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博会纪事:欢迎来到未来城市
作者:贾冬婷(文 / 贾冬婷)
( 垃圾堆积而成的“幻影城市”隐含了对现代城市的思考和疑问 )
烟囱,工厂,昨日之梦
很远就看到这个165米高的大烟囱,某种程度上,它是这片由工厂区变身的浦西世博园区的标志物。仍然保持着工业时代红白相间的外观,只是上面多了几个刻度和数字,这一天刻度停留在“19℃”上,原来变成了一个巨型温度计。
“关于这烟囱的拆和保争论了很久,它昔日黑烟滚滚的形象已经在记忆里定格了。”世博园最佳实践区部副部长、城市未来馆馆长俞力告诉本刊记者,后来决定改作气象塔,塔身温度计显示园区实况温度,每10分钟一次更新园区实况温度,每小时正点显示园区当天的最高最低温度。此外,由蓝、黄、橙、红、白、紫6种颜色变化表示不同程度的天气状况,比如当LED屏呈白色时,表示为晴天、多云或阴天。紫色表示下雨或下雪。如果灾害性天气来临,塔身中间屏幕显示相应灾害天气预警图案。比如蓝色为一般,黄色为较重,橙色为严重,红色为特别严重。俞力说,将工业时代代表性的城市烟囱改造为后工业时代人类关注自然环境变化的视觉符号,也是人类走向低碳经济的自省。
南市发电厂的改造,出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章明之手。在他最初的设计方案中,这塔被称作“和谐塔”,有类似DNA的螺旋结构,在165米上形成两个完整的环,游览者可以坐在安装在上面的50个“小太空舱”上下旋转两次,以360度全景视角观看浦江两岸的景观。外立面11万个LED灯,还可以成为最显眼的信息发布平台。“如今虽然被‘气象塔’所取代,但这个烟囱的变身仍象征了城市的生生不息、源源不断。”
最早来到这里踏勘时,最吸引章明注意的是老厂房屋顶上4个巨大的粉煤灰分离器,它们泛着金属光泽的威严,有着巨大的冲击力,像4个“变形金刚”。那时候生产还没停止,轰隆作响的主厂房,高50米,长129米,宽70米,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比十五六层的楼房还要高。如今,烟囱下面逐级上升的屋顶、巨大的分离器、简洁单纯的表皮,仍保留了强烈的工业时代特征。
( 世博园最佳实践区部副部长、城市未来馆馆长俞力 )
老电厂工业外壳下包裹了未来城市想象。刚进入的沉浸式空间里,是来自科幻电影的视觉冲击:1927年的《大都会》,以表现主义手法描绘了未来地上和地下两重城市:摩天大楼相互纠结,高架列车和飞行器穿梭往复,表现高高在上的人们快活优裕的生活。而工人们的地下,则到处是巨型机器的闪光和暗影,坟墓一般的建筑,繁忙中的死寂——两重世界都没有街道,没有自然景观,没有记忆,这是20世纪初对未来的一瞥,却可以发现很多现实的影子。《逃出克隆岛》描绘了当代城市的未来版本,紧邻克隆人居住的岛屿——雀屏中选来到这里是个阴谋,亚特兰蒂斯式的理想岛屿是不存在的。《攻壳特工队》中的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电子数据网,里面正在进行着电脑战争。《诸神混乱》则由现代结构和神话建筑组成的舞台见证了一个由神统治的世界。大屏幕影像投射到四周的镜面上,镜面再反射回来,多重空间让人如梦似幻。大多数游客匆匆而过,或许“昨日之梦”中的未来太颠覆了。
“在当前的城市,就可以找到未来的影子。”城市未来馆布展负责人卡门·布埃诺(Carmen Bueno)告诉本刊本刊记者,“科幻电影里的未来城市想象大多是批判性的,但这正是对现代人的启示。与其说未来城市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反面,不如说它是都市生活的镜像;当人们以为那里是法外之地、安全乐土和置身于资本、种族、国家纠纷之外的伊甸园时,也许,隐患才刚刚开始。”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章明 )
建设中⋯⋯
