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事先张扬的网恋事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芳)
12月21日,美国小伙儿杰森·科特看了《卧虎藏龙》,12月18日,他看了《角斗士》,两部电影他都挺喜欢。杰森还喜欢建筑艺术,擅长玩软件。他刚跳到一家新公司上班,办公楼总共有三间浴室,两间男用一间女用,他发现女用那间根本没人用,就把自己的毛巾、法国香皂、爱看的书都搬了进去,现在他可能正在给浴室贴壁纸呢。
美国姑娘梅格·胡瑞安最近状态很好。她是女权主义者,她喜欢希拉里·斯万克在《男孩不哭》里面的表演。几个月前,她的情绪还非常糟糕,二十大几的姑娘,卖力工作,没有男朋友,连吃饭都觉得没意思。她甚至打算去法国工作,找个热辣辣的法国情人。
我知道这些,因为我刚看了《纽约客》一篇报道他们俩的文章,随后看了他们的主页,Kottke.org和Megnut.com。
据说和互联网发生深层关系的有两种人,一种是“dot-com people”,建个网站弄点原始股什么的,发了大财就可能彻底告别互联网,另一种是“web people”,与网相恋,与网共存,生活要素从网上来,赔钱也要到网上去。杰森和梅格属于后一种,他们自称“weblogger”,通过被称作“weblog”、简称“Blog”类型的网站,他们实现了自己对互联网的爱,并且彼此相爱。这群人数量不少,在英语世界有几千个,特别出名的有四五十个,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进这俩人的主页找链接就行。
Blog网站又分两种,一种是文摘式的,把自己在网上看到的、别人可能不会注意的好玩东东挑出来,链接、配上简短评论,比如robotwisdom.com,主页是一大堆近期文章的题目和近百个分类站点链接,画面单调,全无修饰,翻屏时非常晃眼。这种站点前几年就出现了,那时候适用的软件还没有诞生,只有技术高手才做得到,所以显得非常牛,但现在做网站越来越容易,它们已经不那么牛了。
另一种稍显新潮,比如“珍妮的房间”,还有杰森和梅格,他们用日记、摄像机和链接在网站公布自己看了什么电影,去了哪儿,认识了谁,想到了什么事情,总之把自己的生活完全暴露出来。这些人基本都从事与互联网相关的工作,所以大多数Blog除了日常生活,谈的最多的还是电影、音乐、与网络有关的技术、经济和文化,外行看久了乏味,只有内行知道谁的货色与众不同。
做Blog的人有个讲究——你链接了我的,我也应该链接你的,所以他们相互都认识,甚至很熟。据说杰森非常聪明,他的网站有内容,有见地,而梅格是weblog软件专家(她的公司负责这方面的程序开发,免费供人使用)。两个都是名人,有点前辈或者老大的意思,能被他们链接,就像你写的书进了奥普拉·温弗瑞的读书节目,访问量倍增,令人容光焕发。
杰森和梅格的生活也因此格外受人关注。梅格先是说她要去法国找情人,没过多久,法国还没去,就透露出已经对谁动了心,但是不敢表白,她说:“可能我已经变得善于躲避感情了。我这不是在抱怨,只是想把这件事从我脑子里搬走。”明星当然被人追逐,梅格的恋爱故事遂成了圈子里的热门新闻。
梅格是和杰森好上了。他们3月份在某个研讨会相遇,梅格动心了,后来她忍不住表白了,杰森接受了,两人从5月份开始断断续续在一起了,现在杰森已经搬到旧金山与梅格共同生活了。
奇怪的是,此事进行过程中,梅格与杰森一改Blog风格,不约而同地,什么都没往外说,他们的网站顶多有些暗示。杰森只有一个地方提到他的疑惑,自己的网上生活和非网上生活是不是应该有分界呢?他承认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我为什么不能以私人化的方式记录呢?在电脑里建个word文档,或者买个日记本?可是,互联网不正是让人们自由表达的地方吗?把东西往其他地方放,还是很荒谬的吧。”
正是这些暗示被圈子里的人注意、分析和评论,结果在梅格和杰森两人确信自己有事之前,互联网就已经知道他们的事儿了。一个署名“猴子男孩(monkeyboy)”的,在一个名为“metafilter”的网上社区贴帖子,标题是:《我认为他们之间有点事儿》,链接着:一、一张梅格和杰森在杰森住处的浴室镜子前的合影,这张照片来自一个专门搜集网络名人照片的人;二、梅格站点刊出的自己对谁动了心的那段话;三、杰森站点刊出的对梅格站点的赞赏。这个贴子发起了梅格与杰森恋爱故事的大讨论,循着追星故事应有的轨迹,帖子追踪而来,Blog站点出现了许多目击、猜想、图片和传说,也出现了“禁止网上帕帕拉齐”等“清醒的声音”。
身为Blog软件专家,梅格表示,她也没想到自己的技术和恋爱会合成这么大个事儿。大讨论在6月份达到了高潮,一位与杰森和梅格齐名的blogger宣布金盆洗手,从此只写字给亲朋好友和自己的灵魂,停止一切面向互联网的内心独白。这件事在圈子里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最近,一群更新潮更坚定的blogger建了一个名叫“Blog神社”的网上社区,上面的帖子依然充满了对杰森和梅格的景仰之情,而梅格的站点评论造“那地方,真把我烦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