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7 惯性、云谋略和下一个指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Windows7 惯性、云谋略和下一个指向0( 10月22日,巴黎的消费者在微软视窗咖啡馆里体验Windows 7操作系统 )

谁的短期强心针

苹果Mac是目前全球唯一可以同时运行Mac OS和Windows 7的电脑,这是苹果“粉丝”们对Windows 7和Mac OS速度比较后的辩驳之词。实际上,对于主流电脑制造商而言,Windows依旧代表着全球90%以上消费群体的选择,微软的操作系统授权策略在商业上依旧像Msdos时代那样,并没有发生什么质变。微软依旧是全球电脑生态产业链条中最基础的一环,而Windows 7恰恰可被视为这个环节一次自然规律式的自我升级。其实微软并不担心Windows 7不会获得应有的认可,但是过去3年内,Windows Vista的糟糕口碑,让微软饱尝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尤其是来自电脑制造商们的抱怨,这种压力甚至比Windows 95时代的蓝屏经历更大。

更关键在于全球电脑制造商们都寄希望于Windows 7,来终止因为经济疲软造成的全球电脑销量下滑趋势。还没等Windows 7正式发布,迈克•戴尔就早早地在硅谷丘吉尔俱乐部的晚宴上放出话来,“Windows 7将重振电脑市场的信心”。尽管微软Windows业务高级副总裁比尔•维特此前对于Windows 7可以大幅拉动电脑销量上涨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他尤其担心企业用户会受制于宏观经济环境复苏的进展才会升级。可市场研究公司Wedge Partners分析师布莱恩•布莱尔依旧坚持认为,Windows 7对于全球信息经济,尤其是电脑制造业相关的产业链条拉动作用巨大。在他看来,过去几年本应升级到Windows Vista的个人消费者和企业客户,超过半数还停留在已经9岁高龄的Windows XP之上,让这些迟钝的使用者意识迁移到Windows 7,足够拉动全球电脑制造业在18个月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的增长态势上来。

按照IDC的预估,借助Windows 7的拉动,2009年第四季度全球电脑销售将环比增长6.9%,这将是2009年电脑销量上首个季度环比增长,可依旧无法掩饰全球整个电脑制造业的疲态。微软一反常态地在悄悄降低外界对于Windows 7商业效益的期望,不仅大幅压低了Windows 7全球上市活动的预算,还一再宽慰电脑制造商们要将目光投向更长远,微软投资者关系部门掌门比尔•科夫德甚至在采访中直接说道,“Windows 7的影响要在两年内才能显现出来”。

实际上,Windows 7作为操作系统软件本身已经做得足够好,关键在于微软过去主导的操作系统商业思维,正在面临多方面蚕食,较远的蚕食无疑是来自Google等互联网厂商倡导多时的网络操作系统,真正最近距离的影响还是来自低价电脑潮流本身。上网本的短暂流行,也许并没有真正赢得大量最终消费者的拥戴,可低廉的价格,尤其是运行Windows XP就可以完成最简化信息处理工作的现实,让越来越多人产生了一些小小的疑问,为什么要升级到最新的操作系统?升级Windows 7也许并不比现在的系统更好,反倒是还得再重装一遍软件,甚至还得重新购买新电脑硬件。这正是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戴尔一直极力否定上网本的背后原因。

Windows7 惯性、云谋略和下一个指向1( 10月23日,Windows 7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首发式 )

按照市场研究公司NPD Group分析师斯蒂芬•贝克公布的数据显示,电脑的平均售价已经从Windows XP时代的835美元下滑到了Windows 7时代的680美元,每台上网本只能给微软贡献不超过15美元的营收。可作为英特尔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华硕电脑总经理沈振来仍然对上网本抱有极大的热情,在他看来,由于Windows 7对于电脑硬件系统的要求并不奢侈,甚至比Windows XP还低的系统需求,无疑是上网本在全球继续热销的新动力。他在接受采访中说道:“我们跟英特尔对于轻薄小电脑有不变的判断,也许Windows 7直接拉动全球电脑产业复苏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释放,可整个电脑制造业集体持续扩张的走势已经很明显了,华硕之所以不断地改良上网本的设计,并且引入英特尔的ULV架构,就是看到了未来个人电脑更强调低功耗和便携性的突出需求。而Windows 7目前看最成功的一点就在于迎合了有限计算能力这种潮流,可以在计算性能相差很大的不同电脑上良好运行。”

