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外房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孙小萱)
我是一个国际驴友网站“沙发客”的注册用户。这个网站的任务就是,帮你找到你旅游目的地的注册用户,一般注册这个网站的网友都自愿在自己的家接待来家乡旅游的游客。我跟艾文就是这么认识的。艾文是个在上海工作的美国人。
艾文又高又壮,金发,娃娃脸又有点婴儿肥,看起来憨憨的。本来刚见面我还跟他说英语,想秀一把,后来他一直跟我说中文,搞得我的英语都没用武之地了。艾文特别老实害羞,提什么建议他都说好的好的;有时候开他的玩笑,他脸都会红得不知所措,就呆呆地笑。我们俩就骑着自行车在南京城里转,我这个业余导游就随性所至,骑哪儿逛哪儿。
一次我们逛累了就找了个咖啡厅坐坐,在我点完一杯摩卡以后,他像模像样地只点了一杯水。服务生反复问他:只要一杯水吗?他每次都很坚定地点头。后来他跟我说,他每次去咖啡店都只要一杯水。“因为水是免费的。”他说。我问:你真的什么都不点吗?他说一般都不点,只要一杯水。他说经常会有沉不住气的服务生来问他要不要喝点什么,他每次都会说:哦,等一会儿等一会儿,我在等朋友,等朋友来了再点⋯⋯用这些小聪明把服务生无奈地搪塞回去。他察觉了我难以置信的表情,说,反正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没关系的。我彻底被雷翻。不过事后想想他说得也对,中国人比较要面子,喝一杯三十多块钱的咖啡,虽然心在滴血,但掏钱毫不手软。
一次我跟艾文吃饭,我吃面,他吃炒饭。他又跟我八起了他的搞笑经历。他说一次他忙到晚上23点多才下班,就在路边的一家小餐馆要了一份炒饭。吃了一口,觉得“不好吃”。我一开始以为他说的那个不好吃是不合他的胃口,后来他解释说:“感觉那个米饭是一个星期以前的。”然后我就问他:那你怎么办了?他说,他把服务员叫过来,说:对不起我不能付钱,你们的米饭有问题。我的小眼睛瞪成了乒乓球,半天才挤出了一句:那然后呢?他两手一摊:然后?然后我就走了呀⋯⋯“他们没追出来让你付钱?”“没有呀⋯⋯”
艾文知道我去过美国,无形中我们又多了一些话题。艾文工作的地方就在上海的南京路上,他说他每次经过梅龙镇广场,都会看到很多中国人排着队在那里等签证的面试。他问我是不是也要这么麻烦才可以拿到去美国的签证,我说当然啊。然后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在美国拿中国的签证没有这么麻烦,他每次经过那里看到那么多人在为一个美国签证排队就觉得很不好意思。我有点不解地问:“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认真地看着我,说:“因为那是我的国家造成的啊。”
艾文是个低成本的人,他穿很普通很旧的衣服,和别人合租一套小公寓,每天只骑一辆破自行车上班。“好的会被偷啊。”他说。有一次他用手机拍照片,一边拍一边说:“其实我以前用了一个很破的手机,但是由于我的工作需要,我经常得见客户,我的同事都说不行,你不能用这么破的手机。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不能?后来他们说我们帮你买个新的,这个旧的你不要用了,我才有了这个手机,哈哈!”我也笑,但显得那么底气不足。“我在上海拿的工资不算多,但生活肯定够了。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我的公司是做环保的,我很高兴自己能为环境出一份力。”
艾文的父母心疼他,经常会问他需不需要他们经济上的帮助,都被他婉拒了。他平时不去高档餐厅,也不大喜欢去新天地、衡山路这样的地方泡吧。他平时工作忙,回家以后就看看书,偶尔上上网,然后就睡觉了。周末呢?周末他会在家补补觉,大多数时间还是看书,有时候会到他的中国朋友家串串门儿。他说他在上海认了个奶奶,他周末经常会去陪陪她,然后这个奶奶会给他做好吃的中国菜。攒下来的钱他就去旅游,多半是这种穷游,住在别人家里。短短一年时间,他的脚步已经遍及了中国大地。他说他大学的时候曾经做交换生去过法国一年,因为法国的假期特别多,他就利用这些假期,把欧洲游了个遍,还跑到北非去转了一圈。他觉得人的经历非常重要,他当时选择给我发请求的原因是因为我在网站的资料上面写我和我爸妈住一块儿。他说他特别想看看中国的家庭是怎么生活的,想看看我们吃什么,说什么。事实证明我们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懂事,随和的性格还有流利的中文都给我爸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相处得特别好。
艾文说他目前还没有回美国的打算。虽然作为家里的小儿子,他的妈妈总想让他回美国,但艾文还是决定“再看看”。“她可以给我建议,可是我得自己做决定,不是吗?如果我回到美国以后过得不如在中国开心,我想她也会不好意思的。”当时他决定来中国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很惊讶,他们说,你一句中文都不会讲,你在那里一个朋友也没有,你怎么生活?他说:“我也不知道,试试吧。”然后就来到了中国。才一年不到,他的中文就如此流利,现在他的这份工作的内容就是去见中国客户,用中文做产品的演示等等。“我不喜欢每天坐在电脑面前的工作,我喜欢和别人打交道,比较有意思。”
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艾文也要回上海了。但我们全家都和艾文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在地铁站和他告别,他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个大大的熊抱。■ 房客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