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想留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杭州萧山 张寒冰)
我们厂在杭州萧山的一个小镇上。1000多名职工中,一半以上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其中绝大部分(包括我在内)都不是本地户口。新学期就要开始,很多员工烦心于小孩能否顺利入读当地学校的事情。老板为了留住员工,提前半个月就让我们收集名单、备好相关资料,以集团名义提交给镇政府请求帮助。今年共有14名员工子女需要入读。
前几天接学校通知,需要办理入读手续的家长,要准备好包括“户口本、父母双方身份证、就业合同、保险册、转学证明、预防接种证、合法生育证明”等在内的7项证明,于7月4〜6日在学校门口办理报名手续。昨天星期天,排队等了一上午,最后只有2名小学一年级的报名成功,要入读小学二〜五年级和中学一年级的员工子女均被告知“名额已满”。这一下,大家都慌了,小孩如果不能入读,家长们也无法安心在此工作。今天上午老板亲自出马,跑完镇政府,又跑教育办,辛苦了一大圈。临下班前打听到一个好消息:隔壁镇小学有名额,有接送车辆到我们镇上,只是每人需要缴纳每年3000元的“入学补贴”。如果双方均为在厂里工作一年以上员工,厂里将支付一半。很多员工不会问为什么隔壁镇就有名额,义务教育为什么还要额外收费,但他们根本就不会或不肯缴纳这个1500元,因为这是他们一个人一个半月的工资剩余。
“不是施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了吗,为什么小孩入读还这么难?”当然如果你是本地户口,可能情况会好很多,而作为一名外来打工人员,想要获得本地户口,只有三个途径:嫁过来、买房子或是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萧山地区的房价之贵,让我们这样的打工者只能摇头叹气,没有个二三十年,根本不可能。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才有可能作为人才被引进,这个条件,在厂里只有几个人才能达到。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因疏于管教与爱护,最后成为“问题儿童”。但在工作流转十分常见的今天,如果对应的子女入读问题不尽快出台有效方法解决,很多人都得面对“工作”还是“孩子”的艰难选择。 留守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