除了可以拉动电脑制造商们恢复到良性发展状态,Windows 7对于微软自身无疑也颇具商业意义,毕竟微软过去赖以发家的基础,就在于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Office办公软件的拷贝售卖。在Windows 7发布后的第二天,微软即时公布了2010财年第一季度财务,选择这个时机公布无疑是有目的的——一方面可以淡化不佳的财务业绩,这一财季微软只有总营收129.2亿美元,同比下滑14%;以及44.8亿美元运营利润,同比下滑25%;还有35.7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滑18%。另一方面微软希望在Windows 7发布后,可以大幅拉升持续低迷的股价,尽管第二天微软股价涨了5.4%,报收于28.02美元,可距离2007年11月37美元的高点仍有距离。更关键在于,微软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复苏,有关计算显示,2000年10月末购买微软股票的投资者回报率只有1%。很显然,微软这种老套的IT科技公司在投资界不再吃香,论股价根本无法与205.2美元的苹果以及118.49美元的亚马逊和554美元的Google比较。但是微软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基石,整个产业的最基础地位,并没有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变化而被替换,而Windows 7对于微软来说,恰恰是一场立足操作系统的互联网商业反击的新起点。

Windows7 惯性、云谋略和下一个指向2( 10月22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纽约发布Windows 7操作系统 )

藏在Windows 7背后

“界面黏性”,这个早年美国数学家理察•加菲尔德在发明卡片时伴生的词,早已被吸纳到了软件工程学中,而如果将微软Windows家族传统,简单归结为传统意义上的界面黏性,实在是忽视界面黏性背后复杂的惯性脉络。Windows 7在设计时极力强调与过去Windows的传承,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延续自Windows 95的开始按钮,而是这些表面界面黏性背后的深度应用习惯。实际上,对于全球大多数普通电脑使用者而言,Windows几乎就代表了电脑应用的主要方式,曾经有第三方研究机构给一群长期使用Windows的用户配发苹果和Linux电脑,结果只有15.2%的人适应了苹果的操控风格,而适应Linux的只有5.7%。在后期单个问卷评估的时候,大多数参与者表达了对过去适用软件的习惯,很多不适应者不良体验并不是源自操作系统变化本身,而是一种由表层界面黏性引起的怀疑情绪,并由此激发的厌新观念。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恰恰在过去20余年间,尤其是Windows 95之后的14年间,一直牵扯着全球用户的惯性。正是因为这种惯性情绪,让很多并没有亲自尝试Windows Vista的人深受口碑评价的影响,宁愿死守在可以为自己提供高效反馈控制力的Windows XP之上。

Windows7 惯性、云谋略和下一个指向3( 迈克•纳什 )

如果说大量第三方应用软件,尤其是Office等大型工具软件在以界面黏性的思路牵扯用户习惯的话,Windows 7将不再固守传统的软件套路,隐藏在Windows 7背后的将是针对互联网深入连通时代的界面黏性。很多人之所以舍弃iPhone,一直忠心于微软手机操作系统,很多原因就在于文件的通用性,并不需要转换工具就可以直接在手机和电脑之间同步,这种跨平台的构建将在Windows 7上愈演愈烈。除手机之外,与Xbox 360相关的电视屏幕也将成为微软下手的重点,而这背后用来勾兑文件共享传递的平台,不再是以往麻烦的同步软件,而是Google挑头搞起来的云计算。“三屏一云,Windows 7将是微软未来新时代的起点。”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维英如此解释微软操作系统的未来走势,“云计算的威力已经很明显了,大家都需要通过外部存储外部运算的方式,来实现集约化的数据交互。Windows 7的很多前瞻性设计都在为这种未来趋势提供底层支持,我并不同意很多人关于浏览器替代未来操作系统的观点,每个云计算特定的端口将可以极大地提高云计算的效率,浏览器再强大也无法强大到可以涵盖多种任务管理的程度。未来的3D互联网,或者Windows 8时代,你就会体会到为什么微软在推动Windows 7时,会不遗余力地搭建微软云计算路径。”■

