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波:赌球黑幕下的球员变身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陈超)
( 冷波
)
冷波其人
在足球职业化之前,青岛并没有自己的球队,因此青岛少体校中,足球踢得好的运动员都被选拔到部队球队或者山东省队,足坛名将郝海东、宿茂臻都是如此。出生在1967年的冷波算是宿茂臻的“师兄”,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山东省队。虽然是山东队的主力,但是与同时代的王东宁等国脚相比,冷波的名气略微逊色一些。
职业联赛给冷波的运动生涯带来一次转机。原青岛颐中队的守门员教练王维满比冷波早几年进入省队,王维满在1992年回到青岛工商银行工作。“踢了这么多年球,除了足球根本没法适应新的工作。”王维满说。职业联赛开始,深圳队组建一支乙级队,邀请已经退役的王维满加盟,王维满去深圳一年,又从守门员转做守门员教练。“因为是特区,深圳队有资金优势,又急于冲进甲级联赛,所以四处招兵买马。”到1995年,在王维满的介绍下,包括冷波在内的4名青岛籍队员转会深圳。
“当时拉着他们一起南下的原因很简单,工资高。”王维满回忆,职业化之初,山东省队的队员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一两千元,可是深圳开出的工资高出山东一倍还多。“那时并没有什么转会挂牌,与球员、球队达成基本意向就行。”所以王维满和冷波、王东宁等人一说起转会,几个人都欣然同意。靠着引进冷波、王东宁这些队员,1995年深圳就冲进甲级联赛。“深圳队升级,我们青岛队却从甲A降级。我们几个就有回来踢球的打算。”赛季间歇,时任青岛队主教练的王守业找到王维满,邀请他回青岛踢球,第二年,王维满就带着冷波、王东宁几个人,回到了青岛海牛队。
靠着冷波等一批老队员的回归,青岛海牛队当年就重返甲A。但是到1997年,青岛队的主教练换成老帅刘国江,刘国江对青岛队的人员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一批年龄较大的队员被迫离开主力位置。“冷波当时年龄比较大,而且我比较偏爱速度较快的队员。”刘国江回忆,自己接手队伍后,冷波没有入选青岛队的名单,因此选择了退役。
( 足球原本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如今赌球盛行,球迷对职业联赛的兴趣锐减 )
在球员时代,冷波的爱好之一是麻将,当时青岛一些知名的球员如汤乐普、左文清等和他关系很好,几人常在一起玩牌,而且据传金额不低。这些当时的名将在1997年后先后退役,转行留在俱乐部里担任教练员。
“在那一批教练里,冷波很好学。”王维满说,冷波留队任教后,他一直是队里的守门员教练。“当教练几乎是当时退役球员最好的出路,但是对球员的要求也最高。冷波很好强,专门去德国进修。”2002年,冷波的妻子到德国的乒乓球俱乐部打球,利用这个机会,他完全自费到德国科隆体院进修一年半。回国后,恰逢青岛队主教练李章洙辞职,昔日队友汤乐普接过教鞭,冷波自然地成为汤乐普的助理教练。
足球风潮
“青岛队成立之初,几乎是以一支业余队在专业队联赛中拼杀。”王守业说,上世纪80年代初,王守业从足球队分配回青岛,当青岛市政疗养院的院长。与市政疗养院一墙之隔的是山东省外经贸委,当时的车队长郭承文也是足球运动员出身,外经贸委车队还接收了很多退役的足球运动员。在职业联赛之前,专业队员最终都要回地方分配工作。王守业和郭承文就将这些退役运动员组织起来,1990年成立了青岛第一支足球队,也是如今中超联赛青岛中能队的前身——山东外经贸队。
靠着这支已经退役的业余队,青岛经过三年努力冲入甲A联赛,1995年降级后召回冷波、汤乐普等队员,第二年再次重返甲A。当时的市委书记俞正声对青岛足球十分支持,1997年重返甲A后,他亲自找到颐中集团,邀请他们注资海牛俱乐部。