一排由毛竹排列组成的脚手架和灯光昏暗的台阶,乍看之下以为是馆内未完工留下的痕迹。旁边倾斜着“建设中”三个大字,才发现这是一个模拟城市建设工地的景象,提示人类对未来城市的建设永远处在“进行时”,永远行进在未来的路途中。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是历史时空中的一个个台阶。
( 南市发电厂的大烟囱和老厂房是浦西世博园的标志 )
高高的行车和轨道下,悬挂着一组大型雕塑,灯光勾勒出一座城市的剪影,像是著名的浦东天际线,也可以想象成其他任何一座大都市。两面白墙上高低错落、堆积簇拥的巨大黑影让人觉得窒息,走近看,被灯光照射的实体“城市”其实是由冰箱、电视、电脑键盘、汽车零件、窗户、房门等组成,都是一些城市特征物品的垃圾。俞力说,城市的碎片拼成艺术的形象,显示了当代人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繁杂,也隐含了对现代生活的思考和疑问:在追求城市发展中,在技术和生产产生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正在破坏着自身的生存空间。
或许一旦进入“未来时态”的观看语境,当年的时尚就要重新反思。“幻影城市”对面,一台陈旧、巨大的发电机沉默伫立。这是老厂房的遗留物,斑驳的机身叙述着曾经的辉煌,让人回味当时的城市之光。
老电厂自身也是一个由过去带入到现在,再到未来的样本。对章明来说,首先是要保留工业记忆,又在功能上符合现代展示空间的需求。章明去踏勘时,那个在电厂里干了一辈子的老车间主任已经平静接受了搬迁的现实,只是细细叮嘱章明,哪些部件是应该保留的,不仅是形态上好看,而且在生产上有重要价值。章明原来设想把电厂完整的产业链保留下来,输煤栈桥、磨煤机、煤漏斗、细粉分离器、锅炉、发电机⋯⋯但因多种原因,栈桥、煤漏斗、锅炉等取消了,“四大金刚”细粉分离器、梯度厂房以及巨大的烟囱还保留着工业意象。厂房的形制关系延续,门的大小,窗的形状等,大致不变。为了展览需要,主厂房顶部带形长窗以上部分被简洁的玻璃体取代;打开东立面,展开了面向黄浦江的景观。
卡门·布埃诺带领的西班牙布展团队一开始觉得那台20年以上的老发电机与有关未来探索的主题不符,要搬走它或者“拿布盖起来”。章明说服了他们,有了旧东西,未来的展览就有了对比。一个不同于传统封闭式人工光展厅的中庭“生态光谷”也在类似的磨合中产生了:结合中庭保留设备、工业管线,顶部设天窗,上有数面反光板,这些板有一个“追光系统”,可以如同向日葵一样追着太阳走。阳光经过反射转变为精确的垂直光,然后通过一组特殊设计的“碎光器”将垂直光部分转化为水平漫射光,层层反射的光线形成了“生态光谷”。光一路照射下来,周边的植物墙接收了那些散射下来的天光。
电厂留下的13万立方米的取水口,章明改成了江水源。利用温差作为冷热源,使它不仅服务于城市未来馆,也服务于整个城市实践区。电厂主厂房的屋面面积约9000平方米,作为铺设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载体。还有29米标高平台的数倍太阳能发电装置,运用太阳能追踪技术和由反光镜组成的“光漏斗”将太阳光聚焦在漏斗底部的硅晶片上,提高单位面积硅晶片的发电效率。此外,尽可能用大空间的自然通风,比如采用蜗轮蜗杆风力发电器。新建外墙可以在雨天收集雨水,回流水池,用做灌溉。章明告诉本刊记者,作为世博会后的永久建筑,原来高碳排放的耗能中心,改为清洁能源中心。这在国内将是第一个由老厂房改造的三星级绿色建筑,以此将它的未来延续。
卡门·布埃诺也逐渐认同,在这样一座有历史的工厂里展示未来,是一种对于城市自我更新的象征。它曾革新了上海的功能服务,但当人们发现需要更干净的城市时,旧的就被废弃了。这是人们思考未来的结果。这让她想起了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埋下的时间胶囊。从时间胶囊的内容来说,试图展示我们今天文明的一个横切面,以此来和5000年之后的人类后代进行交流。当人们开始在“时间胶囊”里放入濒临灭绝动物的影像制品时,人类文明也走到了一个需要停下来思考的时刻。包括对未来城市的想象,时间胶囊总体上流露着对人类未来的乐观主义倾向,说明人们对于自身以及取得的成就怀有一种自豪感,人们相信5000年之后人类依然会存在,并且依然希望了解有关前人的事情。