为什么    要品尝 Windows 7

Windows7 惯性、云谋略和下一个指向4( 10月20日,消费者关注迈阿密百思买店里提前上架的Windows 7 )

——专访微软全球副总裁迈克•纳什

Windows XP确实是一个很成功的操作系统,但要知道它发布自2001年10月,距离现在已经很多年了,整个信息技术界发生了很多变化,Windows 7更像信息时代自然生态式的推进。

如果说昔日微软和英特尔携手打造的Wintel阵线,在过去10年间近乎被稀释,只因为英特尔一代代领导层的更迭,让英特尔陷于与AMD和ARM等芯片厂的苦斗,那么微软则依旧保持着自己在电脑操作系统上的绝对地位,这种地位并没有被免费的Linux撼动,也没有被咄咄逼人的苹果冲垮。甚至极富诱惑力的Google互联网套路也没能真正伤害到微软操作系统本身。不论是IE浏览器大战,还是办公软件标准,以及在线搜索内置,微软一次次依赖Windows在全球电脑市场装机量上的巨大优势,轻易击败新兴的竞争对手。而Windows 7的崛起,除了让饱受Windows Vista糟糕口碑的微软在财务收入上翻身,还可以帮助微软巩固Windows保持昔日Wintel阵线中的地位,继续牢牢地牵扯住全球电脑制造商们的忠诚度。微软如何评价Windows 7,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微软全球副总裁、主管Windows部门的迈克•纳什(Mike Nash)。

三联生活周刊:从电脑制造商到微软的诸多合作伙伴,似乎大家对于Windows 7的前景非常看好,如果说昔日Windows XP取得了难以逾越的高度,以至于很多人选择从Windows Vista降级到Windows XP,那么现在的Windows 7是不是也会形成一个类似Windows XP的局面,对于Windows 7之后的操作系统形成新的难以逾越的高度?

迈克:对于将来会如何发展,我恐怕还不具备预测能力,如果我有这个能力,我就转行了。我们当今的工作主要就是集中于如何为Windows 7创建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让Windows 7在全球市场得到应有的繁荣。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从Windows Vista上学到了很多东西,Windows Vista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很多用户没有进行应有的升级。我们在研发Windows 7的时候,重点就是解决这些问题,让操作系统更平顺地无障碍运转。其实中国市场在全球一直很特殊,只有在中国市场,Windows XP一直备受电脑制造商的青睐,Windows XP确实是一个很成功的操作系统,但要知道它发布自2001年10月,距离现在已经很多年了,整个信息技术界发生了很多变化。当年没人使用数字摄像机,而现在恐怕这个数字已经翻了好几倍,Windows 7更像信息时代自然生态式的推进。

三联生活周刊:与电脑制造商之间的预装合作正在成为微软主导的商业模式,这种策略尤其适合盗版率偏高的区域,微软如何针对Windows 7预装策略进行的布局?

迈克:配合电脑制造商的OEM预装是Windows 7在研发阶段的要务之一。我们最初大量收集全球合作伙伴的反馈意见,针对具体功能应用的研讨会,之后我们会跟OEM伙伴分享研发进展和设计路径,让电脑制造商随时根据Windows 7来设计他们未来的电脑。再之后是一系列的测试和优化工作,不要以为Windows 7的研发仅仅是简单的软件编写,整个电脑制造业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进行海量的兼容性测试,才能保证Windows 7符合大多数电脑制造商的需要。兼容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光是对全球用户还是中国用户都是如此,我们在整个架构上不会让Windows 7太不同于Vista,所以很多第三方软件依旧可以很流畅地运行。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提高兼容性外,你们在研发Windows 7时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了什么改良?

