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兰式滑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菡子)
德国下雪了,还下得不是一般的大。于是在荷兰,大家也开始议论这个冬天究竟会多严寒。关于寒冷的议论引起了我们家鬼大哥强烈的怀旧情绪,常常在我看着窗外寒风冷雨发愁怎么出门的时候教导我,他当年还小的时候,在比这还恶劣多了的天气里干过怎样怎样的丰功伟绩。其中比较突出的事例,包括在小镇警察坐在餐馆里吃中饭的时候,往警车上淋水,然后躲在房间里看刚吃完中饭的警察花一个小时给车门解冻。
在所有的冬日娱乐项目里,最能让鬼大哥兴奋的还是荷兰式冬季运动的极品——北部11城联城滑冰比赛。比赛的赛道是联通北部11城的大大小小的运河,约长200公里。早上6点出发,当晚12点收摊。参赛者出发时都会拿到一张赛卡,每到达一个城市加盖上该城市的章。按照鬼大哥的说法,比赛期间全欧洲的人都会被吸引到这11个在一般情况下实在不起眼的荷兰北部城市,所有的酒店都会满员,甚至当地居民都会收到请求住宿的信件。
本活动对天气的要求很高,运河上的冰必须结到15厘米以上,如此的厚冰只有在出现连续10天每晚零下10摄氏度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于是鬼大哥在37年中也只见过3次。自从这项运动在1909年开始算起,总共也才举行过15次。最近一次是在1997年举行的,当年的冠军是一个比利时农民,用了6小时49分,比1909年的第一届冠军少用了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除了因为现代人生活质量提高、身体越来越强壮,跟附带装备的发展也有关系。那天陪鬼大哥看了一个关于联城滑冰的纪录片,里面展示了一些1963年比赛的影像。当年的比赛至今仍被认为是最残酷的一次比赛。当年比赛时气温极低,加上大风和雨雪,一些冰面因为大量积雪已经不可能滑行了,选手几乎是穿着冰鞋在雪地里跑。当时的参赛者服装也是很农民式的,多戴个毛线帽子就上场去了。看1997年的装备,都是防风防水紧身速滑服,从头连体到脚、密不透风的。看着1963年的景象,觉得那可真是一场意志的较量。
由于这种比赛的赛道大部分在田野和村庄里经过,不像我们北京奥运会的马拉松项目每50米就有一名公安站岗,所以世间常流传着种种或真或假的传奇。有迷了路不知道自己滑到哪去了的;有来不及12点前赶到终点,在路上拦顺风车回家的;有滑到一半冻得不行了,去路边的农民家敲门要求烤烤火再接着滑的。1940年还有5个人牵着手一起冲过终点同获冠军的,因为这5个人相信这是一场意志与性格的竞赛,每一个完成全程的人都是胜者。
最后再提一下鬼大哥祖父当年的事迹,据说这位先人先从自己住的村子里滑到起点所在的城市,然后滑完了200公里的赛程,再从终点城市滑回家。因为回来得晚了点,错过了给牛挤奶的时间,还自己跟自己生了一顿气。■ 滑冰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