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生孩子这件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高先生)
受金融危机影响,笔者所在的跨国公司2009年伊始将西南、北方、华南3个办公室完全裁撤。此前消息早早泄露,2008年底开始,已婚育龄女员工能怀孕的都以怀孕应对裁员。这些孕期准妈妈和哺乳期的妈妈,公司原则上不裁,但如果办公室彻底裁撤,则给她们15~20个月的工资补偿,还算是妥善的安置吧。2008年下半年我家也传出喜讯。孩子出生后,所有的手续一一办理下来,才发现京籍产妇可以得到社保的“生育津贴”,相当于4个月的薪水,对于薪酬高的公司员工,这是一笔很可观的津贴。此外,还有生育医疗费报销等待遇。由此看来,中国一部分妈妈的待遇已经在向我们一直羡慕的发达国家的福利靠拢。这真令人高兴。
在一个给婴儿科学添加辅食的讲座中,一个数据引起我的注意:中国婴儿前4个月的体重和国际标准是一样的,甚至还要好一些,但是4个月后,婴儿体重就渐渐拉开了差距。他们把原因归结为添加辅食的时机、用量和方法不够科学,但我认为,这和大部分妈妈们4个月就开始上班、婴儿的喂养和成长失去照顾的核心支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的一个日本朋友跟我聊起过日本女性休产假的情况。她供职的企业,生育时休带薪产假一年,此后还可以休两年不带薪假期(如果她们工作,孩子送托儿所的费用也相当高)。显然,孩子在初生的一年里,有“完全的”妈妈和有“部分的”妈妈在身边是完全不一样的。
作为中国人,我充分了解国家在制度建设上已经为产妇和婴儿提供了尽可能好的待遇,此时望一眼发达国家的福利,不过是期盼未来的发展。作为新父亲,我希望看到随着中国社会富裕程度不断提高,妈妈们能享受到更宽松的待遇,给孩子们更合理的养育。 孩子这件
上一篇:
透明是最好的药剂
下一篇:
环球要刊速览(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