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颐

作者:朱伟

颐卦倒数第二爻的爻辞是:“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颠”字本来指顶端,到高处容易摔倒,就有了“颠倒”。“颠倒”是倒置,反过来向下,这是说,第二爻偶数,阴爻,位置虽对,但它作为地位,本应该对应上面的天位五。在颐卦中,因为天位五不在其位(天位本应是阳爻,但它成了阴爻),二得不到对应,只能逆向颠倒而向下。拂尘的“拂”本意就是逆,拂世是违背世情,拂经的“经”是常,也就是指违背了二本应对应五的常态。艮为大山,丘为小山,丘颐就是格局很小的小养。征是正与行走的组合,也就是走正道,正道是上行。此爻的意思,一个人的奋斗,应该在一个大格局中,这个格局建立在天位的支持下。天位若不能呼应,身单势薄,就只能下行甘居一隅,满足小丘养小,想要上行征取就是凶。

颐卦倒数第三爻的爻辞是“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拂的意思是逆,拂颐就是逆养。这是指这一爻的爻位不正——三是奇数,属阳,是人位,现在却是阴爻。人位不正,阴爻居了阳爻之位,阴柔是小人,意味着小人得志。在颐卦中,这个第三爻正在口与坤的位置,坤本身是大地、母亲,现在却在这属阳的人子位置上,自然是逆养。这一爻应对着最上的六,六本来应该属阴,现在变成了阳,阴差阳错,就构成了乾坤倒置、上下敌对。坤是癸,天支的第十位,所以是“十年”;坤之性在藏,所以十年不能作器用。此爻的意思,因为人位失却,导致连续四个阴爻,阴气太盛,由此藏才得养,不能实用,这也是颐卦的核心卦意。这也是第二十三卦剥卦的卦象,颐卦的三至六爻象剥卦,剥卦是下面连续五个阴爻,只有顶上一个阳爻,阴气盛而小人势众,利于安居,只能收敛。若要张扬,小人就会登鼻子上脸,弑父弑君。

颐卦倒数第四爻的爻辞是“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颠颐在这一爻成了吉,是因为此爻是艮卦的下爻,艮卦的止通过这下爻,对震卦开始发生作用了。这一爻是阴爻,以阴处阴,正体现了自处其身的自养原则;它对应着倒数第一阳爻,以上养下,又体现了以阴养阳的颐卦本旨。所以,爻象为“颠颐之吉,上施光也”。倒数第一爻的向上没有支持,是凶;这一爻的向下是被阳吸引,就是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这个虎指在这个位置上的坤,既然颐卦是晋卦发展而来,晋卦的卦象坤在下,离在上,虎的眼睛就是离。离为火,为光明,所以这个“眈眈”是在上施以光明,并非是威胁。“眈眈”这个词,左思在《魏都赋》中曾用做形容宫室:“翼翼京室,眈眈帝宇”,是深邃貌。“其欲逐逐”的“逐逐”,逐是追逐,求得,但坤虎此欲是主动向下求养,非逐食,所以无害。

颐卦倒数第五爻,就是与最上的第六爻倒错之爻。第五爻应该是天位,但这个第五爻却是阴爻,而最上的第六爻却是阳爻,所以要彼此易位才能正。这一爻的爻辞是“拂经,居正吉,不可涉大川”。拂经是违背常态,所以必须纠正,但古人不用“纠正”而用“居正”。这是说,阴本身顺应阳,是自然生态,力量对比使然。因为艮象是山,是止,所以不需动,变化自然发生,居自然正。如果涉上主动易位,反而会变成凶,为什么?因为这第五爻变成阳爻,最上的第六爻变成阴爻,四、五、六,各自属性变为阴、阳、阴,就变成了坎卦的卦象。坎为水,为重险,所以“不可涉大川”。

颐卦的最上第六爻的爻辞是“由颐,厉吉,利涉大川”。由是缘由、缘故,这个缘由,一方面指第五爻与这第六爻为什么错位的原因——如果颐卦的最上爻与最下爻不以阳爻对应,就不能成为一张嘴,不能为养。另一方面也指它下面四个阴爻,阴都为顺,四阴顺承着这个阳爻。也就是,反过来说,艮的作用也因为坤的支持,没有地也就没有山。山附着于地,坤下艮上,颐卦从倒数第二爻到最上的这一爻,正是剥卦的卦象。剥卦以连续五个阴爻支撑顶上一个阳爻,强调顺而止之,正是颐卦中间那个口对下颚的动与上颚的止更深层的意义。厉是砺的古字,磨砺,也可理解为危难。这第六爻爻位不正,偶数成了阳爻,当然是砺,但它底下四阴皆顺上,构成坤与艮以土辅土的关系,山附着于地,当然可以转危为安。为什么倒数第五爻“不可涉大川”,到这一爻却“利涉大川”?因为倒数第五爻是阴爻,阴性顺下,向上是逆;这最上的第六爻是阳爻,阳爻下易,是屈己,两者性质截然不同。五与这最上爻易位后,柔得正位,上下应之,故称“大有”。“庆”字意味着福泽,《周易》的《文言》解释坤卦就说:“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颐卦的正三、上五易位后,就变成第六十三卦既济。既济的卦象是三阳三阴平分,阴阳各正性命,是和。但既是尽,既定是穷进而确定;济本指黄河我们这条母亲河,引申为渡河,贯通。通与尽联系在一起,尽了也就通了,既济是万事皆尽、万事皆济,卦象是离下坎上。万事皆尽,终穷于坤,阴消道穷而乱,穷极一切又始于初,如此无穷无尽,所以最后的第六十四卦又是未济。■(文 / 朱伟) 国学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