“在市委书记的斡旋下,颐中集团入主球队,改名青岛颐中海牛俱乐部。”王守业说。据估算,因为颐中入主球队,球队的运行资金一下子从350万元上涨到600万元,逐年递增,到本世纪初,颐中集团每年给球队的投入甚至达到5000万元到8000万元,从资本投入的意义上看,青岛足球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但青岛颐中队的成绩并没有因为资本的进入而相应提高。刘国江是颐中集团接手球队后的第一任主教练,老人从前在八一队执教,晚年利用手术休息期间回到家乡青岛执教。“联赛上半程,我们队打了第3名,我当时信心很足,下半年好好努力一下,可以拼一下冠亚军。”刘国江说,可是偶然间,他听到一些队员议论,“队里给咱们的任务是保级,现在早就超额完成任务了”。结果,下半程开始后,青岛队竟然连续6场失利。“我感到完全失控了。”刘国江说,看到上半场球队有问题,中场休息时就重新布置,结果下半场仍然没法执行他的安排,“我就知道一些队员有问题”。6连败之后,颐中队跌入降级区,直到最后一轮才苦战保级。
“这个时期的假球大多属于默契球的范畴。”一名青岛足球界的人士说,当时赌球还没有流行,运动场上放水更多的是需要保级或争冠的队伍给对方队员一些好处,请他们在比赛时放水,假球往往发生在那些赛季前半程成绩不错,没有争冠任务也没有保级之忧的球队中。但是,当赌博的轮盘转动起来,足球就被卷入一个更大的漩涡。
赌球漩涡
“青岛赌球的地下资金流量在每年200亿元左右,而青岛各种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加起来还不到30亿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足球界人士告诉记者。1999年,青岛颐中队引进几名球员,这些球员参与赌球,地下赌球市场与球队的连接打通,影响比赛结果的不再仅仅是球队间的“默契”,而是资本。
1999年,青岛颐中队连续换了4名主教练,仍然险些降级。到2002年,球队聘请韩国教练李章洙,当年球队就拿到足协杯冠军,联赛第六名。“当时李章洙把自己信任的、不打假球的队员安排在主力位置上。可是第二年的时候,李章洙也无奈地向我抱怨,如果比赛结果和赌球的盘口相同,那场球十有八九是假球,都在庄家的安排下比赛。”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赌球的时候,大的庄家有能力控制比赛,他们一个盘的资金常常以亿元计算,庄家可以用金钱买通几名队员甚至整个球队,赛前做双方的工作,控制比赛结果。小庄家就通过队员的内部消息了解大庄的盘口,然后自己根据大庄家的盘口自己开盘。整个地下赌庄对盘口的胜负关系认定是一致的,不过在赔率上有细微差别。”这名人士总结说,如果想成为赌球的庄家,不仅仅要有足够的资本,还要与球队有密切的关系。庄家通过买通队员、教练,或者拉他们下注的方式,让他们按照庄家的意愿影响比赛结果。“庄家不一定每场比赛都控制结果,一般情况下有输有赢,但在一些关键场次上的运作足以让庄家大赚一笔。”
2004年,冷波曾经的队友汤乐普继任主教练,冷波也被召回担任助理教练,主要负责中前场的训练。当时担任守门员教练的王维满对那一年讳莫如深,球队成绩联赛垫底,最终是因为当年取消升降级,青岛队才得以留在中超。汤乐普当时曾公开痛斥球队里有人打假球,可是随后缄口不言。然而青岛足球界却有另外一个版本的传闻,汤乐普、冷波和另外一名教练形成圈子,秘密商议控制比赛,有时教练组会议竟然不通知王维满。一名队内人士告诉记者,王维满因为没有参与控制比赛才被排斥。在一些关键场次输球后,一些队员的神色不太正常,“很可能事前知道比赛结果”。
在颐中队的假球风波因为更换投资商而暂时归于平静。2005年颐中集团退出俱乐部投资,取而代之的是中能集团。球队的投资突然大幅度降低,中能队的总经理助理谭旭告诉记者:“中能集团是私营企业,对成本和产出的预算控制更加严格。每年给球队的投入已经降到3000万元。”而且,中能集团不会像颐中那样每年为球队保级大量投入,例如用高额的奖金刺激、更换教练、引进球员等等。中能集团投资的缩减使得降级风险进一步加大,因为害怕真的降级,假球的概率反而降低。
“中能集团进入球队后,冷波还竞聘上岗担任青年队的主教练,带队打出全国亚军,执教确实有本事。”谭旭说。然而不久之后,冷波主动离开球队下海经商。于是民间又多了一个关于冷波赌球的传言,他与一个亲戚经商,利用资本自己当庄家开盘,因此被警方盯上。“以冷波的经济实力,最多只是一个小庄家,总金额可能在几千万元左右,这样的赌球庄家在青岛可能有很多。”那位不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推测。■ 冷波赌球黑幕球员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