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和尚本焕
作者:王恺(文 / 王恺)
( 本焕老和尚 )
初见本焕老和尚,也没有想象中的激动。这位104岁的老和尚每天清晨4点18分起床,不用侍者帮助,自己就能在方丈室的椅子上高踞,然后接受络绎不绝的来自山下的教徒们的朝拜,还会经常祝福那些朝拜者们升官发财,与想象中的高僧不一样。
只有教徒们才理解老和尚的好,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拜倒在老和尚的脚下,不是为了升官和发财。“每天收到的钱无数,可是老和尚一分钱都没用到自己身上。”他们对老和尚的全身心地崇拜,不少人是把老和尚当做自己的父亲,或者家中长辈去爱的,和一般信众对于高僧的崇拜不太一样。
可这还是我们这些俗人的理解,直到听见一位法师说:“师傅的修为,已经到了10年不起一个妄想的地步。”这才让我明白老和尚在修行僧众们心中的崇高。何谓妄想?一般人,看见一点东西都会产生联想,按照佛家说法,均为妄想——可是本焕老和尚却任何外物不在心上。
如何理解?“你只把他当做一位老人来看,就可以了。”印顺大和尚说。或许平常心的观察,亦为正道。
104岁还在工作的老和尚
( 本焕长老在五台山碧山寺(摄于1982年) )
“这么大年纪还在工作的老和尚,大概全中国也就这么一个了。”印顺大和尚说,他是老和尚的徒弟,现任弘法寺的方丈。大和尚的身世颇为奇怪,从前是湖北省的一名官员,10年前,被老和尚看中,弃俗出家,刚开始只是老和尚的侍者,后从一众僧人中越众而出,接了老和尚的法统,成为临济宗的第45代传人。
印顺大和尚说话带了些玩笑气息,和他刚才被那些拜倒在他面前的达官贵人们围绕时的庄重神态完全不同。不过也就是提到老和尚的时候,他会不由自主地带上这种轻松神态,他曾经在给僧众们开示的时候讲过:我愿意生生世世和老和尚做师徒,此语一出,下面一片哗然,由于出家人不容许打诳语,大和尚此话被大家视为宏愿。
( 印顺大和尚10年前被本焕老和尚看中,弃俗出家,现任弘法寺的方丈 )
老和尚怎么工作?我们非常好奇,去方丈室参观。老和尚虽然不再担任方丈一职,但是大和尚执意让他留在方丈室,104岁的老人也很愿意每日端坐在座位上,和来寺院的任何人见面。因为来人太多,所以请保安牵起了绳子,只能分批见人。来的人也自动排队,乍一看,简直像是参观某个景点,可是在门外还嘻嘻哈哈的人们一旦进了门,立刻变成了庄重的神态,甚至有人见到老和尚就激动地流泪,一边在老和尚面前的软垫上拜倒,一边往老和尚面前的箱子里面放功德。想起了印顺大和尚告诉我的,老和尚的功德款,甚至比整个弘法寺还要多。老和尚一分不留,全部拿出来,要么建寺安僧,要么捐助给有需要的人。国有灾难,他更是从来不落。
不管来拜的人是什么神态,是什么身份,老和尚很少动容,很多时候他照旧让身边的侍者给他念《参考消息》,侍者顿定是个20岁出头的小和尚,因为老和尚耳朵不好,所以要大声读出来,常常念标题就想过掉了。虽然老和尚耳朵和眼睛都不好,却常常大声说,把刚才那一条念详细点。“上次检查身体,医生说,老和尚的大脑,只有60多岁的年龄,清楚得很。”
( 弘法寺禅堂 )
我们在老和尚的小房间坐着的时候,来叩拜的人也没有中断。不时听到陪同而来的人介绍说这是某某领导,这是某某老总,老和尚并不多说话,旁边的人再献殷勤,老和尚最多也就是拍拍对方的头,104岁的老人还声如洪钟,力气也大,经常能听到他拍对方头顶的咚咚声,但是祝愿属于千篇一律的:“祝你升官,升大官,发财,发大财。”来者都满意而去。
印顺大和尚和我解释,老和尚这些祝愿听起来简单,可是老和尚解释过,世人来此,大多为了这些目的,老和尚的做法就是“恒顺众生”,属于普贤菩萨的愿望之一,为了就是让对方结下善缘,老和尚真心觉得,能来庙里,说不定就有成为佛弟子的机会。