迈克:我们细致地分析使用者不同的需求,根据大多数人的需求优先度来研发,譬如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的开关机时间就不一样,台式机用户可能不会太在意开关机器的时间,可笔记本电脑用户却非常在意,因为他一天需要开开关关很多次,这就需要考量我们在系统加载效率上的潜力。实际上,微软中国研发集团进行了很多针对性工作,每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不仅是语言版本上的本地化问题。我们知道中国3G上网卡有自己独立的标准,并且很多上网卡的驱动书写很松懈,并不符合微软Windows 7的技术要求。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发,以至于现在Windows 7电脑可以非常快速且低成本地联网。还有就是在银行网络支付系统上,我们知道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焦点,中国不同网络银行有不同的标准,我们必须保证用户在Windows 7环境下一样可以安全地使用网络银行,并且这些网络银行的认证系统不会影响Windows 7操作系统本身,这需要在底层安全协议上进行很多安全性提升。再有就是Windows 7对电视的支持,尤其是数字地面电视标准的推行,除了考虑兼容性和使用安全问题外,我们还需要让电视支持Windows 7的录像功能,也就是可以让电脑用户随时自己录制电视内容,并且可以把录制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分享。

三联生活周刊:免费正在成为一种数字时代的新兴趋势,苹果雪豹操作系统的价格拉低到了29美元,而微软似乎并没有在价格上大幅下降,更没有免费的意图。要知道很多Linux变形的操作系统正在通过免费策略大量吸纳新用户的尝试,微软如何看待免费对于操作系统的商业冲击?

迈克:根本就没有一个操作系统是免费的,只不过大家收费方式不太一样罢了。微软是通过收取许可证使用费的方式,而苹果是包含在硬件之内的优惠价格,还有一些操作系统以广告形式在换取表面的免费。有些可能是客户付费,甚至还有些电脑制造商代替用户付费的制度。Linux在过去10年时间的发展就很说明问题,它的操作系统获取很容易,并且绝对免费,但是其使用过程中、管理过程中的成本却非常高。尤其对于那些商业公司的客户而言,总体运营成本的高低才是最重要的。我以前多次来中国市场,并且特意买过一些微软的盗版产品回去研究,发现虽然这些盗版软件购买的时候价格非常便宜,但是在这些盗版系统上往往跑着很多外部文件,占据着系统内存,这些插件一直在后台默默工作。其实在中国基本上电脑被加载恶意软件的比例还是很大的,根源就在于盗版,在于大家对于便宜的贪图。

三联生活周刊:你提到了盗版问题,过去几年中国的盗版率正在大幅度降低,但依旧存在着盗版问题,在去年微软推行了黑屏反盗版的措施,那么Windows 7会如何应对盗版问题?

迈克:从技术细节上看,Windows 7比Windows XP难盗版得多,况且在中国市场为了推动正版用户的使用,微软特别拉低了Windows 7家庭高级版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这个价格几乎是全球零售版Windows 7的最低价格了。不过尽管这个399元已经是非常便宜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最合适的还是用户购买一台预装Windows 7操作系统的新电脑。而用户如果没有通过正版验证,系统将持续不断地“提醒”该用户购买正版软件,不会继续采取原有的黑屏方式。

三联生活周刊:微软Windows在过去20年间的逐渐强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操作系统和软件生态,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在形成操作系统以外的软件环境,譬如Google的Chrome系统,或者基于互联网环境的袖珍系统,是否可以说像Windows 7这种多功能的全能操作系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

