience、genenassance、human genome science等同样提供基因基础信息的公司。除了竞争对手的压力,在苛刻的投资者眼里,仅靠出售原始资料来赢利,无疑是“云中漫步”,如果最终不能生产出有价值的药品,以提供信息为生的企业都会因此失败。所以塞莱拉一类的公司的股价总是随着它是否往实际技术发展而涨落,但塞莱拉依然坚持着。现实经济的压力让塞莱拉不愿轻易涉足费用巨大的药物研制过程。
基因经济中还有一股十分值得关注的力量:那些又跑到这里淘金的信息技术前辈们。
在塞莱拉与政府之间马拉松似的基因图谱冲刺中,有一个肯定的胜利者康柏电脑。不仅是塞莱拉用它检测31亿个碱基排列顺序,它的对手,许多政府机构的研究中心用的也是这种价值5000万美元的康柏电脑。IBM、SUN等蓝色巨人、金色巨人们也随后觉醒,2000年12月,IBM卖给NUTEC.SCIENCE基因公司世界上最大的一台商用电脑,每秒7.5trillion的计算速度。基因工业的发展除了带给信息技术行业直接的销售利润,更重要的是“参与”一个新经济的新机会,比如基因芯片。
这场战争发生在玻璃大小的一块地方,领跑者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创始人:affymetrix医药公司。3000万的市场份额如今几乎由它独享,是否携带艾滋病病毒的逆转录酶基因HIV芯片;确定有无癌症可能的p53基因芯片以及诊断药物代谢缺乏症的细胞色素p450芯片均已在美国用于临床。但未来几年的10亿、乃至20亿的份额,它就有了共餐者,摩托罗拉、惠普分离出的子公司安捷伦……
如今“没落”的网络新贵们也对网络泡沫最大时自己的贪婪感到羞愧。“信息网络”仅仅是一种工具,有的专家指出,21世纪的上半叶,“新经济”的载体也许就是武装了信息技术的基因经济。
尚不能扔掉的旧药罐
现在还远未到我们可以把家中所有药瓶倒空的时候。
相反,一些小公司还在这场风暴中,“拾人牙慧”,大发了一笔。在大企业居安思危、奋力向基因绿洲游去时,一些公司把自己压箱底的宝贝都拿出来卖了。美国原本默默无闻的一家小药品公司——King就抓住了这个难逢的机会,趁机收购了原来想都不敢想的altance公司的ACE(一种治疗高血压的特效药),更幸运的是,这种药除了方兴未艾,最近还发现了新的功用。King的股价平均每股上涨了16%。
基因时代全球药业的“革命”图景,目前尚不是“摧枯拉朽”式的,抗生素生产等传统产业,下一步的发展,也可以利用基因技术来进行升级,使药物得到高效表达,新经济学里有名的“戴维滞后”理论又得到新的验证。但这场革命依然将证明它是世界制药史上独一无二的。
资讯
彻底改变的制药业
在今天这一医学科学的多数方面难以被人(甚至包括科学家)理解的时代,我们偶尔可以安慰自己的是:许多被认为很现代的药物实际上不过是古代医药的进一步提纯和包装。麻醉剂来自罂粟,阿司匹林则来自柳树皮。在美国药店里销得最好的处方药的几乎60%是从大自然的天然储备中直接提取出来的化合物。
但事情正在改变。随着基因(由两条携带组成人体所有细胞的信息的DNA扭结在一起形成)图谱的出现,发展新药的过程正被完全颠倒过来。在过去100年甚至延续几千年中,发现新药的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的规律正被药物设计所取代。被基因蓝图武装起来的科学家对使我们患某种疾病的单个分子的分辨能力日益提高。根据基因信息,在高速计算机的帮助下,他们可以创造新的分子,这些分子像极有准头的箭,正对着它们的目标分子实施攻击。
资讯
基因专利的商业价值
基因专利是研制开发基因相关产品的基础,基因专利的权利人不仅可以通过专利合作或转让获得收益,而且还可以从基于该基因专利的基因药物以及其他衍生产品后期销售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成。一个具有重要功能的疾病相关基因的专利,转让价值一般以千万美元计,而以此开发的基因药物年销售额可高达几十亿美元。基因的商业价值可从一些经典的基因转让案例中得以体现:
A.肥胖基因:1994年11月,美国Amgen公司出资2000万美元向“Rockefeller大学购买了一条肥胖基因的独占型开发许可权。此次,Amgen付给Rockefeller大学不少于3000万美元的阶段性付费以及后期产品的销售提成。
B.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基因1996年7月,美国Millennium公司与Wyeth-Ayerst公司签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基因合作协议,Wyeth-Ayerst公司在7年内向Millennium支付尚未包括阶段性付费和产品提成的专利使用费和研发费用约9000万美元。
C.FKBP神经免疫因子配体:1997年,Amgen公司将FKBP神经免疫因子配体转让给Guilford公司,交易额高达3.92亿美元,是迄今为止单个基因交易的最高价格。
D.抑制端粒酶基因的相关基因1997年3月,美国Geron公司与Pharmacia &Upjohn签订协议,合作开发抑制端粒酶基因的新一代抗癌药物,Pharmacia &Upjohn向Geron支付5800万美元,包括1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研究基金和阶段性付费,Ggeron公司还将获得后期产品销售收入的提成和部分美国市场合作销售权。
E.基因药靶的价值:1998年9月,Millennium公司与Bayer公司签订了5年的基因药物合作协议,Bayer公司将向Millennium支付总计4.65亿美元(包括14%的股权投资)费用,委托Millennium公司开发225种基因药靶,平均每个基因药靶的价值为207万美元。
F.促红细胞生成素E P O:美国Amgen公司依赖EPO基因专利的开发应用。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成为美国生物工程医药领域的领头羊,其EPO1998年的销售收入达到13.6亿美元,而EPO的全球市场现已达到34亿美元的销售额。(图片均为本刊资料) 生物技术药品新经济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