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星都来剥葱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 黄帝 )
有着气势磅礴名字的黄帝其实是位女性。《建国大业》有5个导演:韩三平、黄建新、冯小刚、陈凯歌、陈可辛,前两者贯穿始终,后三人分别执导一些大场面,常驻剧组的还有执行导演、现场副导演和黄帝所承担的职责——演员副导演。从一个剧组的称谓上就可以看出团队的属性:民营、股份制影视公司称老板;导演中心制的叫某导,最牛的大牌导演一定是不冠以姓氏的,因为一说人家就明白是谁,比如张艺谋,所有人都只叫他“导演”;而黄帝的字里行间,永远是“领导们说”、“韩爷定的”,这正是《建国大业》的与众不同之处。
1月24日,黄帝前往《建国大业》剧组报到,春节剧组放假三天,她利用这三天通读了剧本,把戏中所有角色资料下载备用,大年初八正式开机,直至6月3日关机。她对记者讲述了她所了解的这一过程。
排查
我们这个过程有几种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接到剧本的时候对自己所掌握的演员资料进行大规模的摸底,毕竟我干过这么些年,手头有一些储备,对每个演员所提供的档期和能来剧组的时间,逐个进行登记,拉了一个单子,制成一个表格,然后让领导来定,是OK还是NO。每个角色都有两三份备选,有一个备份名单,这个名单包含了基本上中国所有的演员,按姓氏拼音排列好,远远多于银幕上展现的。
另一个是这部戏里有大量的历史人物,有很多都是历史原型人物,那我们的困难就在于,比如“七届二中全会”,剧本就写一行字,但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资料和所有能找到的纪录片,通过网络、历史专家找到全部参加的代表名单,我们再据此找到历史原型的照片,再逐个对中国演员进行排查,如果比对成功,我们就通知演员来造型试妆,一轮两轮甚至三轮直到过关。
( 电影《建国大业》剧照。陈凯歌饰演的冯玉祥 )
群众演员也是这么一个过程,但是群众演员的素质比较低,能参与《建国大业》的演员,我们也都要求他们做功课,至少要对这一段时间的历史有所了解。群众演员的筛选过程中,也是根据我们的材料,谁合适谁符合那个年代,也要给他布置功课,让他了解历史背景,找到人物感觉。我们这个戏里的群众演员,一部分来自军方,一部分来自地方。
我所掌控的演员备份,并非所有都是和“韩导”合作过的,知名的演员很好办,一看就说像或者不像,但是不知名的演员就要用图片资料和历史原型来对比,试妆再拍照片,再让领导看像或者不像,有些角色甚至要备上两三个。我举个例子,演聂荣臻的演员不是很有名,但他是一个专业的职业演员,他像这个人物,我们就要用这个演员的作品、图片、前后试妆拿给领导看,领导通过这个人物就行了,当然可能准备了三四个,通过一个。很多都是这样,至少都是备份两个,因为有的演员说好这个档期,今天是可以的,但是突发的事件或者飞机晚点,我们就要备份一个很像这个角色的,不能因为一个演员,其他演员都跑到现场了,我们不能去伤人家的心,所以这项工作是比较繁琐的重复劳动。
共产党这边的高层主要是以特型演员为主,国民党那里腕儿比较多,这也是要有一个平衡。因为我们不能把所有明星都放在共产党这里,而用公平的视角去评判世界,用平常心去搭配演员,比例还是要平衡的,一扎堆儿都跑到共产党这里,拍出来观众也不相信。这个平衡的观念是导演们提出来的,韩总他们以及导演组。我们咨询演员意见的时候,每个人都说要演共产党,毕竟这个电影是给60年大庆做的寿,但是不能这样,总不能没人演国民党吧。
当然,也有本来想演一个角色,但是后来因为档期的问题给安排了其他角色的,原定提供的时间段,他突然遇见其他的事情,这天拍不了,我们就启用备份。那么他就变成富裕的了,这种例子有一两个,比如谢刚现在演的人物是高岗,但他原来定的人物不是高岗,因为定妆下来觉得他更像高岗,也加上他拍那场戏的时候确实没有档期。
五大书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这些演员都是领导当时定下来的,必须要最像并且最专业的,他们也都连着演了几部戏了。当然也有一些大腕想演这五大书记,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造出来的形象还是比不过他们。唐国强研究毛泽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他是生活细节中都在研究。据我了解,每个省也都在竞选“毛泽东”,可能根据照片你会觉得那些人某一角度或者某一动作很像,但都不是表演艺术家,我们也接过这种资料,但是我们还是想用最好的演员。
