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贫二代”的未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在今年重庆“两会”上,市人大代表、骑龙火锅连锁董事长任鸿秀呼吁,关心“贫二代”的教育和心理健康,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
细究“贫二代”本质,更让人深知外来者在一座城市的发展实在不易。当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涌进城市讨生活时,他们也付出不菲代价,其并不丰厚的薪金,除了吃穿用住、育幼养老,已所剩无多,他们的后代在教育、医疗和就业上,与城里人差距甚大。都明白,今天的城市离不开农民工,但他们特别是他们的后代,真的能融入城市吗?能享受公平教育吗?生了病看得起吗?童年的欢歌能从心里蹦出吗?事实是,数以十万计的农民工子女,在这座城市未必能享受公平教育,因为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多要满足城市需求,因此,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接受的教育质量不高,心理压力待解。作为“沉默的大多数”,“贫二代”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
回头再看当下农村,不少土地已撂荒。按理说,国家废除了农业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应该高涨才是,但为何重庆甚至全国,仍有那么多土地撂荒呢?原因很复杂,它也让人清醒:我们的农业还远未莺歌燕舞,一旦市场失衡,某一天莴笋卖10块钱1斤也是可能的。如果你有时间去重庆的乡村看看,会发现很少见到20岁上下的青年男女,他们在哪里?在主城、在南方、在工厂、在工地,所谓栽秧、挞谷、犁田、耙田、植苗、种菜等,他们早已不会,而他们的弟妹,也窝在城市的课堂里。20年后,当他们的父母亲在田间再也做不动时,谁来种田?重庆的地理决定大规模实施机械化不现实,即使承包给大户,那弯曲起伏的梯田,最终还得靠人工。但靠谁呢?
因此,“贫二代”的出路与导向,尚须长远设计、科学引导,单靠一句“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看似公平,实则未必有好结果。(文 / 刀口) 二代未来
上一篇:
被偷拆后续
下一篇:
我的肚皮我能做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