( 弘法寺是个都市寺庙,但却摒弃商业气息,不卖票免费发香 )
一年365天,老和尚都坐在这里不离开,甚至手上打吊针的时候也如此。2010年大年初一,来叩拜的老百姓有5万人,老和尚照旧岿然不动。让这么多人在自己面前走一遍,普通人大概都无法承受,所以这份“工作”要有极大的毅力。印顺大和尚解释,就算有再多的世间纷扰,对于老和尚也不会起作用。
不过老和尚并非坐在那里万事不管。印顺大和尚说:“老和尚脑筋之清楚,有时候能把我吓一跳。”有次一个小伙子歪靠在方丈室门上,样子颇不恭。侍者看不过去,想赶这人走,可老和尚说:“小伙子,你16岁那年来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啊。”话一说完,小伙子应声拜倒,老和尚说一句话,他都流很多眼泪。他真的在5年前来叩拜过老和尚。“谁也说不清楚老和尚这些记忆力从哪里来的。”有时候虔诚的信众想和老和尚合影,侍者和保安怕师傅太累一一拦阻,老和尚看似闭眼没注意,可是常常喝住身边人,让那些想合影的人近身。
有求于他的人,他也不拒绝。曾经陪伴过老和尚的印能法师告诉我一件事情:有次一人冲进门就跪在老和尚脚下,说自己家人生病,需要10万元,老和尚真要掏钱。他们几个法师觉得这人看起来不太像说真话,拦住老和尚,说问清楚再给,可是老和尚坚决要给。“我们几个连忙盘问那人,几句话下来就露馅了,再托朋友一查,全是假的。可师傅批评我们,来这里的,都有佛缘,此人即使行骗,也是有佛缘之人。”印能他们不能理解,只觉得师傅是太善良了。
侍者顿定照顾老和尚饮食起居一年有余。老和尚每天早上4点18分起床,常常不用人扶就能自己行动,起来就做早课,一天要念诵《华严经》中的《普贤行愿品》多遍,老人家奉行实行苦修的修行法门,觉得光靠嘴说修行,不是他的风格。
中午吃饭只吃少量米饭和蒸的青菜,一点都不剩,和老和尚同桌吃饭的人往往很紧张,因为老人家不仅自己不剩东西,别人碗里也不能剩,连调料汤汁都要吃掉喝掉,一张餐巾纸也要撕成几张用,极尽简朴。可是自1980年他从监狱出来后,已经用自己的七八亿功德钱,恢复重修了10多个寺庙。
我们在寺庙的几天,正好老和尚104岁的寿诞10月28日将近。越是临近生日,来寺里做义工的人越多,每天,数千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僧侣排成队列,在经堂一遍遍地排练诵经,准备在生日前一天举办万人法会,为老和尚,也为世人祈福。名为万人祈福,可是据说准备的是10万人左右的场子,最贵的票要1万元。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在此事上高度统一。
印顺大和尚告诉我,其实他们也不愿意这么兴师动众,老和尚自己总说惭愧,拒绝过若干次。有一年,他们躲在江苏一个小县城的寺庙里,想躲过拜寿的人群,可是没想到,不知道消息如何走漏,生日的那天早上,县里涌进来三四万人,整个县城瘫痪,当地的地级市的领导也想去给老和尚拜寿,结果困在人群中四五个小时才走到山门,维持秩序的武警形同虚设。“从此后,我们想干脆就在本寺给老和尚祝寿,这样我们也好安排,生日前几天,广东省内的各个寺庙的10多万人全部安排祝寿完毕,生日当天再安排全国各地的来客。”
祝寿的僧尼居士们住宿条件都很简陋,一个大房间往往安排上百人,都是大通铺,可是人人表情舒展自然,他们在寺内都形成一种宏大而昂扬的力量。我这个非佛教徒不禁奇怪,本焕老和尚在众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究竟来自何方?
