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名字叫彼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我说的自然是我的外文名字,Peter。真是普通到泛滥成灾。如果人类不按照姓而按名来划分家族,彼得大概天下第一。此名乃是拜我外教所赐,为了方便教学,他给每一个学生起一个西方名字。虽说名字只不过是个符号,但二十几号人的冠名权好歹也算有点分量,可不料他5分钟搞定。结果就是我与“彼得”速配。眼馋人家的菲利克斯、亚历山大,我刚想抗议,他却笑着对我说,他是彼得·杰克逊的“粉丝”。
这么说来原来还是一番美意,我只好承情忍受此间的痛苦。有一回上课走神,忽然一同学涨红着脸莫名其妙地站起来用英语对全班人说道:彼得好借钱却不还钱。我登时一惊,一身冷汗,又恼又怒地否定道:“You lie!”全班冷场一秒,继而哄堂。原来那同学是被外教点出来造句,一时慌不择词,最最普通的彼得恰在嘴边,就是他了!
没想这成为悲剧的肇始,全班同学从此合力续写彼得的传奇。可怜的彼得,他借钱不还,被人控诉,丢了工作,出了车祸,奇迹般地生还后,因无力支付治疗费用而绝望投河,自杀未遂重燃生命的激情,从此愈悲惨愈快乐着……后来因为造句用词难得那么晦暗,他们突破了课堂的限制,在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开彼得的玩笑。有一回晚间英语角放电影,男主角又是我家族欧洲的一位仁兄。亲爱的同学们振奋不已,交头接耳热议新鲜素材并频频回头看我还笑得不怀好意。我苦笑,自嘲地对身边一位不认识的同学说:因为我叫彼得——我外教爱看《指环王》。不料他点点头,伸出右手来跟我握握,说:“我叫杰克,我外教喜欢打扑克。”
难兄难弟,难兄难弟啊!我恍然。想想扑克里那个排位不上不下威力不尴不尬的J,心有戚戚。更何况N多英语谚语还拿杰克开涮,其中甚至不乏粗鄙者,说起来似乎比彼得还惨点。相互慰勉了几句后,我突然有了观影的胃口,开始直面我同学的频频回顾并以鬼脸还击之。说实话,影片的开头彼得春风得意,有工作,有娇妻,他还热心肠地帮了一个流浪汉,介绍进了自己的公司。故事从此峰回路转,结局我猜都能猜到,一定是既讽刺又意外故作深沉——流浪汉勾引了彼得的妻子,抢了彼得的工作,彼得反倒成了流浪汉,前往另一个城市……
毫无疑问,明天的彼得人生会更加丰富,但是此刻的彼得却赢得了一个战友。我吹了声口哨,故作轻松地转过脸对旁边的杰克说:“Another poor Peter,uh?”(又一个倒霉彼得,哈?)他耸了耸眉毛,似笑非笑地回答:
“Yeeee,but anyway,every Jack has his Jill.”(是啊,但是无论如何,每一个杰克总能找到自己的吉儿。)
说完,起身拍了拍屁股,走了。■(文 / Peter) 名字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