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探“匪”

作者:孟静

湘西探“匪”0

( 电视剧 《湘西喋血记》剧照 )

炫目的白光笼罩着那棵古树,使它披上了一层珠光外衣,树下坐着一群穿清装的人,枝上挂着一套靛蓝蟠龙官服,衣服的主人叫修庆——《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他是现场年纪最大的演员,官阶也高——先是寨主,后成匪首。这里是南方长城,离凤凰15公里,黑黝黝土山的半腰,很少有外人到访的寨子,一个电视剧剧组的夜戏,让狗吠炸了营。碉楼上有两个字:竿城。凤凰旧名竿城,练兵的地方叫竿子坪,左宗棠的部队中最重要的一支便是竿军。凤凰当地官员和剧组商量,希望直接把名字改成凤凰,这样对当地旅游又是宣传。

类似打扮的小伙们围成一圈,这部戏聚集了一批1984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有一些影视作品,但又不足以站稳脚跟,幸运被选中的男主角每天被导演训得呆若木鸡,因为记者的到来,剧组负责人事先打过招呼,请导演今天不要吼他。女主角是拍广告出身的潮汕女孩子,有一副“开麦拉”面孔,很乖觉,游建鸣坚信她一定会红。

全寨的人都来了,虽然已经是深夜,他们扶老携幼,带上小凳、茶水、零食、消夜,甚至有人摆下临时售货摊位。但他们的注意力显然不在买卖上,边说笑边耳朵支棱着,一旦场工叫某个角色的名字,他们就知道:要开机了。呼啦啦全围上去,导演一喊“停”,人群“咻”地一下散开,各归各位,等着下一个镜头。有演员说,平时天一黑村民就睡了,这几天一直陪着他们撑到凌晨三四点。我住在演员宿舍,那间屋子属于宋祖英的小妹妹、来自古丈县的宋佳音,恰好那几天没有她的戏,地上堆着一袋凉薯,昭示着主人湘妹子的身份。

这群人属于《湘西喋血记》,故事就发生在凤凰。制片人游建鸣介绍说:“《湘西喋血记》是第一部,其余两部是《湘西恩仇记》和《湘西剿匪记》。‘湘西三部曲’其实是一部整体反映湘西人的生存状况,湘西人为中国革命整体牺牲、贡献的历史书,跨度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后,共100集的篇幅。”

我所看到的《湘西喋血记》以两个家族“打冤家”开始,冤家可能是世仇,也可能是由于抢亲结下的梁子。女主角冬妹的命运很悲惨,两个家族为了争夺土地,“打冤家”中失败的那方,被迫把女儿送给胜利者的傻儿子成亲。如果出了人命,当地族长会依据族规处置,当然名义上也上报政府,不过地方政府通常睁一眼闭一眼。冬妹的下场就是被扔进了当地人最怕的“天坑”。天坑在湘西很常见,大天坑呈碗状,坡底平缓,甚至有人居住;小天坑就像《西游记》中金鼻白毛耗子精的“无底洞”,深不可测,有蛇有豺狼,人坠下必死无疑。而冬妹的情人,上山扯起了旗子,把她扔下天坑的仇人,就是修庆扮演的寨主,最终也走上了土匪之路。

湘西探“匪”1( 制片人游建鸣 )

上世纪80年代,游建鸣是湘西电视台编导,他作为导演助理参与了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1987年,电影《湘西剿匪记》又引起巨大反响。这两部作品的源头是小说《擒魔记》,作者是担任剿匪工作的47军政治部主任。游建鸣离开湘西后,在广东成立了影视公司,开始作为投资方生产商业电视剧,《金粉世家》、《大旗英雄传》、《小李飞刀》、《龙票》、《楚留香传奇》、《敌营十八年》、《虎胆雄心》都是出自他手,刘亦菲也是他看到路牌广告后发掘的。“她做路牌就是希望有星探能发现她。”这个过程可谓一拍即合。只有14岁半的刘亦菲在她的第一部戏——《金粉世家》里扮演白秀珠,虽然演技生涩,反复NG(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笑场或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镜头),但游建鸣坚信她能出来,他告诉剧组的其他演员:“你们不要瞧不起刘亦菲,再过两年,你们想和她配戏都不容易。”

