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农家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卫军)
一直有朋友鼓动我节日到京郊农乐一回。比如去十渡玩水、到房山扒地瓜、到昌平采摘。但我一直都没有去,过去没得玩没得吃才出此下策,现在有钱了,怎么方便就怎么办吧。有一年单位组织到密云秋游,去摘了一回苹果,说实话,我宁愿在果园里大吃一顿,然后在城里想吃的时候在城里再买。因为那些果子拎到城里后跟城里卖的果子还是一个味。
我不愿意去农家乐,还因为我每年都要回老家一趟。我家是农村的,难到回老家就不是农家乐?但我每年回老家的时候都是冬天,也就是春节前后。这是一个很不舒服的时间,因为淮河边上的老家冬天没有暖气。也就是说,虽然我很喜欢吃老家的饭菜,喜欢吃我母亲亲自做的饭菜,但因为屋里太冷,身上一边哆嗦一边吃饭,那饭菜无论多么美味,那感觉也不是很妙。
我每年夏天的假期大多都是到东北姐姐家,虽然姐夫是个军官,虽然那个家属院离国道直线不过300米左右,但却属于在群山(丘陵)之中,一到了晚上,整个院子除了风声什么声音也没有。那感觉比农村还荒凉,除了月光、星光,几点灯光显得十分微弱。我在我姐姐家一般住一个星期,每天最主要的事就是睡觉。但过了一周无聊得要死,可能是因为我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睡眠。
我的一个朋友常到欧洲出差,有一次他要到一些乡村去,某晚在天黑下来以后迷路了,于是循灯火就近找了一个村子,在一户人家那里打尖,可怜21世纪的欧洲,不但没有网络,连手机信号都不通,最要命的是那一家居然腾不出卧室来,几个人只好在客厅里席地而卧。我的朋友从此后对农家乐表示出极大的恐惧。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他发现那个村子的风景美得比得上任何一幅欧洲油画,但他也因此明白了:田园生活是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似乎为了证明他这个观点,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组织了两个家庭到昌平去采摘,说好了晚上在农家住下来的,但是两家的孩子都坚决反对,因为他们觉得白天尚可乐,晚上实在无法乐。
今年夏天我又去姐姐家的时候,她问我愿不愿意把不远处山下的一片果园买下来,可以弄个采摘,更主要的是可以等以后政府开发时卖个好价钱。但我的问题是:谁来打理果园?不久,我姐路过北京时又和我讨论,问我愿不愿在离营房不远的海滨买几间民房,搞个农家乐,她说如果有合适的房子,我妈可以去打理。我想,这也很妙,以后我每年夏天去一回,既看望母亲了,又农家乐了,还检查作为员工的母亲的工作了。
我当然也希望能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在不愿漂泊的时候久居,像书里无数人想象的那样,寄情山水。但我仍然常常地想:如果我老了,能在北京提笼架鸟,时不时地给一个刚刚从外地来打拼的青年指导几句,会不会更惬意?■ 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