2050年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是卡门·布埃诺第一次参与世博会。她负责主题轴上5个主题馆和两个小展馆的布展。不幸的是,其中一个主题馆在开展前一个月遭遇了火灾,她的心血付之一炬,这对卡门来说是个很大的遗憾。“我一夜之间头发白了。”卡门开玩笑说,“但并没有改变对世博会和人类未来的乐观主义。”
此后的历届世博会卡门都参与了,一直到上海世博会筹办,作为主题演绎顾问和城市未来馆概念开发指导,她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未来馆是最难构思的,但同时也是最有趣的。当我们谈论未来是什么时,答案是:未来什么都不是。未来就是一张白纸。因此在设计这个场馆时最妙的是,你可以感觉到那些并不存在的东西,那些城市在未来将拥有的东西。”
为了有所参照,这个未来预言被设定为2050年。卡门认为,整个预言的高潮在最后一个动画电影。“这部动画的作者卜桦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观众将沉浸在她不可思议的想象中。”在高达35米的展厅里,孩子再次成为主角,带领参观者去未来游历5种可能的未来城市:在“花园之城”,城市的街道成为运动场;在“智慧之城”,不用学习就能够掌握所有知识;在“水之城”,城市的河流就是一个水上公园;在“太空之城”,在天上长大,然后直接去太空;在“能源之城”,城市汽车所产生的能源足够供应整个城市。
在卜桦的设想中,未来城市绝不应该是科幻电影里看到的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见不到一棵树的恐怖景象。未来的建筑可能是复古的,自然温和的,不必都是金属质地、流线型、不规则的巨型建筑。真正的未来人可能更环保,更注重做减法。例如在“生态之城”中,地面都是文化古迹,参天大树,美丽幽静的大自然,动物也能获得一席之地。甚至设想到那时,人类不再吃动物了,都改吃色香味俱全、同时具有高营养价值的科技食品,正好西班牙的剧本中提到纳米食品,“就好像《阿凡达》中入侵者炸掉古树是剧本的败笔,因为未来的人不会那么愚蠢,那么不敬畏自然,他们会保护那样雄伟的自然生命。而获取树下的宝藏,又不被当地人阻挠,可以有催眠、远程入侵等太多的设想”。
未来取决于现在。卡门在最后一个区域“未来正在实现”中展示了智能家居、健康社区、低碳城市以及生态环境四大领域,其中都是来自尖端实验前沿的准成熟技术,让人有了“立等可取”的真实感。比如未来的智能冰箱,拿食物不用开门,只需触摸一个安装在冰箱外部的LED显示屏上代表各类食物的卡通图案,需要的东西就会从冰箱底部的出口处掉出。冰箱还可以显示内部某一种食物的出产地、购买日期与地点、保质期等信息,实时监控食物是否过期变质。更聪明的是,它可以协助主人在网上超市购入某件即将用完的食物。而如果你在家中跑步,跑步机下方可以安装一个能量转换装置,跑步产生的动能直接通过这个装置转化为电能,并用于家里照明供电。
一位“机器中医”每天都在这里为参观者“望闻问切”:当体验者把手伸入一个圆孔,“脉象仪”中的传感器就会自动为来者“把脉”,“面向仪”则采集体验者的面部和舌部的信息。然后,机器中医身上的大屏幕会列出一系列问题进行“问诊”。体验者回答完所有的问题后,机器中医就会根据他面、舌、脉、问诊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辅助判读结果,开出个性化中医健康处方。还有裸眼就可以呈现3D效果的电视机;仅凭一张脸便可以开启的汽车;上完厕所便可以拿到尿常规检验报告;被称为“鼓乐乐”的电子音箱⋯⋯只不过,当所有事情都可以远程操控,人与人之间只需按动按钮,当虚拟空间让穿越时空成为可能,人类还需要思考什么?■ 来到章明城市未来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