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之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阿毛)

低碳之旅0

时值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召开之际,关于碳排放、倡导低碳生活的相关新闻及评论报道铺天盖地,联想起才看的灾难大片《2012》,惴惴不安中不禁想起了11月底自己的一次旅行。

那是代表公司去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参与一个规划设计项目的投标。“乌鲁木齐”,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是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自古被誉为“中国西部明珠”。然而从初次到乌鲁木齐,踏下飞机悬梯的那一刻起,就隐约觉得空气中有一股煤灰味道,虽然是晴天,却灰蒙蒙的,感觉像盖了个厚厚的大棉被。带着疑惑与当地人交谈,逐渐知道冬季的乌鲁木齐污染十分严重,居全国重点城市空气污染之最,几乎进入“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之列。特别是冬季以煤为主要燃料来取暖的供热方式,诸多的小锅炉,加上乌鲁木齐特有的地形地势,煤灰粉尘等飘浮在空中不易消散。在乌鲁木齐几天,身体的不适使人更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峻。

联想到在飞机上,为了消遣5个小时无聊的飞行时间,顺手翻阅手边2007年10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报告指出:

自1906年以来,全球温度升高了大约0.74摄氏度。对本世纪的温度升高状况,最乐观的估计是预计还会升高1.8~4摄氏度。

全球因环境原因导致的疾病占疾病的1/4。

60%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已经退化或正被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在使用,从1987到2003年淡水脊椎动物的总数平均减少了将近50%。

不可持续的土地使用方式,通过污染、土壤侵蚀、富营养化、缺水、土地含盐量增加以及生态圈的断裂,已经威胁到全球1/3的人口。

…………

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

抬头向舷窗外看去,飞机正飞过昆仑山脉,底下一望无际的山峰连绵起伏,白雪覆盖了其中大部分的山顶,甚为壮观。不知道若干年后,是不是真会出现《2012》中的场景,洪水肆虐,怕是昆仑山脉也难逃一劫,或许只是留下海拔较高的山峰,成为像千岛湖一样的景象?

信马由缰中,幻想被机内的播音拉回现实:“预计17点30分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抬表一看,已飞行了近5个小时。拿出最近较为流行的碳排放计算器,粗略计算一下本次行程所带来的碳排放:

上海—乌鲁木齐飞机航程近4000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公里数×0.139(1000公里以上)=4000×0.139=556公斤;

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至市区,车程大约20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油耗升数×2.7(小汽车),油耗大概2升,则碳排放量(公斤)=2×2.7=5.4公斤;

上海虹桥机场至单位,车程大约25公里,则碳排放量(公斤)=2.5×2.7=6.75公斤;

以上均加上返程,则合计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556+5.4+6.75)×2=1136.3公斤。

那1136.3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大致是个什么概念呢?我国人均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7吨,意味着本次旅程,基本上相当于一个中国人将近一年生产生活的平均碳排放量的一半,真是罪过!

那1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什么?在25摄氏度常温及标准气压下,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所占空间为556立方米。一个奥运会游泳比赛专用水池的大小约为2500立方米。也就是说这次旅程的二氧化碳排放体积相当于半个奥运会专用泳池。按照78.5公斤碳排放量需要1棵树来吸收计算,需要种植28棵树才能抵消本次旅程的碳排放量。哇,28棵树,得多少个植树节啊!

带着内疚之情,我暗暗对自己说,回上海怎么着也要在办公室多放几盆盆栽植物。

值得欣慰的是,花了这么大代价,终于换来了回报。设计项目在评选中一举中标。而我们提交的方案,最让各位评审专家看重的就是,在新的城市片区发展中,提出了“低碳城区”的概念,从功能布局、空间结构、交通、绿化等方方面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确保贯彻“低碳”这一绿色理念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带着这个成就,不知道本次旅程能不能算作是一次“低碳之旅”。也算稍能弥补自己造成的这半游泳池子二氧化碳。其实,途中也想过进一步降低自己的碳排放量,比如在途中搭载不认识的乘客一起去机场,那就能加以分摊。但终因怕遇到“钓鱼”执法者,一旦“落网”谁能相信你这不着边际的解释,最终作罢。■ 低碳

下一篇: 天下(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