迈克:作为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基石,操作系统无疑正在发生多样性的变化,对于整个电脑市场来说,区分出多个档次,以及多个类型产品是必不可少的。灵活性一直以来是微软非常重视的Windows要素。另外对于整个电脑产业生态而言,Windows一直代表着技术发展的方向,包括硬件和基础软件,以及新兴的互联网的服务性软件。很多人一直担心Windows 7无法在上网本上流畅运行,因为上网本的计算能力要弱一些,并且之前Windows Vista运行得并不好。我家中也有一台上网本,之前装的是Windows XP,不久前我改装了Windows 7旗舰版,我感觉速度反而更快了一点点。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Windows 7之外,微软还有更深远的“三屏一云”战略,而另外两个屏幕,手机和数字电视上,微软的地位似乎并不像Windows在电脑上那样强大,而云计算上微软更是有些迟到。你们内部评估认为依靠新版本的Windows 7可以给另外两个屏幕,以及云计算,提供多大的实质促进?

迈克:微软已经开始筹划未来10年的事情了,Windows 7无疑是我们在电脑端的一步,很快在智能手机上也会有所突破。Windows 7无疑拥有非常广泛的用户基础,这是微软最有价值的资源,但我们在云计算方面并不是排除其他设备的,除了微软自己的3个屏幕端以外,微软的云计算向更多使用者开放。可以说Windows 7将极大促进微软的互联网战略,譬如可以帮助用户直接将拍摄的照片上传到网络上,电脑和手机都可以即时浏览,并且可以通过Windows Live平台实现分享。操作系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电脑硬件驱动下的底层软件,也不再仅仅是人机操作界面上的优化问题,而是一个彻底面向互联网时代的转变。■

为云引路 和下一个指向

Windows 7之后,微软已经开始酝酿Windows 8和神秘的Barrelfish。

如果你选择升级到Windows 7操作系统,你会选择32位版还是64位版呢?这是一个电脑制造商在OEM预装时并不热衷讨论的问题,除了4GB可支持内存容量的最大限制,似乎我们看不到32位版和64位版操作系统的实质区别。放在同样思路下去理解Windows XP的长期鼎盛,尤其是上网本等“小电脑”的流行,我们不难发现后电脑时代的饱和趋势,正在从硬件向软件转移,大而全的完美系统正在变得有些尴尬。并不是人们不需要Windows 7这样庞大且兼容性极强的操作系统,而是人们利用电脑融入信息时代的方式正在被很多非传统电脑的路径所分散。

“未来的操作系统绝不再是磁盘管理程序基础上的累加那么简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迈克尔•库苏马诺在接受采访时说,“电脑终端数量、搜索引擎内嵌程度、数据中心密度、云计算配套程序的普及度,未来的操作系统将构建在一个宽泛的公共环境架构之中。”实际上,这种局面让我们回到了个人电脑发迹之前,小型机垄断市场的时代,使用者必须预支使用时间来获取远程计算机的租赁时代。尽管现在的“租赁”近似免费,可从技术架构上与过去并没有什么区别。Google、苹果和微软,成了后PC时代的新竞争对手,就如同个人电脑发端早期IBM、苹果和微软之间的关系。

未来掌握尽可能多的用户在自己的云架构之上,这已经是微软、Google和苹果新戮力的核心。Windows 7很显然是微软独具特色的云计算倒入端口,而Google的优势则来自Gmail等彻底在线化的软件累积上,苹果则要复杂一些,在几次并不成功的云计算尝试后,苹果将目光变得更现实,正在大幅获利的苹果应用软件下载商店,随时可以被转变为云计算的新门户,毕竟苹果拥有全球最狂热且最舍得花钱的消费群体。对于微软而言,早期电脑单机时代之所以压倒苹果和IBM,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经济学上的网络效应,发放给电脑硬件制造商许可证的广泛授权制度,让微软将竞争对手排挤到了边缘地带。麦金托什和OS/2早已经成了铺路石,如果不是史蒂夫•乔布斯杀回苹果管理层,目前唯一可以跟Windows 7比较的Mac OS雪豹甚至都不存在。而未来Windows将很难重返当年的黄金岁月,大多数云计算都是基于开放标准,微软并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将使用者死捆在自己的云端,于是Windows 7则成为“捆住”电脑用户向微软云计算靠拢的关键。

