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长江渔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聂武钢)
钓鱼是许多人的爱好,包括我。只是近期到长江边钓鱼,明显感觉鱼更少了,钩下去好一会儿,浮子还是一动不动,哪有以前不时有小鱼试探大鱼咬钩后“斗智斗勇”的欢乐,沿江密集摆开的钓鱼场面现已空荡起来。
电打鱼的小渔船多,每到深夜,就见江边不时有渔船打着探灯溯江而行,绑着电极的线杆从船头置入水中,捕鱼者只需就着灯光捞那些被电晕或电死的鱼就行了。但凡电鱼小船过处,大小鱼虾不死即伤,即使未被捕到,也难死里逃生了,小小渔船就这样成了一条条死亡之船。据说春天禁渔期后,一条船到半夜总能电到数十斤鱼,光景好的时候有数百斤。江鱼属野生鱼,卖得贵,如此一晚上就是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收入。那些个本来靠着渔网从事传统捕捞的渔民受不了这般诱惑,再说被电扫荡过的江里也难捕到鱼,便纷纷买来捕鱼器,也干起这一本万利的行当。于是乎,仅存的不多的鱼儿只能到长江中心去避难,垂钓者钓到鱼成了奢望。也于是乎,鱼越来越少,渔船电鱼的时间就加长,功率也加大,鱼愈发稀少。
上淘宝网一查,发现电打鱼的捕鱼器居然就有卖,才几百块钱,还保证“大功率、大电流、高效节能、寿命达10年以上”,加上渔船普遍配有大功率的马达,渔民都有手机在渔政来查时互相报信。荒诞的是,此事让人想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经典名言——换个角度说,科技越发达,人类从自然中榨取膏脂的能量越大,自然界受到的伤害也就越大,如此恶性循环,人类终将失去自然,失去自我。难怪有人说人类是地球的癌症。 渔记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