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香识山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俏到)
即使是婢女,寄身名门那也是相当有派的。就像刘备有一个“中山靖王胜之后”的家庭出身一样,《天龙八部》的慕容复是传说中的大燕国之后。既然身世大有来头,那么慕容家的婢女注定要拥有不一样的生活。比如阿朱,她有专门的住所名叫听香水榭,她“虽是慕容公子的使婢,但在听香水榭却是主人,另有婢女、厨子、船夫、花匠等服侍”,活得可真是倍有范儿啊。
除了拥有不一样的生活,还得拥有不一样的生活技能。阿朱的住所名叫“听香”,这与她擅长调制香水有关。当男主角之一的段誉初到听香水榭时,恰遇有敌来袭。阿朱的鼻子特别灵敏,“离听香水榭约莫里许”,就说,“糟啦,糟啦!他们打翻了我的茉莉花露、玫瑰花露,啊哟不好,我的寒梅花露也给他们糟蹋了⋯⋯”说到后来,几乎要哭出声来。显然阿朱调制香水,多以各类鲜花为原料,而且得来颇为不易。
《天龙八部》的背景是宋代,这是一个香文化的鼎盛时期,皇帝身边的香药局、群众身边的香药铺,都是从事调香制香这个很有味道的职业。谈到香水,宋人赵汝适《诸蕃志》记载有“蔷薇水”:“蔷薇水,大食国花露也。五代时,番使蒲诃散以十五瓶效贡,厥后罕有至者。今多采花浸水,蒸取其液以代焉”,并且“其花与中国蔷薇不同”。意思很明白,阿拉伯的蔷薇香水最迟在五代已传入中国,但由于进口稀少,加上蔷薇原料中外有别,那么勤劳智慧的宋朝人民就必须找到替代品,于是“采花浸水”制作山寨版本,而阿朱的听香水榭基本上就是山寨香水的手工作坊。
说阿朱那些是山寨香水,并不冤枉。宋代进口香水十分稀少,加之生活习惯以焚香为主,所以那时香水很少直接喷洒用,而是用来浸泡沉香、降真香等可以焚烧的树脂类香料以得到效用长久的混合型香味。历史上如阿朱一样聪慧的实用型人才虽然很多,知道用茉莉、玫瑰、梅花等各类鲜花制作“花露”,再作为浸制香料的进口香水替代品。但宋代《陈氏香谱》仍然表示,这些替代品“或云皆不若蔷薇水浸之最妙”,到底比不上原装进口货。当然,这并不能说明崇洋媚外是个历史传统,正如诗人杨万里所说,“海外蔷薇水,中州未得方”,配方与工艺从来都是核心商业机密,勤劳智慧的毕竟不只宋朝人民。
说到山寨香水或香料,最通俗的办法还是《陈氏香谱》记载的:“以旧竹壁箦,依上煮制,代降;采橘叶捣烂,代诸花,熏之。其香清,若春时晓行山径。”真是厉害,用旧竹片代替降真香、橘叶代替鲜花,熏制出来的香味居然也能以假乱真,这样的山寨还真是环保和廉价得很呢。只是这样的法子,肯定入不了阿朱的法眼——或者应该说是“法鼻”?■ 阿朱山寨蔷薇花听香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