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愿意嫁给我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寿益良多)
“你到底想不想和我在一起,愿不愿意娶我啊?”望着女友的双眼,我一时竟无以答复,心中夹杂着各种滋味,我感到了女友眼神中的无奈与悲恸,但我又何尝不想圆了她心中的这个愿望,但现实却无情地延滞了我们的脚步。
掐指算来,我与女友在一起已经整整4年了。在这4年里,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为着自己的小梦想努力着,可我们慢慢发现,我们的努力在我们的小梦想面前显得太微不足道了,甚至有些天真。因为我们每个月好不容易结余的2000元钱在动辄上百万的房子面前太渺小了,但“家”的传统观念却深深地烙在女友的脑中,毕竟对于女方而言,婚姻大事岂是儿戏,女生的父母总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吧!眼前普世价值的观点就是男方准备房子,但我却无力面对,因为我没有,我的父母也没有。
我的父母是典型的上海工薪阶层,在那个“全民”、“大集体”的年代,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俩都是“全民”;随后的国有企业改革使我的母亲下岗了,但她仍然不断地在外寻找工作来贴补家用,她做过营业员、烧过盒饭、替人带过小孩,最后在当时居委会的社招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小巷总理”,而且这一做就是10年。而我的父亲则在他们单位的转型过程中,经历了从国有企业到央企再到民营企业的转变,而唯一不变的是他依然还做着二十几年前的工作——一名司机。父亲在90年代的时候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工作,通过单位分配,得到过一套一室户的公房,后来这房子在2002年动迁,我们没选择要房子,而是选择了货币补偿,可是父亲在当时房价尚还正常的时候,却未想到通过购房来改善居住环境或替我这儿子准备着,而是手握动迁款,安稳地“吃”着银行每年的一年期存款利息。
时间就这样不断流淌着,在2004与2006年我们几次去看房,可最后都被父亲放弃,理由嘛,就是“这房子一买,我们就得背债啦!”“这房子这么贵,肯定会跌的”之类的。到了2008年,房价也在我们每一次与它擦肩而过后,涨到了2002年水平的4倍,这是许多人没想到的。当2008年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中国的房价也应声下跌,这时,我又让父母去看房子了,因为那时我与女友也交往两年多了,也该打算一下将来了,但那时的我们工作还没有稳定,经济大环境又不好,所以我们看房的动机不是很明确,目的性也不强。我们看的几个小区,品质都还行,其中一处的售楼“大姐”对我们说:“这房子你们放心买好了,现在是最低价,我看你们也不是投资客,买了自住的话肯定合算!”当时这楼盘搞优惠,1.25万元/平方米,期房,而此楼盘也是上海内中环间的知名楼盘。我与母亲、女友三次戴着安全帽去工地看房,各方面都感觉不错。当让父亲来看后,要做决定时,没人表态了,父亲说:“现在房价跌得这么厉害,肯定还会跌,再说哪个售楼的会说自家楼盘不好啊!”就这样,我们买房的事又不了了之了,而此楼盘如今已卖到2.7万元/平方米。而我们一家三口依旧“蜗居”于我们那间26平方米的“棚户区”私房内,每天倒着痰盂,忍受着白天阳光直射不进屋内的感觉,并出没于肮脏环境与复杂人群中。我们能一直在此居住二十几年的原因很简单——父母为了更方便地照顾他们的父母。
他们是伟大的,母亲为了照顾外婆,如今是患得一身病,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他在将近30年的工作中从未请过一天病假。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买房机会,只是因为他们接受不了自己的血汗钱一下子就要全部拿出来,甚至还要背上债务来买一样他们以前在单位都能免费分得的东西;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知识与个人见解去涉足这么一个陌生的领域,对于陌生的事物我们每个人的本能反应便是回避它,以此来免受损失。他们只是在每次要做决定的时候被本能控制了,少了一份冲动,但殊不知买房有时是需要冲动一下的。
这个功利的社会留给年轻人获得成功的时间太短了,如果可以,男生25岁就要有自己的事业,30岁能买房买车结婚,35岁提前退休带着老婆孩子环游世界。当极少数人成功的例子成为普世的追求时,这个社会的浮躁也就像那房价的泡沫般被越吹越大。
而我呢,在现实面前,只能算是个不知轻重的孩子,但就是这孩子还妄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女友的愿望。因为他从女友的眼中看出她是多么渴望拥有一间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毕竟她从小到大都还没拥有过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床!年幼时,不是和奶奶挤着睡,就是睡地板,而年龄稍大后,就是睡由沙发铺成的床。所以每次她和我说房子的事,我总是无言,无言不仅是因为我没能力去实现这些,更因为我觉得我因此事辜负了她,我也觉得如果我们就这样谈朋友一直谈下去对她而言也是一种不负责任,但我真的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钱置家。如今的我,“你愿意嫁给我吗?”■ 嫁给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