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母舰的“收费之旅”
作者:宋晓军(文 / 宋晓军)
( 11月29日,韩美联合军演第二天,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战机降落在“华盛顿号”航母甲板上 )
最近的10多天以来,从黄海的美韩联合军演到日本海的美日联合军演,美国的“华盛顿号”航母成为国内媒体发行量和收视率的“宠儿”。但是面对各个媒体的记者和主持人的提问,我经常强调美国“华盛顿号”航母来东亚是收保护费的这一观点。这其中的逻辑很简单,那就是美国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钱,而“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战”恰恰给美国提供了向韩、日收钱的机会。
“如果平壤与汉城当前的疏远状态持续时间足以使朝鲜有效地部署一支规模更强大、技术更为先进的导弹力量,使其具备了打击韩国和日本设施的能力,那么,美国空军的短程作战战略将会变得越来越危险。”这是10年前兰德公司一份题为《美国与亚洲——探索美国的新战略和兵力态势》报告中的一段话。10年后,报告中的这段关于美国在朝鲜半岛面临的军事态势的预言不仅在一步步兑现,甚至可以说是超出了报告的推测。如果以今年10月10日朝鲜阅兵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其中远程导弹打击能力不仅可以覆盖韩国、日本境内的所有空军基地,而且可以覆盖美军在关岛的空军基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号”航母在黄海和日本海到底能对朝鲜起到多大的军事威慑作用呢?
从战场面积上看,朝鲜与1999年时的南联盟最接近,前者是12万平方公里,后者是10万平方公里。1999年以美国为主的北约军队对南联盟实施78天轰炸时,出动作战飞机454架,共出动了3.8万架次,战术密度为3800架次/万平方公里,其中舰载机3100架次,仅占总出动架次的8%。实施这样打击的前提条件是,南联盟没有能够打到北约设在意大利和德国起降陆基战斗机空军基地的武器。但对于拥有远程导弹打击能力的朝鲜而言,即便朝鲜的防空火力、战备掩体、地形条件、物资贮存、弹药物资供应线及社会政治生态与南联盟一样,美、日、韩要想对朝鲜完成一次北约对南联盟那样规模的空中打击,只能有两种选择方式:一是将美国现役的10艘航空母舰全部派至朝鲜东、西海岸濒临的黄海和日本海;二是保证距朝鲜1000公里之内的空军基地不被朝鲜的弹道导弹打击。考虑到航母的大修和运营周期及美国目前面临的利益排序,前者显然是不可行的,但对于后者,只有在韩国和日本的空军基地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现在的问题是,在韩国和日本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到底是由谁出钱呢?在2002年小布什政府以朝鲜隐瞒浓缩铀情况为由废止了克林顿政府1994年10月与朝鲜签署的《美朝日内瓦框架协议》后,朝鲜就开始不断展示其导弹打击能力直至进行了两次核试验。如果说朝鲜这样做的主观意愿是试图将美国拉回到谈判桌上并与美国签署和平协议的话,客观上却与伊朗在2003年后所做的一样,为美国的几个军火巨头推销利润率很高的反导系统创造了再好不过的市场前景。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朝鲜和伊朗在地缘上都靠近拥有可以打到美国本土核武器的中国和俄罗斯,这就确保了美国军火巨头“冷战”后开发反导系统的市场纵深。在2002年后的东北亚,日本自民党政府最先制定并实施了向美国反导系统“交费”的膨大计划(截至2009年上交了约75亿美元),而韩国的卢武铉民主党政权在“交费”上却不够积极。但到了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双方新政府的“交费”取向发生了变化。
2009年6月26日,韩国的大国家党李明博政府批准了新修订的《2020年国防改革》计划,计划到2020年前拨款599.3万亿韩元加强武器装备建设,其中明确提到的“交费”内容就有向美国采购的“爱国者-3”、“标准-3”和“标准-6”反导系统。同年12月15日,日本的民主党政府则宣布推迟在北海道、青森县和冲绳三个基地的“爱国者-3”系统的部署,该三项部署将使日本在2010财年中少向美国支出944亿日元。一个积极准备“交费”,一个准备消极“欠费”,这就是2010年美国反导系统在韩、日两国的市场行情。但恰恰在2010年发生了“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而美国的奥巴马政府又刚好缺钱发给对下届总统大选有重要影响的几大军火巨头,于是“华盛顿号”航母就借着两个突发事件开始了针对韩、日的“收费之旅”。当然,现在这个“收费之旅”对于军火巨头而言还有一个缺憾,那就是朝鲜为什么不像以往那样频繁地试射弹道导弹反而要求重启六方会谈呢?■ 美国航空母舰中国朝鲜航母收费军事武器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