游建鸣发掘了很多新演员,像刘亦菲这样念旧的已经不多,他叹口气说:“每个人都会有变化的,也许那种变化很微妙,但一定有。”这部戏算是双生双旦,捧红哪个算哪个,那天我和所有主要演员都聊过,他们青春的小脸上洋溢着懵懂,虽然并不了解湘西和土匪的历史,但他们知道“游总”的公司以捧新星著称。起步时期的小演员非常便宜,《金粉世家》里有一个女演员几十集的打包价只有2万元,但游建鸣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了节约成本,事实上,新演员不断要重拍,耽误剧组进度,同样费钱。”

湘西探“匪”2( 电视剧 《湘西喋血记》剧照 )

“作为制片人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在作品中赋予自己的想法。90年代初,我看到了一个故事,湘西一些土匪投诚后被送往朝鲜战场,其中一位老兵被俘后辗转到泰国,他沿路乞讨了3年,终于回到了家乡,因为他的妈妈还活着,那时他已经70多岁,他母亲90多岁了。”从那个时候起,游建鸣就有了重写湘西土匪史的念头。

湘西也在消费着土匪文化,世上本没有乌龙山,有了《乌龙山剿匪记》,于是有了旅行社推出的“乌龙山一日游”,正如王村在当过《芙蓉镇》外景地之后,改名为芙蓉镇。我在张家界看到一种“土匪烟”,烟盒上印着《乌龙山剿匪记》中的恶匪田大榜,他的原型叫姚大榜。

外人对湘西的理解在本地人看来有极大误区,公司艺术总监、剧组宣传田瑾告诉我:“湘西虽然偏僻,但从酉水沿沅江可以通到上海,我外公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玩过滑翔机,一点不比大城市的富人落后。”游建鸣的外公开了一家金号,因此游建鸣的母亲四五岁时曾遭土匪绑架,被塞到城外的一个山洞里,这个独行土匪的结局是被击毙。

我们看到的剿匪影视剧基本上围绕着新中国成立前后这一时期,湘西最后一个土匪1965年遭剿灭,其中很多人早早投诚了,他们有的回乡务农,有的加入志愿军,成为《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原型。《乌龙山剿匪记》中的四丫头也真有其人,名为年玉娇,属于白崇禧招募的十万大军中的一员。游建鸣说,过去的影视作品不够全面,但并无夸大,新中国成立前的混乱时期土匪曾在光天化日之下抓了湖南省21中的二十几个女生上山做压寨夫人。

三部曲的第二部《湘西恩仇记》中讲述了一个真实事件:1937年,湘西最重要的产业支柱——“桐油商号”联合了21艘船,从湘西出发,经常德下长江进上海送货,半路被国军拦下,理由是现在上海是占领区,他们送油属于支敌,抓走了20个经理,放回一个让他报信,索要120万光洋赎金。这段买卖从20年前就开始了,商户觉得委屈,开始打官司,历经武汉、重庆、南京政府,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赢了官司,所耗费用恰好120万光洋。游建鸣说:“这件事很能体现湘西人的性格,很有气节,他们是铺在地上的石头,不经意就会硌了你的脚。”

编剧岳立功的父亲在解放初期,跟随47军搞“土改”。“那时我四五岁,被放在一个箩筐里,坐船挑到了吉首。一路上我看到很多碉楼,搞不清那是什么,现在才知道是南方长城,功能是把生苗、熟苗划成两片区域。清末同治年间,有位提督叫田心恕,他卖麻草出身,曾做过贵州省巡抚,后被流放新疆。田的大儿子参加武昌起义,二儿子参加过凤凰起义。我曾在凤凰县戏剧团当编剧,我邻居老头是田心恕的孙子田景阳,他当过凤凰县政协委员,非常善谈,熟知掌故,根据他的口述,我写了几本有关剿匪的小说《黑云蟠》、《边营秘史》和描写凤凰解放的《边城雾》。”《湘西喋血记》就建立在这段口述史的基础上。

(实习记者魏玲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