老和尚的人间传奇
老和尚说湖北话,声音洪亮得很。说是老和尚昔日主持水陆法会,声音悠长,一般年轻的法师都无法做到,老和尚做完法会,一身的汗水。他和我们说话,声音也大,根本不用旁人转叙,可是,老和尚一生传奇太多,甚至多到让人无从问起。
而且,老和尚的回答,有时候颇有机锋,常常让提问者也愣在那里。比如老和尚年轻的时候在江苏高旻寺修行,拜中国近代宗教史上的佛教大师来果老和尚为师,修静悟心法,不躺不睡,硬坐了91天的“不倒禅”,7年没有下山门。印顺大和尚告诉我,后人奉为经典的修行故事,在老和尚这里,却很简单:“都是人为的嘛,那时就是一个凳子,没有床,没有床当然不会倒。”
老和尚三步一拜,从河北保定上五台山花了整整一年,别人问他悟到了什么,他回答:“悟到了什么?三步一拜,不过就是恭敬菩萨。”简直是黑色幽默,可又像是饱含禅意的话头。
佛教在中国近代其实已经走向衰落,本焕老和尚出家正遇见这样的时代。他俗名本叫张凤珊,1906年生于湖北新洲,因为目睹当时世事无常而于1930年在湖北报恩寺出家。当年7月,入高旻寺,在来果老和尚那里学习7年;7年后,他上五台山,一系列的实行苦修都惊世骇俗:除了跪拜五台山,还包括在五台山上3年不中断地放了1000场焰口,有时候累得几乎晕倒,超度战争中死亡的孤魂野鬼;在五台山上结茅棚,住在其中10年,10年里刺舌血,包括剪指头,流出血来,写了20卷20万字的血经;在母亲逝世后,他又把灯油绳缠在臂上,燃臂孝母——种种苦行,听起来都像是古人之传奇,很难想象,这位坐在我们面前慈祥的老和尚,当年苦修至此。这些故事在1941年,本焕老和尚将五台山碧山寺的有“佛家金字塔”之称的《华严经》送到上海时,他的故事经当时《正气报》、《晶报》报道,才广为人知。
他这么做,是勇敢地面对自己生命。“老和尚早年拜了来果老和尚为师,在修行的路上没有走半点弯路,他的这些苦行,就是对意志,对体能和信心的绝对超越,老和尚特别珍惜已有之生,他在对自己生命进行训练,只有经过这种训练,他才能知道,我们的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一个人用功是习惯,放纵也是习惯,精进和散漫都是习惯,成佛做祖或者下地狱,也是自己创造的。”
老和尚这些苦修可被解读为传统意义上的修行者。他也许并不像同时代的一些佛学大师,同列改革派,如太虚大师,积极改革佛教,提出佛教解决人间问题。可是,他是真正的传承者,通过自己的苦修,明白了“人间佛教”的道理,佛教在人间,成佛也在人间,是为真现实,同样是中国当代“人间佛教”的高僧。“他在五台山上放焰口,包括给他母亲燃臂,不仅说明老和尚是至情之人,其实都是面对众生,这些行为使他在乱世之中,也为当时的宗教界所熟悉。”
这也是为什么著名的高僧虚云大师会在1948年11月,将41岁的本焕老和尚叫到广东韶关著名的南华寺(此寺为禅宗六祖惠能弘扬禅法的道场)传法给他,使他成为临济宗第44代传人。提到虚云,老和尚声音又大了很多,当时传法给老和尚后,虚云大师将老和尚的名字由原来的本幻,改成了本焕,“取焕光照耀普度生”之意,期待他光大佛法,次年又步行了100多里,为他在南华寺升座,传戒53天,法会去了600多名出家人,是佛教界的一件大事。老和尚的修行,在当时已经深受重视。
不过老和尚说,自己也很喜欢从前的名字“本幻”,幻有幻化作用;不过虚云大师给的名字“本焕”也好,有“光焕”的作用,这就是他和虚云大师交往的过程。1958年,佛教界批判虚云,印顺大和尚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老和尚坚决不批虚云,极有风骨。
因为此事,还因为在五台山上老和尚作为大庙当家,应付来检查的日本人,被迫担任过“寺庙建设科科长”的职务,1958年,他被打成“右派”,关进监狱。“现在听起来坐牢不好,可是我在里面很好,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不被关进去,在外面‘文化大革命’的时代也难逃劫难,要被斗争,要被驱赶去还俗,在里面没人打我,也没人批我,劳动就可以了,坏事就变成了好事,在里面不许我念经,我在思想里面念。”说到坐牢,老和尚笑起来。
