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国的“关注“与“担忧”

作者:宋晓军

(文 / 宋晓军)

日本对中国的“关注“与“担忧”0( 日本九州佐世保,停靠在基地的海上自卫队“宙斯盾”驱逐舰 )

北京时间12月17日中午11时,姗姗来迟的日本民主党政府的第一份《防卫计划大纲》和2011~2015年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终于现身在防卫省的网站上。随后媒体就开始对这两份文件中的“关键词”进行了分析性报道。其中最明显的是,上一次自民党政府于2004年12月10日出台的《防卫计划大纲》里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要“仍需加以关注”,而新的《防卫计划大纲》中这句话改为了“让地区和国际社会担忧”。那么,这个“关注”与“担忧”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如果把6年里日本防卫省(厅)发布的四份“大纲”和“计划”对照来看,最容易直接比较的除了两份《防卫计划大纲》中的“关注”与“担忧”的差别外,就是两份《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中第六项“所需费用”的差别了。2004年12月10日发布的那份“计划”中,未来5年所需费用为24.24万亿日元,而在新的计划中未来5年所需的经费为23.49万亿日元,两者相差了7500亿日元。换句话说,未来日本自卫队对中国的“关注”转为“担忧”就是每年减少1500亿日元的军费开支。那么钱少了还表示要多办事该怎么办呢?

事实上,2004年时,由于台海局势紧张,日本防卫政策及装备配置基本是按照美国的意愿,以美国介入台海局势而准备的。这在上一次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中已有充分的体现。比如一旦台海开战,美国很可能会使用日本的基地作为后勤补给,而这些基地显然在中国的弹道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因此日本开支较大的一块就是反导能力的建设。在上一次的“大纲”和“计划”制定后,日本防卫厅在2004财年已拨出1068亿日元的基础上,于2005财年中专门拨出1442亿日元用于采购和升级“标准-3”和“爱国者-3”反导系统。2006财年再拨出1500亿日元用于反导系统的建设,并继上一年拨出10亿日元的基础上,再拨出38亿日元与美国联合研制可以对中远程弹道导弹在中段进行拦截的海基“标准-3BlockⅡA”导弹。这一趋势直至2008年台海局势发生变化和金融危机发生及日本执政党更迭才得以停止。值得一提的是,恰恰在这段时间内,中国走完了向工业化社会转型的关键几步,这一变化首先让美国在西太平洋上感受到了压力和担忧。因此,以美国为主的美日安保同盟的对华战略必然要从准备“台海对决”向“第一岛链监视围堵”的方向转变。但这就将日本推向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即在经济受惠于中国的发展安全上又对中国的发展感到了担忧。日本的这种境地也反映在了民主党鸠山政府和菅直人政府在对华和对美政策的变化中。但不管政策怎么变化,日本都无法回避国内面临的“人口总量下降、人口结构老龄少子化和财政困难”的三大难题。而这就是这两份少花钱还表示要多办事的“大纲”和“计划”出台的真正背景。

没有钱又要对中国向“第一岛链的监视围堵”的战略方向转变怎么办?对照新旧的“大纲”和“计划”的列表中可以看出,削减200辆主战坦克和火炮,用推迟退役6艘潜艇的方式将原来的4个潜艇艇队变为6个,潜艇数量在未来5年逐渐达到22艘。这一变化虽然让坦克生产商三菱重工损失了吃200辆坦克折旧的好处,但在多吃6艘潜艇的折旧上三菱重工可以得到补偿。增强岛屿防御就将陆上自卫队的8个中程地对空导弹连减少为4个,增加了18辆岸对舰导弹发射车。反潜巡逻机的数量要增加,就采购日本自己制造的P-1型(10架)……至于向美国采购“爱国者-3”和“标准-3”反导系统,除了今后空中自卫队增加一个“爱国者-3”群和按原计划改装完两艘“宙斯顿”舰以外,其他的在“大纲”列表的注释中表明将视财政情况而定。总之,看下来不能不佩服日本官僚的精算能力。也就是说,日本既满足了美国让其防卫政策向“第一岛链监视围堵”转向的要求,又在有限的财力下满足了国内部分民众对西南岛屿安全的担忧。当然,包括体贴费、基地对策费、土地租金、美军重组关系费等几大笔开支的驻日美军费用并没有减少。

现在的问题是,日本从6年前单独对中国军力表示“关注”,转向代表地区和国际社会表示“担忧”的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中、日的经济以目前的增速和结构发展了5年后,日本在经济上受惠于中国的同时,会将“担忧”改为什么呢?■ 关注导弹中国军情武器日本日本中国担忧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