陈道明演过蒋介石,但是作为张国立来说,他也是这部戏的投资人之一,他的气质更接近蒋介石。举个例子说,《建国大业》在南京总统府拍的时候,因为那个地方到处挂有蒋介石的照片,张国立除了脸上略胖一点,其他都很神似,他的言谈举止是最像的一个,这是南京总统府的工作人员在看我们拍摄的时候说的,那里最老的管理员见过蒋介石本人,也看过多个版本的“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拍摄,但最像的是张国立这一个。
花絮
张国立为了达到戏里蒋介石的标准,自觉减肥,每天只喝一些粥吃一些青菜,红豆粥、白粥换着吃,配以凉拌菜,荤腥之类的东西都拒绝了。因为那身衣服是按照蒋介石的身材来做的,他为了套进这身衣服就必须得减,这点他很敬业。有时候大段戏或者感情戏,分量比较重的情况下,一条拍下来他就得坐那儿缓一会儿。他的工作量算是挺大的,他原来干过副导演,所以到了现场他就到处张罗,绝对不是一个老板的身份而是一个副导演、制片、场务类的角色。比如我们有几场戏的大场面,张国立在现场就领着导演组布置现场,如何走戏,完全是一个副导演而绝不是导演,拿着一个大话筒在那儿指挥的这么一个人。
我印象里比较困难的一场戏是蒋介石和蒋经国两个人在南京雨花台,动物的戏是最难拍的,演员可以试戏,但是鸽子没有办法按照你的想法你指的方向飞。你看到电影里蒋介石父子在谈国家未来,我们设想的是要鸽子围着父子俩绕一圈再飞走,这真的很难,拍了许多条许多遍,折腾了一上午。到后来,我们放枪来让那些地上树上停着、吃食的鸽子飞,一遍两遍可以,但是第三遍它知道了,它就不飞了。因为这些鸽子长期被人饲养,都不怕人,还允许你摸它们,只要有点饲料就跟着你。如果我们手上放着饲料,它们能在你手臂上站一排。
毛泽东和周恩来,几次撤退几次转移都是骑马,他们这些演员的骑马技术还是不错的,都是他们本人骑马。因为他们经常演这种戏,马性也研究透了。以前确实有很多女演员是在车上,坐在凳子上或者长条椅上的做做样子。不光是骑马,还要骑得漂亮。后来,那些马在他们的掌控下都很会演戏了,经过镜头的时候都会眨一下眼。
几个导演分工不同,陈凯歌执导的是阅兵那场戏。这是在南苑飞机场拍的,陈导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机位走向、道具排列,上午的光从哪里走应该怎么拍,下午的光从哪里走应该怎么拍,做了一系列报告。针对这个报告,我们在“中影”的一个会议室开过一个会,他把每一个段都提炼出来,然后告诉你怎样会最省时间最不浪费人力物力,我们按照他的报告书连拍了3天。拍阅兵的时候是酷暑,所有的演员在三十七八摄氏度的时候穿着棉衣棉裤。我们演的是冬天的戏,战士的装备、子弹袋都是背在身上的,里面衬衫外面棉袄。凭良心讲,还真没有人中暑。因为拍摄前,我们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战士这边是派出了卫生队,早上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发防中暑的药水,部队就是做绿豆汤,群众演员这里剧组准备的是冰镇矿泉水,我们还组织突击队,在每一条通过、原地休息的时候把冰棍和水逐个发到每人手里。整个机场全是人,不解散就得挨晒,拍完一条原地休息的时候我们就把降暑的东西发到位。衣服每天收回来的时候都可以拧出水来。
冯小刚做的是毛泽东和妇女代表一起讨论、拍照片的那场戏。那一场女明星的档期我们逐一排查,排查出来之后列单子,我这里有一张日期表,每天那上面我会自己标上谁能提供这一天,根据戏的内容和演员的档期来安排,这就是我要做的工作。这场戏我们是“六一”儿童节在少年宫拍的,章子怡是从美国赶回来的,其他演员都是从外地赶回来的。每个演员为了能够在画面里多表现1秒钟,加了大量的词。苗圃本来只有二十几个字,她自己加了一些水词儿,加到三十几个字,还担心说会不会删掉。只有极少数几个女明星有台词,虽说画面里有二十几个,但说话的只有四五个人。章子怡相对来说这场戏里面的台词是最多的。基本上十几个女明星是没有台词的,比如黄圣依,演一个战地播音员,一句话没有也是拍一天。比如革命胜利之后,反映延安人民生活在喜悦狂热中,跳舞的那些女明星一句台词都没有,车永莉、何琳、杨若兮等。只是会有一两个镜头表现她们在这儿,最后有的人的镜头可能会被剪掉。我们拍了不到4个小时的戏,到最后要缩成影院放的长度,是会剪掉很多很多的戏。
有演员说不拿钱可以,别删戏,而且还比较强烈,个别人还有威胁。比如张国立,他不是说剪一场戏赔一块钱吗?
