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21C打航母的悬念

作者:宋晓军

(文 / 宋晓军)

东风-21C打航母的悬念0( 东风-21C导弹 )

“东风-21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够对海上移动目标进行打击的弹道导弹。它可以在中美发生战事时被中国用于攻击美国的航空母舰。导弹上配置有机动弹头,射程超过1000英里。”这是10月5日《纽约邮报》专栏作家彼得·布鲁克斯(Peter Brookes)在他的一篇题为《为何中国令五角大楼忧虑》的专栏文章中写的一段话。这位美国前副助理国防部长甚至认为,当美国的海军军官看到中国国庆阅兵式上的东风-21C中程弹道导弹时,会感到紧张。那么这位有过EP-3侦察机1300飞行小时的前海军飞行员为什么在中国国庆阅兵展示的52件装备中,偏偏挑中了东风-21C呢?

2007年7月,当《解放军报》刊登了一幅与原来东风-21稍有不同的中程弹道导弹照片后,美国军方就认为这是一款用于打击海上移动目标的新型导弹,并将其称为东风-25。不久后,美国海军经分析认为,这是一款基于东风-21的改进型,并认为这是1996年3月美国海军派出两艘航母前往台湾海峡后,中国军方一直致力研制的可以打击航母的弹道导弹。自此,东风-21C就经常出现在美国海军各种报告,甚至有关舰艇建造的国会听证会上。比如在2008年7月31日美国众院有关建造7艘DDG-1000型的新型驱逐舰小组听证会上,就有海军军官认为,由于中国正在发展东风-21C,因此海军应该继续采购具有拦截弹道导弹能力的DDG-51型“宙斯盾”驱逐舰,而不应该把钱花在不具有弹道导弹拦截能力的DDG-1000驱逐舰上。于是在2009年3月25日美国国防部提出的《中国军力报告》中,就有了“中国正在东风-21的基础上研制反舰弹道导弹”的描述。

现在的问题是,布鲁克斯所提到的东风-21C是不是可以攻击航母呢?以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看,理论上利用中程弹道导弹打击海上慢速目标是可行的。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苏联就发展了多型潜射和陆基打击水面舰艇的中程弹道导弹,并进行了多次模拟试射。苏联的经验是,用成像侦察卫星、海洋监测卫星、空中侦察和无线电侦测对海上的舰艇进行捕捉、跟踪和定位,然后将射击诸元传给装有寻的制导弹头的弹道导弹,弹头再入大气层后再用自带的制导雷达引导攻击目标。但是苏联解体后,停止了该项目的发展,一些具体的技术瓶颈是否突破尚不得而知。“东风-21C的再入飞行器和末制导系统的研制进程十分缓慢,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接近解决导弹再入大气层后对目标进行定位的难题。”这是2008年9月15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前司令丹尼·布莱尔(Danny Blair)对东风-21C的判断。布莱尔所说的正是弹道导弹打击海上移动目标的技术瓶颈。也就是说,当弹道导弹弹头以10马赫以上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后,如何让弹头速度减到制导雷达能工作的速度范围(一般为2~3马赫)?经过高温和黑障区后怎么保障弹头上的制导雷达能正常工作?即使弹头上的制导雷达可以正常工作,能否覆盖航母在导弹飞行时间内(一般为15分钟)的移动范围,等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尽管布莱尔的判断代表了一部分美国海军分析人士的观点,但美国海军的主流观点则坚持认为,中国至少在2015年前将装备可以打击航母的东风-21改型的中程弹道导弹。

那么东风-21C到底能不能突破上述那些技术瓶颈呢?值得注意的是,经常被美国主流媒体引用的美国著名军事博客杰弗里·弗登(Geoffrey Forden)也曾经对国防部讨论中国的东风-21C打击航母的文章发生了兴趣,他在2008年10月14日的博客中贴出了一张东风-21C的照片,并欢迎同好的网友评论。在评论中,有一位懂中文的美国网友贴出了一个中文博客网址,链接后可以看到一位中国军事迷在2008年2月写下的关于东风-21改型后突破技术瓶颈和如何攻击航母的详细分析。分析中引用了多篇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认为通过高低空复合制导、空中多次变轨调姿可以实现对海上移动目标的打击。看了这篇博客后不能不让人猜测:这次国庆阅兵亮相的东风-21C被罩住的弹头里装的到底是不是打击航母用的整体穿甲爆破、整体侵彻爆破或侵彻随进聚能爆破战斗部呢?

有意思的是,这篇中国军事迷的博客开头就提到了1996年3月美国两艘航母抵近台湾海峡一事。由此看,用弹道导弹打击航母的讨论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了,这恐怕与1840年后欧美舰队纷至沓来中国海岸线的那段历史有关。 东风弹道导弹航母海军武器装备中国海军航母舰队武器21C东风系列导弹悬念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东风-31

上一篇: 上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