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树的学问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袁越)

砍树的学问0

10月中旬的北欧,白天气温已经降到2℃左右,寒气逼人。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发,沿高速公路向西走全是茂密的森林,阔叶金黄,针叶碧绿,煞是好看。瑞典的森林覆盖率将近60%,人均拥有350立方米的木材。相比之下,世界平均水平只有70多立方米,中国的数字不到10立方米。

3小时后,长途车抵达小镇厄勒布鲁(Orebro)。路两边的树木全部变成了松树和冷杉,间或可以看到少许白桦。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片1公顷(1万平方米)大小的空地,和周围浓密的森林形成了鲜明反差。空地上残留着一棵棵树桩,显示这块地刚被砍伐完不久。不知为什么,空地中间留下了几棵孤零零的松树,更显得格外苍凉。

“这里是我们的纸板供应商科斯纳斯(Korsnas)公司所属的林场,这些树都是人工种植的,不是天然林。”主人莱娜·道尔(Lena Dahl)博士说,她是瑞典著名的食品包装业巨头利乐公司(Tetra Pak)的雇员,专门负责森林管理,“利乐没有自己的林场,我们采用的纸板有98%来自像科斯纳斯这样的国际性大公司,其中58%的纸板原材料来自北欧,这里的松树能够生产出优质的长纤维。”

“你们为什么不用再生纸呢?”有人问。

“我们早在1992年就尝试过使用再生纸,但试验表明,再生纸的纤维质量差,同样强度的包装盒需要用更厚的纸板,这就加大了盒子的重量。考虑到因此而增加的运费,以及运输过程中多消耗的能源,使用再生纸并不划算。”

砍树的学问1( 伐木工埃米尔·阿维德森和他的伐木机 )

利乐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公司,每年卖出的牛奶和软饮料等食品的包装盒总数超过了1400亿个。若按重量计算,利乐包装材料的73%来自纸板,其余是铝和塑料。这样算下来,利乐公司每年消耗的纸板总量高达200万吨,这得要砍多少树啊!同样是收割,当人们面对一片收割过的麦田时不会有任何不适,面对一片砍伐过的森林就会有种异样的感觉。

“人类的这种感情差异是有原因的。”道尔博士看出了大家的困惑,她说,“森林和农田不一样,森林不光可以提供木材,还具有很多其他功能,比如防风防沙、涵养水源、固碳、保护物种多样性、为人类提供野餐和打猎等娱乐场所等等。所以人类对森林的利用需要遵守非常严格的规则,大家即将看到的科斯纳斯林场就是按照目前的最高标准进行经营的。”

砍树的学问

“嘎吱,轰隆……”远处传来大树倒下的声音,一辆漆成绿色的伐木机正在工作。只见它伸出机械抓,扣住一棵松树的根部,电锯把树连根切断,长长的机械臂顺势把树干放倒,拉出树林。机械抓顺着树干向上移动,顺势把松枝清除干净。安装在机械抓内部的电锯在合适的位置锯了两刀,把笔直的树干切成4米多长的圆木料,整齐地码好,等待被大货车运送到木料加工厂。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分钟。

操作伐木机的工人名叫埃米尔·阿维德森(Emil Arvidsson),今年才26岁,他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砍掉六七百棵树。这是个孤独的工作,整个林场就他一个人,陪伴他的只有节奏强劲的摇滚乐,好在驾驶室密封性能很好,待在里面非常安静。这台伐木机是芬兰产的Forsbyboda牌,售价40万欧元,通常使用4年就得换新的。驾驶室内的仪表盘异常复杂,除了数不清的操作键外,居然还有一台微型电脑。“我必须把每棵树的相关参数输入电脑,算出切割的长度和方式,然后再切。”他说。

阿维德森是瑞典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本科学的是农学。伐木机操作起来相对简单,最需要他动脑筋的是选择保留哪棵树。“伐木前我都会仔细检查一下,如果看到比较特殊的树种,或者长相比较奇特的树,我就会把它们保留下来。”他指着不远处一棵孤零零的松树说道,“那棵树的树冠颜色偏黄,和周围其他的树不太一样。”

我数了数一棵被砍倒的松树的年轮,发现这棵树有70多岁,不过在北欧森林里70岁仍属少年。年轮宽度不一,中心部分很窄,越往外越宽,到了最外层反而又变窄了,说明这棵树的生长速度已经过了最高点。

“松树的生长曲线是钟形的,幼树生长缓慢,30年以后长得最快,长到六七十岁就变慢了,我们就选择这个时间砍伐,生产效率最高。”科斯纳斯林场的森林环境总监本特·布隆伯格(Bengt Brunberg)先生解释,“因为北欧天气寒冷,树木生长缓慢,所以我们每年只砍伐1%的面积,然后再补种上新树苗,这样就能保证总的林木蓄积量一直在增加,每年都有树可砍。”

布隆伯格又补充了几条原则。比如,每公顷林地必须保留10棵特异树种,尽量减少伐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保留树干是为了给某些鸟留下做窝的地方,保留几棵倒木则是为了让菌类能够附着在上面生长。

“我们每年还要在新生林地里选择5%的面积放火烧一遍,为的是让一些只有被火烧过才能生长的特殊品种能够更好地存活。”布隆伯格带我们参观了一处这样的林地,有几棵树没有被烧死,树干被烟熏成了黑色。这块地是专门为春生银莲花(Mosippa)准备的,这是北欧特有的一种草本植物,只有被烧过一次才能开花结果。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模仿大自然的做法。”布隆伯格说,“死树、倒木、大火……这些都是天然林地里经常遇到的自然现象。整个生态系统经过多年的进化,已经适应了这种‘破坏’,没了它们反而会影响到一些物种的生存。”

