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要刊速览 (55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环球要刊速览 (552)040年来,错综复杂的中东斡旋之旅一向是美国政府与公众检验国务卿是否称职的试金石。然而中东局势似乎永远如此:僵局——出乎意料的突破——再次走入死胡同。希拉里11月的出访并不成功,没有把内塔尼亚胡与阿巴斯两个心存芥蒂的对手带到同一张谈判桌上。在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位置上,只有基辛格、舒尔茨、詹姆斯·贝克等寥寥数人得以纵横捭阖,主导美国全球战略的走向。作为华府政客中以坚毅、智巧著称,知名度仅次于总统本人的希拉里,在外交事务上并不见长,但希拉里一贯秉承的直率与现实主义策略,在她近期的巴基斯坦与中东斡旋之旅中,已经逐渐使美国获益。在她看来,美国应加大对于第三世界教育、赈灾、疾病控制与公用设施建设的投入,唯有通过此道才能逐渐消除“基地”与塔利班等极端恐怖组织生存的社会基础,这一立场已经得到皮特鲁斯将军等五角大楼新一代军方高层的由衷赞同。■

环球要刊速览 (552)1在自传中,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自己漫长的职业生涯。1950年,作为左翼社会党的学生组织成员的希拉克由于政见更为左倾加入了共产主义社团,随后由于受到派系问题的困扰而退出。1956年,作为低级军官的他在反对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战争中,体会到了军队中的兄弟情谊和握有指挥权的快感。1962年,30岁的希拉克进入蓬皮杜内阁,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他都激烈地反对着欧洲一体化。1974年担任法国总理,从不反对总统的决策。1986年至1988年,希拉克从一个戴高乐主义者向自由主义者转变。1995年、2002年,他两次当选法国总统,并塑造了自己在国际社会的新形象:反全球化的护卫者、环保先锋和托宾税的全球辩护者。他成功地在宪法中加入环保章节,实现了竞选时的一个承诺。■

环球要刊速览 (552)21989年11月9日,这道横亘在欧洲中央的“铁幕”轰然倒塌,然而它带来的问题和冲突,几乎和它带来的希望和愉悦一样多。欧洲仍然在为新的民族主义和信仰冲突带来的动荡所困扰,同样,以柏林墙倒塌为起始标志的全球一体化,在20年后越发被质疑:多哈回合谈判的踯躅不前,标志着自私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经济的危急时刻总能战胜某种同舟共济的理想。另外,被在“冷战”中获胜的西方奉为圭臬的自由贸易市场体系也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备受批评:固然,东欧在苏联主导的华约-经互会体制下饱受匮乏与低效率之苦,但在过去的25年中,全球奉行自由经济体系的国家中有5000万人沦为贫困人口。虽然把这种灾难简单归咎于诸如雷曼兄弟等金融企业的贪婪过于简单,但柏林墙的遗迹仍然在提醒我们,它的倒塌所代表的美好愿景仍然需要长时间的奋斗才能实现。■

环球要刊速览 (552)310月22日,在舆论压力下,法国总统萨科齐之子让·萨科齐在法国电视二台宣布,放弃竞选欧洲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拉德芳斯区公共管理机构”主席一职。《泰晤士报》评价说:“法国总统成了‘王室’现象的牺牲品,在强大的民主世界面前,感觉上的绝对权力变成了孤立无援。”而一位知情者则说:“在爱丽舍宫,没有人会告诉总统更多的真相,他极其缺乏中肯的建议。这是他第一次感到打击,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在这个焦躁不安的秋天,令总统心烦的事还有第一夫人。放弃移民DNA检测计划,在第一时间表示对罗曼·波兰斯基的支持,对弗雷德里克·密特朗的任命——在关于其私生活和公共决策的争论中,总统一次又一次跌倒了。“总统被一位模特征服了。她比他有钱、有名,而且是个左派,这无可避免地构成战争。”萨科齐所在的右翼党派人民运动联盟人士如是说。■

环球要刊速览 (552)410月24日,在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中胜出的联盟党和自民党达成联合组阁协议,为组建德国新一届政府铺平道路。在下一届新政府中,自民党主席韦斯特韦勒将出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现内政部长朔伊布勒出任财政部长,曾任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经济部长的自民党人赖纳·布吕德勒出任经济和技术部长,现经济和技术部长古滕贝格出任国防部长,自民党人尼贝尔出任发展部部长。在内阁总共16个职位中,自民党获得5个部长职位。组阁协议的指导思想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教育,这是促使德国更有力地走出经济危机的前提。默克尔说,新政府将从2011年起实施240亿欧元的减税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对如何解决现有医疗体系的财政赤字,联盟达成妥协,雇佣合同中必须写明,医疗费用与薪酬相分离。■ 环球要刊速览明镜时政外交自民党

上一篇: 儿子的抱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