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鹰”挺进日本?

作者:宋晓军

(文 / 宋晓军)

​“全球鹰”挺进日本?0( “全球鹰”无人侦察机 )

10月6日,也就是美国空军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向日本媒体展示“全球鹰”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的第二天,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网站登出一条题为《诺斯罗普可能向日本出售3架“全球鹰”》的新闻。新闻中不仅提到了诺斯罗普·格鲁曼在圣地亚哥拥有4800名制造“全球鹰”的雇员,而且还透露了德国、北约、韩国可能会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签署多架“全球鹰”的合同。看到这则“充满了喜悦感”的新闻后,我立刻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全球鹰”真的就能挺进日本吗?

对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加州的国会议员以及参与开发“全球鹰”的雷神等军火公司而言,日本用近2亿美元采购3架“全球鹰”无人机及地面控制系统的消息,自然是一个喜讯,但是对于日本防卫省而言,恐怕就是一个难题,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日本的军费预算制度被称为“四月制”。所谓“四月制”是从每年的4月1日到第二年的3月31日为一个预算年。在此之上,每5年根据新修订的《防卫计划纲要》制定一个相当于5年投资计划的《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在该计划中要说明需要买什么、何时买等问题。比如2010年制定的就是《2011~2016年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而未来5年内日本是否向美国购买“全球鹰”无人机的决定因素,就是该项目是否会列入不久后出台的《2011~2016年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

2005年4月,刚好是日本执行《2006~2010年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的前一年,日本防卫厅(2007年改为省)专门派出一个小组前往美国对无人机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认为,为了配合日本未来5年向美国采购及合作研发的反导武器系统,决定放弃自行研制无人机转而向美国意向采购无人机系统,其中首选就是“全球鹰”。2005年8月31日,根据内阁提出的下年度财政概算防卫厅审定的计划中,并没有采购“全球鹰”的项目拨款,只有9.6亿日元(合当时860万美元)用于自行研制长航时无人机的拨款。最终到2006年3月31日出台经大藏省审核、国会批准的年度预算案中只有1000万日元“滞空型使用方法研究”的拨款,用于深入研究掌握“全球鹰”的使用方式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此后日本防卫省官员马上表示,争取在2007财年时争取资金购买“全球鹰”无人机。

然而,在此后的三个财年中,日本防卫省均没有安排采购“全球鹰”的拨款。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日本的经济下滑、日本向美国寻求购买F-22作为下一代战斗机未果以及尚未对“全球鹰”评估完成有关,另一方面是与2009年9月民主党半个世纪以来首次执政有关。从这3年安排的军费数额上看,总数额并没有减少,但航空自卫队的采购则更多地向日本自己研制的P-X反潜巡逻机和C-X中型运输机倾斜。值得注意的是,在民主党鸠山政府上任后,取消了2010财年三套“爱国者3”反导系统价值944亿日元(10.6亿美元)的采购。而在2010年8月31日公布的由防卫省审定的概算中,不仅没有“全球鹰”的项目拨款,而且被推迟采购的三套“爱国者3”系统的拨款也未在其中。这表明,刚上任的民主党政府除了要在冲绳美军基地问题上与美国商榷,同时也显露出在防卫产业上摆脱对美国依赖的迹象。值得玩味的是,在这前后发生了日本媒体对中国海军舰艇前出宫古海峡炒作、民主党首相易人、中日钓鱼岛撞船争端等一系列事件。巧合的是,恰恰在此时,日本国内再次出现了呼吁购买“全球鹰”的呼声以及诺斯罗普·格鲁曼首次向日本媒体展示“全球鹰”的场景。而这时正是民主党内阁和国会最后敲定新的《防卫计划纲要》和《2011~2016年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的时刻。

现在的问题是,在菅直人内阁10月8日刚刚倡导各省削减10%预算情况下,即使日本要想以将采购“全球鹰”列入《2011~2016年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向美国示好,那还最终要看今后每年的9~12月大藏省如何平衡各省之间的预算竞争了。因此“全球鹰”挺进日本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有意思的是,在美国向日本媒体展示“全球鹰”的3天后,传出了奥巴马分别致函参众两院议长,表示将取消相关限制对中国出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C-130运输机的消息。对此一些中国的军事迷在网上调侃道:“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未来不会把日本‘打死也不买’的‘全球鹰’推销给中国吧。”■ 全球鹰无人机全球武器挺进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