如果仅从提高生产率的角度,这些措施显然是没有必要的,甚至会影响林场的收益。促成科斯纳斯林场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来自客户的压力,很多像利乐公司这样的大客户要求林场拿到某种森林认证的证书,于是科斯纳斯林场只能按照森林认证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改变。

“我们以前只需要遵守一个基本的《森林法案》(Forest Act)就行了。”布隆伯格说,“这个法案的要求非常简单,只要是合法的砍伐,木材来自人工林而不是天然林,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计,不砍转基因树木,就符合条件了。但是现在我们必须通过FSC认证,要求严多了。”

FSC认证

正如布隆伯格所说,早年的森林经营法规要求过于宽松,完全不能适应新的要求。1993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绿色和平组织等数家环境NGO联合发起成立了“森林管理委员会”(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简称FSC),制定了一份新的林业经营守则。新的守则共有10个大项和56个标准,内容涵盖森林经营权和使用权的划分、社区关系与劳动者权利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监测与评估体系等木材工业产销链条上的所有环节,被公认为是国际林业最严格的行业标准。只有完全符合标准的公司才能冠以“FSC认证”的头衔。

“FSC认证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林场的经营必须达标,二是木材加工运输的链条也必须满足要求。”WWF中国森林项目主任韩峥告诉我,“这第二部分有个单独的名字,叫做‘产销监管链认证’(Chain of Custody,简称CoC),指的是木材从FSC认证的来源采伐,经加工、制造、销售、印刷到成品完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整条路径都必须满足FSC的要求。”

所有认证过程都是由独立的认证机构负责完成的,FSC并不直接负责认证工作,它只负责培训监督审核员,由他们来对企业实行监管和审核。“这套系统还是很可靠的。”利乐公司的道尔博士介绍说,“曾经有好几家印尼的家具制造公司在突袭检查时被查出违规,因而被取消了FSC认证资格。”

但是,FSC最大的特点不是严格,而是商业化。它不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组织,FSC行业标准自然也不具备任何法律约束力。所谓FSC认证,说白了就是一个商标,只不过它不代表产品的质量,而是标明了产品原材料的来源。消费者不可能判断出一件产品所使用的木材是否来自正当经营的林场,必须由独立的第三方提供证明。FSC就是这样的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它本身虽然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但它的目标却是运用经济杠杆来推动林业的可持续经营,保护森林资源。

拿食品包装行业来说,2008年利乐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家销售经FSC认证的食品包装盒的公司,到2009年初就已经售出了超过1亿个FSC包装盒。2009年10月,利乐公司宣布在英国和爱尔兰出售的绝大部分食品包装盒都将采用FSC认证标准,仅仅这两个国家的销售总额预计就将达到15亿盒之多。

“经过多年的环保宣传,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主动选择购买环保产品,这就为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乐公司执行副总裁尼尔斯·比约克曼(Nils Bj~rkman)先生对我说,“为了改善环境,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我们公司愿意加大力度,帮助林场和纸板供应商获得FSC认证。我们的目标是在不远的将来所有的纸板均来自FSC认证过的森林。”

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非常大。利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利乐公司使用的纸板只有33%来自经FSC认证过的林场,这个比例自2005年开始就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利乐公司使用的纸板总量增加了。

“利乐公司的绝大部分纸板供应商都拥有FSC认证的林场,比如你们正在参观的科斯纳斯公司的这块林地。但是这些公司也会从很多其他地方收集木材,他们只能保证这些采购来的木材是合法的,并不能保证这些木材都来自FSC认证过的森林。”道尔博士解释说,“这些不同来源的木材被混在一起制成纸浆,很难区分,因此FSC有个特殊规定:如果某家工厂只有40%的木材来自FSC认证过的林场,那么该工厂销售的成品只有40%可以带有FSC标记,其余的不行。”

“整个瑞典有4000~5000家私人林场,他们目前还不太可能取得FSC认证。”科斯纳斯公司的布隆伯格先生证实了这个说法,“我们会从这些私人林场里收购木材,但只能保证它们满足《森林法案》的基本要求。”

“这个特殊的政策体现了FSC的灵活性。”道尔博士认为,“因为FSC认证的标准极为严格,目前全世界经营性林场只有5%获得了FSC认证,所以FSC制定了这一过渡性政策,允许加工厂把FSC木材和非FSC木材混起来用,否则很多木材加工厂就拿不到足够多的原材料,只能亏本。”

事实上,正是因为FSC标准太高,也有一些企业选择了标准相对稍低的另一种森林认证体系——森林认证体系认可计划(Programme for the Endorsement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schemes,简称PEFC)。这两套认证系统各有拥趸,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截止到2009年10月,全世界一共有1.18亿公顷森林获得了FSC认证,获得PEFC认证的森林总面积大约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FSC要多于PEFC。“FSC认证早在2001年就进入了中国,并获得了中国林业科学院的支持。”韩峥告诉我,“中国目前已有17个林场,共140万公顷林地,获得了FSC认证,但这个数字还不到中国森林总面积的1%,获得PEFC认证的森林就更少了。我们认为PEFC认证体系虽然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但该体系中的利益相关方参与程度不够,认证标准不够统一,所以还是决定支持FSC。”

在韩峥看来,中国林场的经营水平和国外相差甚远,大部分林场连经营方案都没有,更不用说合理采伐,以及对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这些深层次的要求了,甚至连对森林社区关系的维护和对伐木工人的劳动保障也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目前中国境内获得FSC认证的林场数量还很少,而且绝大多数林场都是为了向国外出口木材而不得不这样做。

“说到底,森林认证的关键是消费者的认同。”韩峥说,“FSC在国外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但中国的消费者对此还很陌生,国内商店里基本上看不到FSC认证的标记,所以国内的厂家也就没有动力。”■ 林业fsc认证砍树利乐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