印顺大和尚说,1980年,有海外归来的国民党官员问起老和尚的下落,老和尚才被从监狱里放出来,去广东丹霞山恢复别传寺,也是荒废已久的名寺,谁都没想到,已经73岁的老和尚又做出一番大事来。
“当时各大道场都遭受‘文革’的破坏,人才也没有,80年代的僧人多是农民和底层流浪者构成,禅宗寺庙里最关键的坐禅的禅堂如何建立,如何恢复都成了难题。老和尚没有钱物,也没有人才,可是硬生生地完全按照历代仪轨重建了丹霞山的禅堂,四大名山的高僧都来学习,一个荒凉偏僻的小丛林,没几年在佛教界内名动一时。”
不过,当时有本书叫《民国名人传》,里面提到他,说他是反动派,是汉奸。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净慧长老看到这本书,感觉很有问题,就打了报告给赵朴初,说这个说法要修改,不能把“反右”时期的结论作为老人家的结论。赵朴初本来不认识老和尚,看到这封信,专门去丹霞山拜访,结果一见之下,大为投机,写下了“高坐丹霞一寺尊”的诗给老和尚,并且请老和尚去广州恢复历史名寺光孝寺。“老和尚善缘很多。”
在外人看来颇具奇缘的老和尚,最愿意说起的,还是当年书写的血经中的一本《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回归的故事,“佛法不可思议。”经历那么多年,老和尚当年的血经已经很难找到。1987年,他在光孝寺当方丈的时候,突然来了个挂单的终南山的和尚,老和尚的寺庙刚恢复,没住房,难以留人。这和尚说,他其实是送一本经书而来,老和尚心有所感——令人难以置信,和尚送来的正是他写的血经中的一本《普贤行愿品》。此经是老和尚每日诵读最多遍的经书,现在一天还要念若干小时。102岁的时候,他把普贤菩萨十大愿写成大字挂在自己门口。字迹极有力而朴拙,看不出来是老人之作。
不过,在修行者看来,老和尚如此色彩斑斓的一生,并不是他们崇拜他的理由。跟随老和尚多年的中勇法师1997年初识老和尚:“当年也许我刚出家,老和尚也就在身边,没被这些传奇故事所打动。”真正打动他的,还是老和尚的修行功夫,“10年不打一个妄想”。
不起妄想,并不代表老和尚就无原则。中勇法师还记得,老和尚坚持的事情,往往如泰山压顶,别人无法违抗。“寺里前一段要打佛七和禅七,日程、规章都公布出去了,可是老和尚一见就要改,他要把佛七时间增加一周,因为那是面对普通居士的,他想让更多的普通居士来参加佛事活动。这一改,整个活动安排都得重来,可是老和尚完全不容争辩。”
老和尚和他的传法人
在光孝寺时期,已经将近90岁的老和尚生活条件并不好。当年跟随他的一位居士介绍:“老和尚90高龄还跟众僧一起在大斋堂吃饭,伙食很糟糕。更糟糕的是住宿条件,狭窄闷热。可老和尚也无法避开,当时深圳弘法寺正在修建,本焕老和尚本来是这座寺庙的奠基者,可是,在深圳这么重要的地方修建一座寺庙,各种力量都会牵扯在里面。老和尚很多时候,被人倚重的其实只是声望。”
虽然兴建了10座寺庙,老和尚的声望也无从置疑,可是寺庙组织也是社会组织,老和尚修建的寺庙,在很多时候并不为其所掌握,他在很多寺庙升帐后,没多久就被送走,寺庙控制在别人手中。
没有人知道老和尚这个阶段在想什么,只是某一天,他突然收下了一名外人看来很奇怪的徒弟张源利,也就是今天的大和尚印顺。大和尚那时候在武汉工作。出家对于他而言,是从来没有设想过的事情。他和老和尚的认识也很巧合,老和尚生病住院,他受湖北省一位领导的委托去医院探望,结果几句话之后,3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老和尚一直拉着他的手聊天。