为什么微软会如此癫狂地迷恋上云计算呢?按照IDC的数据,2013年云计算服务的年收益将达到442亿美元,将占全球IT消费份额的10%,未来5年间年复合平均增长幅度将是26%。这对处于后PC时代的微软,将是一次从软件到服务的体制转型,同时也将改变目前操作系统依靠贩卖拷贝的获利模式。实际上,目前微软自身的云计算还存在着诸多冲突,Azure云计算平台与Windows 7的服务器对应软件存在着自我竞争。还有一个微软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传统Windows 7电脑用户真的相信云计算的安全,肯于将自己的数据存储于自己电脑硬件之外的云端。10月初,微软2008年才收购来的Sidekick手机,原本被微软寄予厚望,由于Sidekick手机上包括通讯录、日程表、照片等数据都存储于服务器上,被微软视作未来手机云计算模式的楷模。可突然Danger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故障,让所有Sidekick手机罢工了,更可怕的是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也就是云计算的部门,无法恢复原始数据资源,这就意味用户一旦将自己的Sidekick手机关机,过去以往存储的信息都将随之丢失。

在对于云计算的惴惴不安之外,Windows 7之后的下一代操作系统,正在成为技术圈内讨论的热门。所有人都希望看到微软如何引导操作系统的趋势,到底是大而全的传统Windows模式更可行,还是浏览器思维的在线操作系统更适合云计算时代。不同于Windows 7既有64位版,又兼顾传统的32位版,在Windows 7之后的服务器版Windows Server 2008 R2将只有64位版,微软通信部主管克里斯•弗洛雷斯也在一篇技术论文中暗示了Windows彻底64位化的必然。在他看来,互联网化云计算的普及,可以不再过于考虑对于老旧文件的兼容问题,数据的在线存储可以填平过去多种格式之间的鸿沟。实际上,如果追溯Windows 7的核心源头,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Windows NT 4.0,微软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完善这套架构。Windows 8似乎也并不打算彻底放弃过去的累积,但重新分布式文件复制引擎,彻底改变目前Windows文件存取方式已经是内定的议题。毕竟现在磁盘存储模式过于老旧,根本不适合新兴的SSD硬盘,更不适合云计算中多通道文件同步过程。TLZ文件压缩引擎和PatchGuard内核补丁防护,这两个没有被安置在Windows 7中的前卫系统,也很有可能会成为Windows 8的一部分,云计算时代的安全可控性问题,绝对远非近日病毒变种泛滥那么简单。

在Windows 8的内部预研之外,微软还在酝酿着另辟蹊径的可能,一套内部开发代号Barrelfish的多核系统正在理论试验阶段。过去几年间,英特尔和AMD之间的恶性竞争让个人电脑处理器早早进步到了多核时代,依赖将多个电脑核心捆绑在一起来提升性能的简单做法,可以短期内数倍提升电脑速度。可过多核心的不同步问题已经越来越显现,阿姆达尔定律所带来的软件和硬件不匹配瓶颈,正在严重降低操作系统的运行效率。Barrelfish的突破重点就在于通过各个核心之间建立一条网络总线来从根本上提升协同效能,Windows 7最基础的驱动程序体系很有可能不再必需,按照微软剑桥研究院和苏黎世理工学院联合研发组的说法,Barrelfish将单线程非抢占的计算模式组合。不论Windows 8还是Barrelfish,2012年,微软内部已经给出了Windows 7服役期的远点。■ 云系统一个微软云Windows7windows 7指向苹果电脑操作系统惯性苹果电脑云计算操作系统开发谋略微软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