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的软着陆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2011的软着陆0

如同种庄稼,股市也往往有大小年之分,2009年A股涨幅惊人,顺势躺倒正好修养地力。现在,A股是否准备好新一轮牛市?

年底,券商和机构对2011年股市走势的预测密集出场。这一次,十大券商预测的指数区间被锁定在2400点到4200点。也就是说,若预测成立,明年的上涨可期。乐观预期的代表是国金证券,它认为CPI引发的政策紧缩对市场的压制将集中体现在2011年第一季度,一季度的压力释放后,A股仍将震荡上行。申银万国则坚信,当政策紧缩风险释放后,业绩增长将驱动估值抬升。银信证券也是坚决的看多者,它的基本判断是,市场高估了流动性紧缩对股市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实际上,发生恶性通胀的概率不大,企业资金紧张并不妨碍股市资金充足,居民资产配置困境十分突出,股市将成为重要的保值增值渠道。实际上,即使是最悲观的预期,沪指也会在“2400到3000点之间运行”。

尽管事实将再次,也是一如既往地证明,预测是天下最难的事,尤其建立在年度基础上的长线预测,多会以“不靠谱”结束。但纷繁的预测仍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视角,给每个人以判断行情的依据。如果说以上的判断还颇泛泛,不够具体,这里不妨再引用机构对2010年增长率的判断,看货币紧缩和内生性增长如何改变GDP增长率。民生证券是这样判断的:上半年增长8.9%,下半年9.5%,全年9.2%。民生证券的依据是,2011年上半年将是刺激政策的最后消化期,受货币紧缩、4万亿元投资退出、商品房和汽车销售减速等因素影响,上半年GDP同比增速将回落。但到了下半年,经济转型将加速,促进消费,促进中西部发展和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政策显示出效果,增长于是加速。

U形探底回升是很多研投机构的共识。中信建投把自己的报告命名为《新起点:嬗变与冲击》,这也意味着全年的机遇和挑战均围绕着结构性转变。中信建投把当前的宏观经济比喻成“人到中年”,过渡刺激后因疾致病,在药物依赖性并未真正消除之际,被动停药必然面临着种种反复。这预示经济要面对着不确定性的冲击。自2010年10月我国库存重建的趋势已经明确,节能减排的常规化、价格管制与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冲击只会在一季度改变重建节奏。随着需求创新与技术扩散,自三季度起,则可能进入中周期复苏加速期。嬗变的结果是增长的确定性,全年GDP增长9.3%,一季度探底,二季度之后反弹,前低后高。

并不是所有机构都赞同2011年经济的U形路径,笃定年中的反转。瑞银的报告预计的则是倒U形。总体上,瑞银展望:在收获了全球经济复苏所带动的出口反弹这一周期性收益、经历了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并对房地产行业降温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回归到更加平稳的水平上,更多地依赖于内生动力。因此,2011年GDP实际增长率为9%,低于2010年的10%。不过,从一季度起,由于节能减排措施实施力度减弱、加快内陆地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投资计划启动,经济的环比增速将会回升。环比增长势头将在二季度加速并见顶,随后由于信贷和投资计划的影响减弱,在三、四季度逐渐放缓。

至少,从当前的数据看,2011年的经济增长仍然是动力十足。2010年11月份出口同比增速从10月份的22.9%升至34.9%,远高于市场预期,其中面向欧盟、美国、日本的出口尤为强劲。海外圣诞季消费旺盛,预示着困扰多时的消费乏力已得到改善。高盛全球领先指标及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新出口订单成分指数在过去4个月均持续改善,这意味着外需持续反弹。内需方面,一个月内,央行三调存款准备金而慎调利率,发改委将2011年的增长和通胀目标分别定位在8%和4%。对通胀的容忍,隐含着对增长的忧虑。这样的政策情绪主导下,2011年的信贷环境不会急转直下。宽松的内外部环境,虽不及2009、2010年的强刺激来得迅猛,却是平衡而良性的环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2011年GDP增幅上调至9.6%,这是众多权威机构中最乐观的预测。

不厌其烦地列举投行对GDP的判断是因为,近几年,随着股市的日益成熟,股市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提高,某种程度上,股市具有了晴雨表功能。尤其是,2011年的股市已经处于“全流通”状态,来自资金面的限制条件进一步简化,宏观面及由此衍生的资金环境将是股市走势的决定因素。■ 2011股市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