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家伙”能否破解未来汽车难题
作者:李三( 3月24日,上海通用发布EN-V电动联网概念车
)
EN-V概念车真的会是汽车生活的未来吗?环境污染、城市塞车、道路安全等一系列交通难题真的就此可以破解码?
通用汽车全球研发副总裁陶蔼伦(Alan I.Taub)统领着通用汽车全球7个科学实验室,其中就包括位于上海的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陶蔼伦的回答显示出对技术有着深刻理解,同时也对未来汽车世界担忧,陶蔼伦和他的团队正在做的就是为将来的担忧寻找解决方案。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未来将面临哪些问题?
陶蔼伦:我们即将面对交通领域的挑战——今后汽车保有量可能会突破10亿辆,全球有96%的汽车动能是由汽油提供的,很显然,汽油提供动能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式。在尾气排放的控制领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排放控制到最低点,使它不会对我们的环境产生任何有害的影响。没有人可以忽视这样一个事实——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人死于车祸。在世界各地,你都会发现停车位的面积已经越来越少,城市交通也越来越拥堵,有时车辆甚至寸步难行。在一些超大城市,人们用于支付停车的费用甚至比他们的汽车还要贵。通用汽车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而在未来的15到20年内,这些问题将会集中地爆发。
三联生活周刊:也许技术革命能解决这些问题?
陶蔼伦:我们或许是在这个市场上第一家推出此类概念车的汽车厂商。EN-V概念车是百分百依靠电池和电动马达来驱动的,但我要强调,EN-V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不仅是汽车电气化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会为大城市的交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在EN-V上,大家不仅能看到通用汽车如何实现能源的多样性以及汽车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我们改变了一种驾驶方式。
100年来,汽车都是通过机械来控制和驾驭的。EN-V所展示的就是我们对未来汽车的愿景,这种汽车是通过车载电子系统及无线通讯进行控制的。100年以来传统的汽车都是独立地在路上行驶,但是EN-V可以做到车与车之间的互联。100年以来,大家都已经体会到了驾驶的乐趣,但同时也有驾驶的烦恼,比如在交通非常拥挤的时候,当你正在开会的时候,当你在做这些事的同时不得不进行驾驶,那么EN-V可以实现自主驾驶。能够实现自主驾驶的EN-V,可以实现电子控制和电子联通,我们认为这样的车是不会发生交通事故的,是不会发生碰撞的,因为车与车之间、它和外面的世界是互相联通的,这种车在未来的10到20年内就会成为现实。我希望在未来的10年内,我的工作领域都集中在这个方面,我希望在未来10年能够实现我今天所做出的这种技术承诺。
( 通用汽车全球研发副总裁陶蔼伦 )
三联生活周刊:EN-V概念车有什么特别之处?
陶蔼伦:EN-V概念车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概念——“电动联网汽车”,它的动能靠电池以及电动马达提供,它的联网是因为整合了车对车信息交换系统以及车载无线通信服务。我们也改变了汽车本身的结构,EN-V是一辆非常小型的只有两座的汽车,它的车重更轻,而且可以实现自主驾驶,并且互相连接。在这个车辆上应用了全新的底盘技术,在EN-V的两个车轮中各自安装了电动马达,电池是可以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它的最大行程距离是40公里。此外,我们使用了碳纤维来制造车身,所以它的体积非常小,转弯半径只有1.5米。
三联生活周刊:这款小车的安全性如何?
陶蔼伦:创新的内部设计也为驾乘者提供了最大化的外部视野。同时,通过车内简单的无线网络界面,乘客可和外部世界轻松沟通。关于电子控制,我们是非常谨慎的,事实上EN-V的电子控制,一直都在进行非常严格的测试,通用汽车有严格的流程。通用汽车在汽车安全上一直非常谨慎,未来除了电子控制外,还会实现无线控制。
通用汽车在小型车的安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EN-V车身非常小,但也非常安全,使用我们前瞻性的技术,可以使EN-V感应到即将发生的碰撞,在感应到的同时,它的车速就降到最低,避免这个碰撞发生。另一点不能忽视的是,在大城市这种汽车驾驶的平均速度是非常慢的,所以它发生碰撞的概率就非常小,而且我们设计的这个车是在人口密度非常大的城市应用的,所以它使用起来非常安全。
三联生活周刊:EN-V的研发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陶蔼伦:其实EN-V这个项目是3年前开始的,我们也在上海做了非常多的调查,我们要了解一下大城市的交通面临哪些问题,人们选择的出行方式是怎样的。可以说,EN-V的设计开发紧扣城市驾驶对速度和里程范围的需求。整车重量仅400多公斤,长约1.5米。而目前的传统汽车,重量超过1500公斤,长度更是EN-V长度的3倍,停车需要超过10平方米的面积。目前汽车90%的时间都处于停车状态,仅就停车而言,EN-V与传统汽车相比就显出极大优势。EN-V体积小巧、移动便利,目前一个传统汽车的停车位可以容纳5辆EN-V,这将极大提高城市现有停车面积的利用率。
在设计EN-V的过程中,通用汽车全球设计团队都对未来交通方式的外观形式进行了各自的阐述。最终,EN-V“笑”的设计灵感来自澳大利亚的通用汽车霍顿设计团队,“骄”由通用汽车欧洲团队操刀创作,“妙”则出自位于美国加州的通用汽车前瞻性设计工作室之手。
三联生活周刊:请问EN-V何时可以实现量产?
陶蔼伦:EN-V其实是一辆概念车,主要是体现未来个人城市交通方案,我们想向世界展示的是2030年的汽车将是什么样子,但实事求是地说,距离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将来大量机动车都用电池驱动,电池污染会比现在的汽油少吗?
陶蔼伦:我们所使用的电池肯定是环保的电池,首先从定义说,我们所定义的电动车它的尾气一定是零排放。另外,我们所使用的电池技术要不断进步,最终实现我们所定义的零排放。所以第一方面,我们这个电能的产生要远比发动机本身的技术重要得多,而且我们所产生的电能所消耗的能源也要比传统的发动机所消耗的能源少得多。
三联生活周刊:通用汽车重组后,在前瞻科技的投入方面是否有所改变?
陶蔼伦:众所周知,通用汽车在去年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但是令我非常高兴的是,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公司高管,都对前瞻性科技研发这一领域抱有极大的期望,并且给予极大的热情和关注。正因为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所有项目还是按照原计划推进,并没有受到影响,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去年在中国成立了通用汽车中国科学院。
三联生活周刊:通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针对不同市场有什么不同?
陶蔼伦:有一点非常重要,未来的能源解决方案绝非一种。通用汽车在全球总共有8个研发中心,我们做许多关于电池的研究和轻型材料的研究,这些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关于新能源汽车,各个区域都在做自己的研究,包括生物燃料、可再生燃料等等,我们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选择性地关注。
三联生活周刊:你如何评价中国本土厂商在电池和电动车方面的实力?
陶蔼伦:据我所知,全球很多国家、地区的汽车公司都在努力进行电池方面的研发。通用汽车会去购买电池单元、电池组,购买之后,我们会利用自己的技术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整合成电池模块。这一方面就可以让我们对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电池供应商所供应的电池产品进行一个评估。我们认为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电池研发领域上,中国也有不俗的实力。■
(文 / 李三) 难题能否汽车通用汽车未来破解小家伙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