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博会纪事: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以陶文化为主题的案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陆晴)
( “China功夫”装置雕塑 )
佛山陶瓷故事“China功夫”
1987年2月23日,在香港度假的迈克尔·杰克逊以游客身份第一次踏进中国内地,极为低调地探访了广东省,这也是他生平唯一一次的中国内地之行。在广东,他看到了佛山的陶瓷公仔,爱不释手地把玩每一件陶瓷公仔,并挑选了十几件带回美国。
于是天王的经典形象被另一个酷似李小龙的形象高高踢起的腿举在空中,这是世博会佛山周上展出的50个与佛山陶瓷有关的故事之一。而所有这些故事,都浓缩在这个真人大小酷似李小龙的红色陶瓷雕塑和它踢在空中的脚背上。
“‘China功夫’是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初始创作平台,用广东佛山享誉国际的陶瓷与功夫为脉络,叙述中国传奇的大型社会雕塑。”参展主办方佛山1506创意城董事长邱代伦对本刊记者说,“其实不光这件装置雕塑作品叫‘China功夫’,整个佛山参展世博会方案都以这件作品的名称为主题。”佛山陶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它与汉口、景德镇、朱仙镇被称为中国四大古镇。而佛山的武术闻名全世界,享誉国际的武术大师黄飞鸿、叶问、李小龙都出自佛山,“正是他们将中国功夫推向世界,让中国功夫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邱代伦说。
用简单通俗的形式阐释深刻的内涵,是邱代伦对“China功夫”雕塑的理解。用陶瓷和功夫这两样佛山最为人知也最为人称道的财产作为佛山的标签,而把这两样以一种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而升华出更高一层含义,在邱代伦看来这才是体现原创和智慧之所在。
( 佛山石湾美术陶瓷厂展厅里的一尊达摩雕像吸引了参观者 )
佛山1506创意园成立了一个由数十人组成的工作小组,用半年多的时间,借助佛山市政府和各陶瓷企业,专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与佛山陶瓷有关的故事和历史。通过实地走访,他们发现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中收藏着来自佛山的石湾公仔。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发现,1980年在阿拉伯苏哈尔出土了来自明代佛山石湾的陶瓷,18世纪,当欧洲人仍然苦苦寻觅着制造陶瓷的秘密时,来自中国的陶瓷,正是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影响了世界陶瓷技术的发展。
“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越来越不可思议。在‘9·11’的重建、新地标“鸟巢”、世博会中国馆和迪斯尼乐园里,从极尽奢华的迪拜帆船酒店到高耸入云的上海金茂大厦,从南极到非洲到美洲,世界每一个平凡和不平凡的角落里都有佛山的陶瓷产品。从日用科技到高端科技、航天科技里都有佛山陶瓷的身影。”邱代伦向本刊回忆说,“我们以前只是从一些官方渠道,知道佛山的陶瓷文化及产业历史源远流长,整个佛山在建筑陶瓷产业中占世界1/4的产量。但这些数据太宏观,并没有让你具体清晰感觉到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多深入。”而“China功夫”的创作,就是以中国功夫与陶瓷产业作为一个脉络,让积聚5000年的佛山陶文化和产业能量,以世博会为舞台向世界释放,用国际的艺术语言和厚重的社会学互动还原被忽略的一段段历史。在不可思议的戏剧性真实中,让人直接而震撼地体验到佛山作为中国陶文化和陶瓷产业发源地,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 2007年6月27日,广东佛山陶瓷创意产业园陶艺展示厅现场 )
“China功夫”的总设计师舒勇向本刊介绍说,这个重90公斤、真人大小的红色雕塑形象,是由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众多从佛山诞生的武林高手的形象综合而来的中国人,而红色的选取是毫无疑问的。“我在海外行走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感受到这种惊讶和欣喜。在澳大利亚,看到悉尼歌剧院那样著名的建筑,没有想到白色的顶棚就是用一片一片的陶瓷叠起来的。很多时候外国人见到你不知道怎样交流或有语言障碍的时候,他们就会对你做出李小龙式的功夫动作,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你就会想如果把这些散落在各地的与佛山陶瓷有关的片段全部呈现出来会是怎样一种震撼。”
舒勇的团队用半年时间创作了120多件红色的“China功夫”单体雕塑,每个雕塑都整齐划一地用脚托起世界上与佛山陶瓷有关的著名的建筑物、人物、事物。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要经过几次倒模、塑形、拼接的工序,最后采用特殊的电镀与喷漆技术,把整个雕塑的红色变成红色金属镜面的效果。镜面改变了不透明红色的本质,让整个装置作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反射映衬。
舒勇告诉本刊,在世博会期间,其中的50个会融进未来城市馆三层的展厅,以声、光、电的技术为媒介,结合影像、行为、装置、观念等各种艺术形式,用多媒体的方式来展示佛山在发展过程中代表文化、产业、人才、环境的切片,通过这些组合的切片让观众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媒体里,直接体验佛山乃至中国的产业与文化及其影响。“实际上是采用当代艺术的手法与观念来做一次非艺术的展示,反过来以非艺术的目的来创造一件纯粹的艺术作品。同时我们将世博会作为创作的一个语境,直接将这个语境变成作品的一部分。”
佛山的后世博设想
