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费调整,电信闯关
作者:李伟一纸令下
1月12日,中国五大电信公司都同时公布了执行新资费标准的时间表:吉通、网通1月1日执行新的IP电话和互联网接入资费标准;中国移动2月21日,铁通3月1日零时执行;业务复杂工程浩大的中国电信,将在1月1日至5月21日间完成系统改造,分批执行新标准。
这是建国以来历次资费调整中涉及面最广、幅度最大的一次,如国际电话、出租电路等降低幅度超过了50%。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则说:“电信业到了闯关时期。”
发展神话与错位的资费体系
在去年的亚洲电信展上,吴基传肯定了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神话:“90年代以来通信业以高出国民经济二三十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近20年来,中国电话网迅速由百万级、千万级、扩展到亿级,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总数从1979年的203万用户发展到1992年的1000万用户用了13年时间;从1000万发展到1998年的1亿户,用了6年时间;而从1亿户到2000年9月突破2亿户,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两大网络规模都已居世界第二,电话普及率达到17.8%,移动电话达到了5.5%,互联网用户超过了2000万。……”据统计,1995年以来我国电信业年均增长的速度超过40%。
“电信神话离不开‘通信适度超前’的产业政策,如‘三个倒一九’,和较高的资费体制。”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的邓志成博士告诉记者。信产部的公布的官方文件也并不回避这种“照顾”:“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通信业发展严重落后……国家对电信业务资费的制定和收取给与了一些扶持政策,如允许运营企业向新装电话用户收取初装费,允许在一些电信业务上加收附加费、允许新业务试行较高的价格标准。”这种价格政策至少起到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价格杠杆调节供需关系,这被专家们称为“劫富济贫”,这样可减轻企业负担而专注发展;第二,进行最初的资本、资源积累,为青春期的电信业争取可观收入,据邓志成的研究,国家每年对电信业的投资都超过了千亿元,整个九五期间更是达到了7000亿,相当于我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9,这也使中国电信一举进入“2000财富500强”,并占据了第236位。
因而我国长期的电信资费并不是以成本为核心的价格体系,更多的是服务于产业发展和国家利益。“这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邓志成说,“国际国内长途出租电路等业务资费很高;早期‘劫富济贫’后期又要普遍推广,使市话水平一直在中下游水平运行,在206个国家的排位中列于152位,上浮后也在中游水平100名左右。这就不得不采取交叉补贴,从而缺乏合理的网间结算和专业核算,没有形成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体系。”这恰恰为幼稚期的电信产业提供了重要营养。
刺激消费与两道门槛
据有关人士透露,到2000年底,中国电信集团只有11省分公司是盈利的,而且大量农村用户出现“零话费”现象,电话只接不打,使用率低;更致命的是,由于技术进步,IP电话广泛应用因为费用落差大,中电集团的长途电路电话受到严重威胁,而这恰恰是中国电信的经济命脉。
虽然价格调整后,电信收入将缩水300多亿元;但资费下调并非是被动的。“价格保护伞已逐渐成为电信发展的障碍,短期失血会给电信带来给大的市场”,邓志成说。截止2000年6月,我国固定电话用户只有1.3亿左右,加上移动用户共1.87亿左右,电话普及率不到15%,市场空间依旧广阔。刺激消费的最佳办法是降价。据邓志成预测,长话费、农话费大幅下调后,业务量将至少增长30%。国家计委的研究更加令人兴奋:上一次资费下调开始于1999年3月1日,到2000年6月为止,总共增加固定电话新用户3700万,据推算其中近一半用户约1800万左右是资费下调带来的;而仅1800万部电话机消费就达60亿元;如果初装费降到零带来的市场刺激将不可估量。
另一道门槛,来自WTO的威胁。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周德强曾数次对各省老总拍桌子——“我们已经不是国家的人了!”2001年各大电信公司都将陆续推出服务改革,气氛紧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信官员说:“国家留给我们自身发展的时间最多不过三年。”抢夺用户,市场扩张是最有效的办法。中国电信预测2001年的发展速度将降低八九个百分点,但收入还将超过2000年的1700亿达到1800亿;这种增长将主要靠新增用户和刺激消费拉动。同时消费与市场的扩大将被联通、移动等本土运营商共享,移动、互联网、IP等业务都将激增。
按照吴基传的计划,外资打入前本土公司要争取最大限度地扩张——业务翻倍——“今后五年中国信息产业预计仍会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比2000年翻一番,固话网和移动网的规模容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上网人数进入世界前列。”资费调整为电信公司带来了难得的增容机会,“胜利将不止是谈判桌上的”,胡思远说。“资费改革”则是继拆分中国电信后的第二步棋。
内战升级
增强实力的最佳方法是形成竞争机制,如果说电信分家、铁通挂牌只是拉开了竞争的帷幕:各公司还忙于跑马圈地,所谓的冲突还限于小摩擦;那么资费调整将使竞争将全面升级,在一些领域运营公司将直接碰撞,捉对厮杀。
最先动手的是“小老弟”——网通;1月1日率先降价:IP国际话费下调33%到50%;尽管中国电信电路长话资费降价多达72.4%,但还是被网通大幅甩开。由于国内电路租用费下调50%,国际及港澳线路下调72%,联通公司半年就可节省2.7亿元,其固话经营竞争力将迅速提升;由于利润空间的压缩,中国电信对联通公司的压力也会降低,联通早已倡导的“零初装”也有了政策依据,预计天津、重庆等几省市内联通用户会快速增长。另外如:寻呼服务、IP电话、服务器托管、呼叫转移、来电显示、短消息等服务价格将基本放开,企业可以根据市场自行定价;可以预料这些领域会有一场春秋战国的好戏。
90%的账面损失都将由中国电信承担,超过300亿元;而在分家时“中电”就已承担了所有的20万离退休职工;“信产部的‘不对称管制’通过资费政策进一步加强”,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阚凯力说。信息产业部对中国电信的价格实行报批制,对其他公司实行备案制;也就是说中国电信的资费标准很大程度上仍由政府指导;而其他运营商只要不低于成本就可自行提出方案;在价格上联通、网通等公司完全可能后发制人,拿到具有竞争力的价位;中国电信的规模优势大打折扣。“这样有助于联通、网通等新兴企业的发展,从而提升我国电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阚凯力说。受到“管制”的中国电信业正在进行一场内部升级;发展最快的网络业务只占4%左右,而2001年将提升至少十个百分点,并将数据传输定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经营上,推出“质疑服务”、竞争上岗等措施,进行公司化改造。
就在国内竞争走向白热化的同时,国际竞争也转向国内化。由于“外资电信进入中国的管理办法正在研究”,各大电信公司都转向了“先上船再买票”的策略。沃达丰购买中国移动股票、AT&T落户上海滩,目前几对联盟集团已经结成:AT&T—英国电信—中国电信、法国电信—德国电信—中国联通、沃达丰—中国移动此外日本NTTDocoma-AT&T无线通讯公司—台湾和信(GK)联盟、澳洲电讯—盈科动力—香港电信联盟正在场外徘徊。境外电信恐龙的实质介入会给场内竞争点上一把火。
“要踢世界杯,先踢甲级赛”,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王秀军说。如果说电信分家让人们看到了甲级联赛;那么资费调整则是一次竞赛规则的完善:平衡供求关系,价格回归价值,资源重组完善竞争——虽然在很多方面还不够“市场”,但至少是鼓励进攻的。飞速发展的中国电信产业要闯关,这将是一次全面的产业升级。(图片均来自本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