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度诺贝尔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现就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她1948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又在英国剑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随后布莱克本来到美国耶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从事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结束博士后工作后她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1990年她开始担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学和生理学教授。
)
1969年10月,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和威拉德·博伊尔(Willard Boyle)共进午餐时,想出了一个主意,随后他们用几个月时间东拼西凑出了一台叫做电荷耦合器件(CCD)的样机。这个东西起初被用于天文台,拍摄遥远的星体,如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享受着这个CCD带来的奇妙——CCD是数码相机电子元件的眼睛,它给摄影术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变革。诺贝尔奖评委会使用了更加抒情的语言来赞美CCD的出现:“没有CCD,数码相机的发展将更为缓慢,没有CCD,我们就不会看到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令人诧异的图片,也不会看到我们的邻居火星上的红色沙漠图像。”
200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在应用方面做出非凡业绩的科学家,他们的发现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而生物和医学奖、化学奖依旧延续着多年来的主题——探知生命的奥秘。科学家们长期的研究工作和多年前的一项发现得到肯定,多少会反衬出本年度的和平奖显得太有戏剧性——如果按照规定,诺贝尔奖提名截止日是2009年2月1日,那么当时,奥巴马就职仅12天,他唯一的成就是赢得了大选。现在来看奥巴马在任期内取得了什么成就?他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多少有些荒谬,他所有的许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与和平奖的这个热闹人物比,文学奖得主显然冷僻了些,于是,又有人开始批评诺贝尔的“欧洲中心色彩”。但对于一个基本上没什么人读外国小说的国度来说,一个文学奖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像一个严肃作家一样想一想,文学在当代社会的位置在哪里?一位德国学者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赫塔·米勒反思文学在当代的意义,我个人觉得,文学的意义正在消失,被电影等媒介超越,它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娱乐。”
( 卡萝尔·格雷德
1961年出生在美国加州,198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其导师正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1997年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教授。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与导师布莱克本共同研究染色体端粒和端粒酶,获得的重要发现,解释了染色体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
) 年度诺贝尔诺贝尔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