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楼衣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午夜北斗)

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正在进行规模盛大的风貌整治,把老旧街道按照新规划设计重新披上一层美丽外衣。那些新近戴上城市景观设计师头衔的大师们,用城市色彩美学、城市景观学等新词把地方官员们勾得像被灌了催情剂一般兴奋,当然这其中还有他们共同关心的市场经济学的完美结合。我不知道,倘若那些九泉下原来的建筑师七月半回来看了该作何感想,当然,也包括很多还活跃在这个城市舞台上的年轻建筑设计师,他们当初设计的作品已被列为年老体衰了。

这个城市定位于国家工业重镇,十几年前初来时发现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南腔北调,显示了它的活力与包容性。那些俄罗斯风格的厂房和住宿楼,那些裸露红砖的外墙,那些一年四变的梧桐树们是那么和谐、宁静而别有韵味。如今的风貌改造就让它全变了模样。那些原本个性化突出的店面店招,如今不管卖衣服还是卖书的,一条街就是一个底色。大手笔之下的风貌改造,把城市的发展印记给一把抹去了,也抹去了好多令人留恋和回味的生活特色。可是,无论建筑的外观如何新颖美观,我们原住民的居住条件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善,连原来在阳台放盆花看季节变化、在阳台上晾晒衣裳的自由,也因为楼漂亮了居住者的素质要跟着提高这个硬道理而改变,结果花也不能放,衣服在厕所里阴干就行了。

眼看满街一栋栋貌似新楼的建筑,动辄千万上亿元的财政资金转而变成了所谓改善民生的工程。而记忆中,城市中心新建的广场为了迎接建市20周年,把周边建筑物的瓷砖面上抹上一层外墙漆,几年的风吹雨打如今已经斑驳凌乱,像生了皮肤病的老人在阳光下暴晒。城市需要焕发活力,但这个力一定要从根本上启动,让楼体本身从功能到结构有新生命重生,而不是把那些就要拆除重建的废弃老楼也花重金装上光亮工程来实现整体美观,这种对城市的整容化妆只能满足短暂的审美快感。 楼衣秀一场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