“当时主要谈了老和尚自己的经历,还有对弘利众生的体悟,让我无论如何要出家。”大和尚还记得,当时自己觉得很荒唐,怎么好端端说到出家了。不过即使老人在病床之上,他也明白,老和尚绝不是糊涂之人,反而脑筋异常清晰。
回到湖北,更让他没想到的事情来了,老和尚每天晚上都会给他打一个电话,劝他出家。“当时烦啊,每天换一个电话号码,可是无论我怎么换,老和尚总能找到我,半年后,我被说动了,决定跟随老和尚进佛门。”
大和尚说那时候自己事业得意,可是老和尚某一点特别感动他。“出家是个使命,可是使命背后还有道理,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后母不让我上学,我向她保证,不仅自己上学不需要家里的钱,我还照旧挣钱养活弟弟妹妹,多年来我就那么自己奋斗着。突然,已经90岁的老和尚每天惦记着我,每天一个电话,不管我愿意不愿意,他都不舍弃我,我突然觉得,他就是我的亲人。更要紧的是,他见我说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是为了佛教,为众生,没一句是为他自己。”
大和尚尽管非常感动,还是利用自己的关系查阅了所有本焕的资料,包括1958年老和尚进监狱的卷宗。“我得调查清楚,没想到一查之下,才真正感动,老和尚一生一世,人格完美无缺,我对他有信心。”老和尚对刚出家还做自己侍者的大和尚说:你出家后做的事业,比你在家时做得有意义得多。太阳能够照到的地方,你都可以弘传佛法到那里,刚出家的大和尚很没信心,觉得荒唐,在目前的结构下,怎么可能?
几年后,这种怀疑没有了。其实大和尚从出家到2008年接老和尚的法,成为临济宗第45代传人这8年,过得并不顺利。弘法寺当时格局也不大,大和尚想扩建,并不容易。“刚跟老和尚那一年,我们走了全国400多个寺庙。其实一大半时间,就是不想让有关方面的人找到我们。”大和尚说自己当年在官场上的经验,对待这些威胁完全不在乎。
其后要理顺寺内关系,包括弘法寺与整个佛教界的关系,他进寺时间很短,在众人眼中又没有特殊之处,老和尚要传法统给他,在各处都会受阻挠。这一点,倒是和禅宗六祖惠能当时接法的情形有点类似。
“这些套路都算是世间法,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有很大区别,可是,老和尚已经修行到这一步了,世间法的障碍,我想在他眼里也不存在。”老和尚排除阻力,先是印顺大和尚接了方丈职位,讲经上百场,反响很好,继而在2009年接了老和尚的法统,旁人质疑,大和尚说:“都是一条路,众人都在走,有人坐火车,有人坐飞机,总有快慢。”
弘法寺是个都市寺庙,面对的人群和社会环境与一般寺庙有很大差别。“老和尚的人格力量是我们寺庙的灵魂,弘法寺摒弃商业气息,进门不用买票,没有香火街,连香都是免费发放。深圳人口年龄偏轻,我们想把我们寺庙,作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大和尚面临的问题,是在富裕的深圳,如何用佛教去整合普通人的人格。
每日在大和尚那里进进出出的很多是政府官员,各大公司老总,这会不会影响他的修行?“你看见我人在这里,其实只是皮囊在受苦,我的修行,是在心里进行。”大和尚怎么修行看不见,可是他练习写字的方式就和常人不同:手提钢钎,在沙盘上练习。
不过,大和尚常说自己和老和尚比起来,就是萤火虫和太阳的对照。“师傅是当代高僧,我要和他学的地方太多了。前两年,老和尚说自己想走了,我一听就慌了,跪在他床前面大哭,有点无赖地和他说,你要走我也走,老和尚这才留下。这两年,老和尚不说走的话了,告诉我,他要走的时候谁也留不住,想留,谁也不能叫他走。”说到老和尚这些带有禅意的话,大和尚满面的光彩。白日里一连串的交道酬错,真没在他心里留下影子。■ 印顺大和尚本焕长老弘法寺佛教出家五台山寺庙老和尚本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