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的过剩与短缺

作者:谢九

(文 / 谢九)

仅在一年前,有关部门曾发布《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将多晶硅列入产能过剩的黑名单,受此影响,国内很多厂家纷纷减产或者退出多晶硅市场。现在仅时隔一年,多晶硅价格却开始大幅反弹,似乎远不是一个过剩行业所应有的局面。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从光伏发电产业链看,太阳能电池占总成本的60%左右,而多晶硅占太阳能电池总成本的60%左右。在2007年全球的太阳能热潮中,多晶硅价格从40美元/公斤最高上涨到500美元,造就了一个“拥硅为王”的时代。随着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减少对光伏发电的政策扶持,需求萎缩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从最高500美元再度跌回40美元附近。

在多晶硅最风光的时候,国内很多企业急于上马,导致多晶硅潜在产能迅速扩大,加之多晶硅生产过程的高耗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有关部门在2009年9月的决策,《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其实这一组数据中,真正具有杀伤力的只有“在建产能约8万吨”,但是如果从现有产能和产量看,我国尚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还需要大量进口,2009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从4000多吨飙升至2.02万吨,即使如此,也并没有导致产能过剩,因为需求同样大幅上升,该年的国内需求为4万吨,其中约2万吨缺口通过进口解决。

由于这个黑名单,很多在建项目被限制和淘汰,新进入者的门槛也被抬高,巨大的潜在产能并没有释放出来。而金融危机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市场需求迅速上升。今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进口总量高达1.933万吨,半年时间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水平。一方面是需求大幅上升,一方面是潜在产能被抑制,价格的上涨也就在情理中,虽然想要重返500美元的历史高位还遥遥无期,但一轮小阳春已是确定无疑。

多晶硅价格的反弹势必会带来相关股票的上涨,上一轮拥硅为王的时代,多晶硅股票就成为市场的明星,而随着多晶硅价格暴跌,相关股票也在过去两年内被投资者打入冷宫。由此,在这一轮小阳春行情中,多晶硅股票的报复性上涨值得期待。目前,A股市场涉足多晶硅生产的上市公司数量众多,除了近期已经被大幅炒作的乐山电力(600644)、南玻A(000012)和航天机电(600151)等公司外,多晶硅生产能力居前的上市公司还有川投能源(600674)、天威保变(600550)和特变电工(600089)等。

川投能源是新光硅业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其38.9%的股份,新光硅业是国内最早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之一,与国内很多企业在最近几年才开始进入多晶硅行业不同的是,新光硅业早在2008年就曾给川投能源带来了3亿多元的净利润。股市当年在2007年10月见顶回落之后,川投能源反而在2008年3月创出股价的历史新高,这一切都因为多晶硅业务的利润贡献。不过成败皆在多晶硅,随着多晶硅价格从500美元暴跌至40美元,公司的多晶硅业务也终于从利润大户变为亏损大户,去年三季度带来3000多万元的亏损,今年上半年带来1000多万元的亏损。在多晶硅业务陷入低迷之际,公司大股东四川投资集团在过去几年内不断注入水电资产,使得水电业务成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新光硅业在过去几年的低迷时期主要致力于通过技改降低生产成本,等待行业回暖。

随着近期多晶硅价格大幅反弹,新光硅业已经不再为公司带来亏损压力,如果将来价格持续反弹,新光硅业有望再度成为利润大户。不仅如此,大股东川投集团还将进一步扶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今年9月14日,公司公告收到控股股东川投集团《关于进一步解决与川投能源同业竞争问题有关事项的函》,川投集团确定将川投能源作为川投集团发电业务和新能源业务的整合平台,为解决同业竞争,计划在2011年6月底前将川投集团持有的天威四川硅业35%股权托管给川投能源;在可转债发行后一年内,启动将川投集团全资子公司四川省电力开发公司注入川投能源的工作;在可转债发行3年后,启动其他资产注入工作。

从天威四川硅业来看,该公司2008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初期设计产能3000吨/年,今年开始正式投产,预计实现产量1500吨,明年正式达产。如果运行顺利,将来可能将一期年产3000吨扩大到6000吨。

除了川投能源,天威保变也是多晶硅行业的老字辈企业,而且在很多多晶硅公司上,天威保变都是和川投能源共同持股,比如新光硅业,川投能源持股38.9%,天威保变持股35.6%,比如天威四川硅业,川投能源的大股东川投集团持股35%,而天威保变控股51%。除此之外,天威保变还和乐山电力共同成立了乐电天威硅业公司,天威保变参股49%,这家公司的年产能也高达3000吨,今年4月已经正式投产。从多晶硅权益产能来看,天威保变在A股上市公司中居于首位,不过由于市值较大,如果以多晶硅产量和市值相比,乐山电力居首,天威保变居次席。

与川投能源、乐山电力不同的是,天威保变除了投资上游多晶硅之外,还涉足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公司参股26%的天威英利是国内太阳能电池的龙头企业,2007年在美国上市。与多晶硅业务的暴涨暴跌不同的是,天威英利最近几年持续为天威保变贡献利润,2008年贡献3亿元,2009年贡献1.55亿元,今年上半年贡献9600多万元,虽然也受到行业景气度的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价格下降导致盈利能力逐年下滑,但还是始终保持了盈利局面,没有像多晶硅业务一样陷入亏损。如果光伏产业迎来第二春,公司打造的全产业链将更容易获益。

除了太阳能业务,天威保变同时还进入了风电产业,控股62%天威风电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2亿元多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超过100%,不过暂时还没有实现盈利,上半年营业利润-892万元,与2009年相比,亏损幅度已经缩小。随着公司在风电业务继续放量,实现扭亏为盈还是值得期待。

除了新能源业务,公司的主业是变压器,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变压器毛利逐渐下降,从国家产业政策看,大规模投资建设的智能电网主要提升了特高压的需求,这将是公司未来的重点方向之一。

特变电工和天威保电的业务有些类似,都是主业从事变压器生产,同时兼投新能源。特变电工的多晶硅业务主要由控股75%的特变多晶硅公司运作,该公司年产能力1500吨,2008年初开始投资建设,今年8月已经试产成功。从多晶硅权益产能来看,公司目前拥有1125万吨,在上市公司中也是排名居前。不过由于公司股本较大,对应每股产能被大幅摊薄,在近期多晶硅行情走势中,股价涨幅远不及乐山电力和南玻A等公司,这大概是其中原因之一。

除了多晶硅概念,公司还间接参股国内的风电龙头金风科技,只不过金风科技的业绩大不如前,也失去了投资者的追捧。另外,公司还拥有60亿吨的可采煤炭资源,不过目前尚未正式投产。只不过无论是新能源还是煤炭概念,这些在过去都受到投资者大力追捧的业务,如今反而成了明日黄花,这也使得公司业绩虽然持续增长,股价却长期难有表现,公司市盈率只有不足20倍。

与天威保电相比,公司的主业虽然同为变压器,但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天威保电,原因在于公司是国内特高压电器的龙头,而盈利能力较强的特高压业务占公司变压器总收入超过八成,这保证了业绩的持续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的2008和2009年,公司的业绩也实现了79%和59%的高增长。不出意外,无论是主营收入还是净利润,公司的业绩还将在今年实现历史最高水平。■ 新能源短缺太阳能电池乐山电力川投能源过剩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能源天威保变多晶硅特变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