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要刊速览(581)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环球要刊速览(581)065年前,德国城市是一片废墟。重建这个被战争摧毁的国家,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但是,仓促重建所取得的成果,后来逐渐受到批评,对重建身份与记忆的渴望不断膨胀。1945年的德国重建,肥了建筑师、规划师、建筑承包商的腰包。但最初为解决住房困难而大批量生产的住宅项目,在质量上却不那么理想。从上巴伐利亚到奥德边境的阿尔卑斯山地区,整个联邦德国的新建筑带看上去就像杜伊斯堡某个住宅区。在柏林、汉堡、法兰克福和海德堡,都出现了巨兽般的巨型住宅区,呈现出非现实的城市景象,后来才慢慢开始考虑绿化带和功能分区。1975年后,联邦德国建筑开始转向,着重于重建过去,拯救老房子、旧城区。在法兰克福保留着中世纪建筑风格的老城别墅区,业主与开发商的斗争率先拉开了序幕。今天的金融、地产资本家取代了过去的商人、工厂主和政府官员,占据了最贵的地段和最舒适的豪宅。■

环球要刊速览(581)1《玩具总动员3》的制作人威廉·古德曼有句名言“好莱坞没有万事通”,确实,对于制片方和发行公司来说,预计何种题材,或者哪部电影能够大卖的难度堪比炼金术——除非它被打上“Pixar制作”的标签。自从1995年《玩具总动员》上映以来,Pixar的9部动画票房炸弹都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在光鲜的背后,则是长得无以复加的制作周期和反复推敲。在Pixar,固定的,由剧本作者、导演、动画制作室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长期存在,从一个项目转移到另一个项目,其默契程度无与伦比。在讨论时,即便等级最低的工作人员也被允许发表意见。每隔几个月,Pixar电影导演都会跟公司的创意人员沟通,听取后者对于影片制作的意见并及时做出改动,甚至不惜推翻重来。而这种严苛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24个奥斯卡奖和每部电影平均5.5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环球要刊速览(581)2自4月中旬以来,全球综合股票指数已经下跌了15%,经济复苏一年来笼罩的欢乐气氛渐渐散去,投资者纷纷抢购相对安全的美国联邦政府债券,而3个月期限内的银行内部借款利率则达到了10个月以来的最高点,这些焦躁不安的根源似乎有两个,首先是全球经济总体局势的恶化,欧盟国家债务危机的蔓延,美国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效果低于预期,各主权国家债务水平居高不下,使得它们抵抗新一轮衰退的武器越发稀少。另一个则是各国越发严格的经济与贸易管制政策:从美国对于金融业的重新规范,到德国政府对于裸卖空交易的严格限制。似乎严格的政府干涉将逐渐从挽救全球经济的良方变为引发新一轮衰退的病根。在欧洲,那些一贯奉行宽松放任经济政策的南欧国家不得不面临痛苦的财政和工资福利改革,而西欧和北欧国家亦必须敢于出手援救,欧洲央行也必须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环球要刊速览(581)3一种扎根在法国社会中的想法越来越深刻:现在的法国知识分子已经不比从前:从伏尔泰到萨特,从雨果到左拉的那种光辉到哪里去了?谁才是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也许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如此悲观。首先,赋予毕加索和萨特们崇高地位的并不是他们同时代的人们,也许我们还应当静待后人评价今天的知识分子。时代已经变了,舆论的支配权已经与20年前完全不同。建立在大众媒体基础上的民主控制了知识界。媒体选择了话题:巴以冲突、气候变暖等热门话题被不断放大。一方面,不同水准的知识分子都有了不断抛头露面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变成媒体偏见的牺牲品。而这种偏见更将通过媒介成了舆论。与过去不同的是,女性知识分子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左派哲学家伊丽莎白·巴丹特尔倡导着自由;布朗迪内·克里格尔捍卫共和。简而言之,西蒙·波伏瓦的继承者们正高歌猛进。■

环球要刊速览(581)4“我们生活在一个真正戏剧化的时代。”欧洲中央银行主席让-克洛德·特里谢说。两年前雷曼兄弟倒掉的时候,各国纷纷掏出支票簿以期拯救金融系统,复兴经济。人们渐渐以为危机已经过去,却不知前方仍然危机四伏。债务危机已经成为整个西方的问题。美国负债已达到13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90%,是年财政收入的675%。经济危机背后隐藏的是社会危机爆发的可能。欧洲国家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法国2010年负债预期将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3%。到今年底,欧洲大陆国家需要找到6000亿欧元以填补它们的债务。希腊危机正在挑战整个欧元区的经济、金融甚至政治。虽然欧盟已经拿出7500亿欧元的救市基金,但希腊式危机很可能在西班牙和葡萄牙重演。人们需要防范的还有经济危机背后潜藏着的社会危机大爆发。■ 环球要刊速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