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的考核评比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好(武汉))

​年底的考核评比0

作为在机关上班的人,一到年底就头大,因为要迎接考核评比。现在,各对口单位花式繁多的考核评比通知如雪片般纷飞而至,以我那个部门为例,就有诸如综治、信访、普法、法援、帮教、禁毒、助残、扶贫助困、社区矫正等等,这是横向的;还有纵向的,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工作检查,每个机关不同部门都有迎检任务,各是各的;还有党务这一块的,比如“创先争优”活动,比如创建“两型”机关,比如创建文明单位,等等。哪一个都不能马虎,都要认真对待,特别是那些与经济利益挂钩的考核更是如此,评上先进集体或优胜单位,往往会多发一个月的工资,以资鼓励。还有些一票否决的考核项目,绝对不能出问题,比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比如计划生育,比如安全生产,比如普法宣传,这一票被否了,全年就白干了。现在还有个趋势,评比的名目越来越多,来头越来越大,评比周期越来越长,不只是年底才忙乎。我所在的城市今年就在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还在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查等,好像去年还大张旗鼓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什么的,把我们累得够呛,后来好像没折腾上,也没见市政府给市民一个交代,就烟熄火熄了。

为了应付检查,必经的程序大致如下:首先,要起草一份褒奖本单位如何严格按照目标考核要求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的自查报告或工作总结,等检查组上门,由单位一把手汇报,这叫“听”。其次,要按照评比分解目标整理出全套资料台账,最好要图文并茂,装订齐整美观,档案分类越多越好,说明本单位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检查组来的时候,将资料盒在现场一字排开,看着就有气氛。检查组长一进入会议室,就会口气夸张地对陪同的单位一把手说:某某局长,你们局的工作真是抓得扎实,我们是来学习的,一定要把你们好的经验带回去推广!这叫“看”。第三,叫做“问”,就是找群众来评议打分,发一些表格让你打钩,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当然也有只写“非常满意”和“满意”让你任选的,那是极少数。这些群众就是本单位的干部职工,是经过挑选并训过话的,绝对不会没事找事地不在“满意”那一栏打钩。第四,叫“查”,检查组要亲自到现场查看,硬件到位没有,人员落实没有,制度上墙没有,等等。最后,还要“议”,也就是由检查组汇总情况背对背地给受检单位打分排名次。检查组在一个单位一般待半天。有一年,我那个部门对基层单位进行评比,通报起草出来后,领导左看不妥右看不妥,说这个名次就不排了吧!把谁放在后面都严重影响基层工作积极性,还是都给优秀吧。

机关的文件资料归档是有规范的,但每个考核因内容不同需要整出封面目录以及前后顺序不同的一套资料来,我们就要不停地把同一份文件复印,有时一印就是一大摞,看着就心疼。写汇报材料可是个头痛的事情,白天各种日常工作多,心不静,多半要加班起草,最难的是炮制一个响亮的大标题和一连串对仗工整的二级标题。也不知怎么回事,历任领导都喜欢排比句,更热衷搞几个什么“工程”。有回下去检查,就是一街道办事处吧,他们主任总结说搞了“14579工程”,具体说是成立1个班子,建立4套制度,抓好5项服务,落实7大目标,办理9件实事,合仄押韵,字字铿锵,听得我目瞪口呆,不佩服都难。

其实单位之间你查我的,我也查你的,今天我是这个检查组成员检查他那个单位,明天他又是那个检查组成员检查我的单位,如穿花一般,你好我好大家好,轻易不会相互为难谁,要想真查出什么来,那是鬼话。所以,各类突发事件还是照发生,出了事情再兴师动众地搞个集中排查,之后又是总结表彰。有一年,我所在城市的一个区,上午刚开消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下午,一个不争气的重点防范地区就发生特大火灾,老百姓嘴巴不饶人,笑谈了一年这则黑色幽默。

可这事情也不能只怪下面搞形式主义,要说还是中央一级机构惹出来的,往往是有了全国的评比考核之后,下面就要一层一层地如法炮制。你想创全国的,就要先从创建区一级的开始,再是市的、省的,我们的工作就要围绕创建这个中心任务展开,花了大量精力财力物力,就是纯粹为了检查组来的那么几天。现在市民们只要看到大街上干净得不像自己平时的城市了,就知道检查团来了。我不懂,一些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被搞得如此复杂,就拿全国文明城市来说吧,你只要搞个暗访,到闹市看看满地的垃圾,到公交车上看看给老弱病残留的黄色座位上年轻的面孔,到马路上看看勇敢地翻越栏杆的男女老少,到街心花园里看看扔得满处都是的纸餐具,到餐馆里看看举止言谈绝不叫文雅的食客,这个城市能文明得起来吗?

我抱怨的不是眼下要写上十个总结,整无数盒资料,而是感到制度有缺陷,心里着急。有机关干部到台湾、香港地区考察,回来说人家那里干事情就是干事情,比如救济机构就看你一年帮助了几个人,都是有名有姓的,给人家帮了什么忙,钱花到哪里去了,也没看人家成立什么领导小组,落实什么保障之类,实实在在的。我倒是想多干点实事,可哪有时间呀?■ 评比年底考核时政

下一篇: 天下(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