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何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河南淅川 孙君飞)

作为招生办工作人员,我会接触不少学生家长,最近遇到的一位跟我讲:“现在有的中小学搞的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只不过搞得比以前更无耻了。”我有些吃惊,这位家长的口气听起来很“愤青”呢。

比如说,中小学口口声声喊着素质教育,可是在一些学校里却依然划分出“主课”和“副课”:语文、数学是“主课”,其他课程统统是“副课”。前者属于必考,要参评,要跟各种利益挂钩,而后者则属于参考,可考可不考,考得不好,也没人追根究底,没人需要担责。于是学校常常停了众多“副课”,只开设语文和数学,一年到头只学这两门课程。可是只学语文、数学,显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大大局限了孩子们的知识结构,会贻误孩子的人生。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家长只好在白白给学校付过相关费用后,再一次给社会上开办的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加强班付出更加高昂的学费,督促孩子从头去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所谓的“副课”。孩子们仅仅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就逐一学会了这些众多的“副课”,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学校里仅仅学会了语文和数学,有的孩子甚至连音乐、美术和体育都不知道究竟是干什么的。

更叫家长们愤愤不平的是,孩子们在校外自费学到的东西,一转身就变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不是在学校的艺术节和运动会上进行汇演,就是拿到更大的活动中去进行竞争。就这样,学校一次又一次成功地蒙蔽了公众,以极其微弱的付出争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荣誉和囊括利益的机会,家长却做了“冤大头”。如果社会也认为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那实在是太悲哀、太不幸了,其中埋下的隐患将是极其严重的,但愿我不是危言耸听。

听了这位家长的话,我半晌无语。这些话不无偏激,但也不无道理,教育工作者们虚心地听一听,多少会有益处吧。 升学考试学校素质何来

下一篇: 淹城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