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火柴)

花开花谢0

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通俗歌曲“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混搭,就完全颠覆了陶诗中的闲适味。我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陶渊明不是“捡菊东篱下”?捡比采不是更省力么?

原来菊花不肯落花,即使枯死枝头也不飘零坠落,不像大多数花,不肯抱香枝头死,宁随黄叶舞秋风。路边的野花你可以“朝花夕拾”,但菊花是拾不到的。因为这个原因,菊花又称女花,就由于贞洁如处女之故也。按古人的分类法,未嫁为女,已婚为妇,所谓“黄花闺女”是也。黄花,菊花的别名,又叫黄英。

我还要问:陶渊明采菊干吗?当然不是要对贞女意淫一番,而是为了吃它,用它来酿菊花酒。这句著名的陶诗,就出在《饮酒》的名下。陶渊明好酒,自白曰:“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要是那时有麻将,人家也就不会如此遭醉(罪)。萧统《陶渊明集序》云:“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陶渊明寄寓酒中的心迹又是什么呢?

是中国人都知道,以贞士自诩的人,都是以菊花作为族徽的。赞美之不足,故食之饮之佩之把之。何以这些人对菊花如此痴迷?钟会《菊花赋》给出了答案:“夫菊有五美焉: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染,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如果换成了贾宝玉,饮的还是配制酒,不过配料不是菊花,而是合欢花,细心的读者在藕香榭螃蟹宴那场一定还记得宝玉唤这酒的名字。这倒与宝玉的品格般配。

“神仙食”一词让我们想起干宝《搜神记》的开头,都是讲吃神仙食或神仙吃食的。赤将子舆,是黄帝时期的人,他不吃五谷,吃各种草木的花,后来木工活做得花样好;能使唤火的师门,也不吃粮食,他只吃桃花;活了800岁的彭祖,常吃桂花和灵芝草。小时候,家里的饭桌上不丰富,曾摘木槿花来当菜。吃花成了短缺的说明。日子好过以后,我们从来没有用花入馔。吃饱饭的人是没资格当神仙的。

有一次去一个叫罗山的村庄体验农家乐,忽然想到卢纶的“饮食松花喝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就点了一碗南瓜花替代松花。味道特别好,让我品尝到了一点神仙味。同桌的某某拉住我莫意淫神仙,解释说,花好吃,乃花朵是植物的性器官之故,我的感觉一下从云端坠入泥淖,由神仙变成采花贼。■ 花开花谢

上一篇: 鸟·人·王二
下一篇: 声 音(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