“‘China功夫’就是‘想象、创造、智慧’的缩影和代名词。世博会对于中国无疑是一次历史性机遇。我们希望借助世博会将‘China功夫’塑造成中国人的精神雕塑,正像美国自由女神借助世博会成了美国人的精神雕塑。”上海世博会的时间已经过半,邱代伦已经有了长远的后世博设想,佛山要为世博会、为世界和中国留下精神遗产。
佛山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建筑陶瓷产业占了世界产量的1/4,是世界上最大的建陶产地。“佛山案例实际上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实践。而用‘China功夫’这种形态展示,就是一种低碳、可持续的方式,用艺术品的形式做展览,讲佛山的陶瓷、武术、文化、产业,以及佛山在产业转移和城市转型的实践。”邱代伦对本刊记者说,“由于这个艺术品参加上海世博会开了光,所以在告诉世人这个故事的同时,又把上海世博会这个无形资产沉淀在这个艺术品身上。”
用艺术的方法来讲故事,实际上是一个世博会的惯例,比如丹麦的美人鱼、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都是用艺术品来讲述一个地方的案例和故事。舒勇向本刊介绍,上海世博会之后,佛山创意园会将参展的“China功夫”方阵中的单腿功夫形象雕塑,转换为由若干条腿塑造的大型户外雕塑作品。“这个形态从佛山功夫‘无影腿’启示而来,而‘无影腿’又是中国功夫的最高境界和智慧。通过户外雕塑的巨大体量和超常的想象创造,将由佛山语境诞生的‘China功夫’,重新放回到一个开放、宽广、多元的国际语境中,来释放出中国的智慧和文化特征。借助世博会将‘China功夫’塑造成中国人的精神雕塑,正像美国自由女神借助世博会成了美国人的精神雕塑。”
一周的展示时间,在邱代伦看来,他们参展世博会的真正目的是传播——收集佛山陶瓷产业对世界的影响,然后把这个影响凝聚起来,把佛山的文化、产业传播出去。“‘China功夫’会成为佛山的形象代言人,甚至我们希望‘China功夫’成为广东、中国的形象代言人,希望‘China功夫’通过世博会开光,永远地承载下来,最后成为一个精神雕塑。”
“‘China’是陶瓷的英文名称,也是中国的英语称谓。陶瓷和中国以同一个单词出现,这也许是文化的偶然,但更像是历史的命定。随着‘功夫’词义的发展演绎,‘功夫’已经成为‘用心’、‘智慧’、‘毅力’、‘专业’的代名词。以‘China功夫’这样铿锵有力的组合词命名佛山参展世博会案例,不但直接点明佛山的产业和文化特征,更是艺术和含蓄地预示了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就像中国功夫那样神奇而具有力量。”舒勇说。
佛山案例
除了“China功夫”的展览,在佛山周,“未来城市馆”还将展出佛山案例:文明传承的佛山模式——陶文化在佛山的过去、现在、将来。
佛山是中国陶文化和陶瓷产业发源地之一,佛山的陶瓷影响世界,传承5000年的陶瓷文化,并与产业高度结合——催生出年产量占世界1/4的现代陶瓷产业基地。在佛山案例中,陶瓷古窑成为陶文化的图腾,展示佛山如何把陶瓷旧工厂改造成世界陶文化圣地和陶瓷产业升级的平台,助推产业升级及城市转型。在邱代伦看来,佛山案例展示的正是佛山人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为改善人类生活而进行的创意实践,“文明传承的佛山模式其实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佛山模式的具体实践是,在政府支持下,依靠市场力量,将一个城市的核心文化、传统文明遗产——南风古灶,进行科学保留和传承,并且改造城市中的工业文明遗产——旧工厂,将遭受陶瓷工业污染的南风古灶片区改造成了“1506创意城”,形成高端的产业、人才的集聚和优良的环境。
“让曾经的‘疮疤’变为城市的名片,助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助推一个城市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时期转型,实现了鸡窝向凤巢的蜕变,进而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佛山的实践证明:只有产业、人、文化、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在邱代伦看来,让一切变得更美好的根本就是转变经济生产方式——一个不变的主题和难题,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说到底是一种深层的人文关怀。而佛山的产业改造和升级,完成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我认为佛山的创造力为世博会贡献了三方面的经验。”邱代伦对本刊说,“首先是工业文明传承及文化与产业融合的经验。”佛山案例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参展案例,作为中国陶文化和陶瓷产业发源地之一,佛山的陶文化和陶瓷制造影响了世界。
“再者,就是旧厂房改造的佛山经验。南风古灶片区的改造就是旧厂房的改造。三旧改造是当前中国最大的课题之一,比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来得迫切,来得严峻,中国的‘三旧改造’从佛山开始,到广东战略,继而成为全国经验。南风古灶片区的实践证明,三旧改造的根本是要实现人、产业、文化、环境在城市进程中形成良性循环。人是核心,产业是一个城市的发动机,文化是城市灵魂和个性,环境是基础承载产业、文化、人。产业能让环境、文化、人的生活变得更好,才会是好的产业。文化能够推动环境、产业、人生活的时候才是好文化。反而环境好了之后,自然也会推动产业和文化的发展。只有产业、人、文化、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第三个方面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佛山几年前对南风古灶片区的改造使原来的蓝领聚集地变成了白领聚集地,高污染高耗能区域变为如今的国家4A景区。“这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侧面。”邱代伦告诉本刊记者,“而打造世界陶文化圣地和创意产业基地实际上就是输出陶文化,输出创造。如果说过去的南风古灶烧出的是产品,现在输出的则是文化、思想。”这也正是佛山打动世博会的原因。■ 历史第一个纪事案例主题陶文化艺术佛山陶瓷世博会炎黄文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