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消息·坏消息(584)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于6月13日23时20分左右进入地球大气层,时隔7年后重返地球,这是人类的探测器首次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外的天体。由于错过了最初的轨道,“隼鸟号”的回程之旅比之前的计划晚了3年。“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2003年5月随M5火箭升空,于2005年到达“丝川”小行星,成功测算了其大小、形状、密度、大致结构并两次在小行星上着陆。“隼鸟号”的密封舱内可能装有“丝川”小行星的岩石,如果能回收这些来自小行星的物质,则可为人类了解太阳系形成初期的情形提供珍贵线索,因为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变化最小的物体之一,通过它们可以知道行星形成时的化学成分和周围环境的温度。由于“隼鸟号”的开发费用只有130亿日元,远远低于日本参加国际空间站的每年承担的费用以及美国小行星探测计划的预算,因此“隼鸟号”的成功返航对于日本在与宇宙相关的商业领域提高竞争力有很大意义。■
食盐过量会增加患上高血压和中风的危险,所以公共卫生专家和食品公司在联手帮助消费者降低食盐的摄入。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喜欢咸味。不过,某些人嗜盐是因为他们对味道特别敏感。这些人不仅对盐的感知特别强,对别的味道的感知也特别强,这意味着他们通常需要用额外的盐来掩盖他们对苦味的体验。另一方面,对味道特别不敏感的人更有可能在餐桌上往食物里加盐,这样他们才能达到敏感者所感知到的咸度。
破解10年后基因图谱“医”场空
人类基因图谱破解已经10年,针对癌症、糖尿病、老人痴呆症等常见重大疾病的实际医学应用却仍然乏善可陈。以波士顿妇科医院的妮娜·潘特医师为首的一支医疗团队搜集了101种统计意义上与心脏疾病有关的基因变异后发现,这些变异无助于预测1.9万名曾经接受12年长期追踪的妇女所患疾病。她表示,参考家族病史的老方法反而比较管用。对多数疾病而言,基因图谱只能解释罹患特定疾病的少部分概率。部分科学家已经开始担心,与疾病有关的许多基因变异可能只是统计上的幻觉。研究发现,虽然人类DNA只有2.2万个基因,但我们的基因组比最初想象得要复杂得多,比如参与决定身高的基因可能多达1000多个。■
一项研究发现,生活在南太平洋的抹香鲸的排泄物每年能消除相当于4万辆小汽车排出的二氧化碳。先前的观点认为,抹香鲸由于体形庞大,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但澳大利亚的生物学家认为,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问题。南太平洋的1.2万头抹香鲸在食用鱼类和乌贼后每年可以向海洋排泄约50吨铁,铁含量的增加加速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而浮游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南太平洋富含氮,但缺少对浮游植物至关重要的铁。抹香鲸通过这种方式每年可消除约40万吨碳,是它们呼出的二氧化碳的两倍。研究报告称,抹香鲸的排泄物之所以非常有效是因为它们是液态的,而且非常靠近海面。在工业化捕鲸前,抹香鲸的数量是现在的10倍,这意味着它们每年可以多消除约200万吨的二氧化碳。
目前在实验室制造出的可移植人造皮肤厚度只能用毫米来计算,那些烧穿了皮肤所有皮层的人也只能移植到很薄的人造皮肤,它们虽然能遮盖住伤口,但没有弹性,不会流汗,也不能调节温度。澳大利亚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有神经、血管、汗腺和毛囊的合成组织,有助于烧伤者完全康复。悉尼烧伤基金会的彼得·迈茨教授说,这项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厚度为1.5厘米的人造皮肤,能够促进真皮的全面再生和感觉功能的恢复。这种被称为三维人造皮肤的组织拥有皮肤的真皮层和表皮层,目前仍在研制阶段,澳大利亚科学家估计将在10年内进行首次移植。■ 好消息科学科普小行星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