冯小刚演的杜月笙前后有两场比较大的戏,一场是在上海拍的,还有一场是在南京拍的,并且日子还不是连着的,但戏的内容是连着的。人的衣服是一样的,只是环境不同,屋里和屋外,屋里的戏是在南京,但是屋外的戏是在上海车礅拍南京路。他自己也做了关于杜月笙的大量功课,在此期间为了拍这场戏他也要经过服装的试穿,因为新衣服上身拍戏的时候容易感觉是别人的衣服,你只有经常穿这件衣服才会感觉是自己的,兜在哪儿摸哪儿才比较是自己的。
冯小刚有一种表演欲望,《甲方乙方》里面他就又是演员又是导演,但是我们这次在南京拍的第一场第一条,他就紧张了,就顺拐了。我和他合作过很多次,头一次感觉到他紧张。当时所有人都在戏里,都在看他脸部表演,没有人注意他下边,是他自己说“对不起大家,我顺撇了”。
李安最早的时候是自己报过名,向韩导演这边报名申请,但是后来因为自己有事没来成。当时也没有定他演什么,因为我们很多大腕都是演群众。吴宇森演的是一个军方代表,也是台词比较少,他也是第一个计划没实现,原来让他演一个军方的代表人物,穿着国军军服,但是向着共产党说话,当时没有调控开。后来我们是按照他给的一个时间在上海拍的,他拍的时候他太太也跟着,他也没有干预导演,只是坐在监视器附近,也不和导演说话,他说自己今天只是一个演员,当时的导演是韩三平和黄建新。像他们这种拍的条数不会比一般演员多,因为他们的领悟要好,他们自身是导演,他们很知道导演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他拍得很认真,条数也不多。
周星驰不是因为头发白不好安排,而是因为他太忙了,档期根本就错不开。当时成龙来剧组也是日夜兼程,夜里拍完戏早上就走了。他演一个记者,做了两版,一版普通话,一版粤语,他代表的是香港方面的一个记者,成龙大哥的普通话还不如粤语动听,所以说粤语还是可以理解的。陈红演的女记者是从北京来的,成龙也是访问李济深,说地方话就可以岔开来,丰富这个人物。我们也给成龙做了很多造型,原则上就是不要让观众一眼就认出来这是成龙,这部戏你看的时候会发现他一直低着头,没有抬头,到最后他采访完了,一抬头的时候,观众才知道他是成龙,这是他以前没有做过的造型。
这种大腕来,我们就得把时间算得非常精确,韩总也是到现场来候场带队,演员随到我们随开机,所以剧组应对能力就需要很强。成龙的戏我们是夜里拍的,全组人知道他几点飞机,但是到达后,还有很多前期工作要做,所以还是等着的。组里基本没有发生过原先预定要拍一场戏但最后因为时间档期问题没拍成的情况,剧组出过一些其他意外事件,但紧急应对之后改拍其他场景,因为进度不能落下来。
姜文准备毛人凤是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的,他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已经看过毛人凤所有的资料,并且对我们之前给毛人凤设计的服装提了一个颠覆性的改革,他说毛人凤当年应该是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我们根据他这个进行了修改,因为他是有根据的,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比我们还详细。他就两场戏,他做了相当长时间的研究,很细节地研究。他的两场对手戏,一是和张国立,一是和陈道明。
陈道明扮演的是我军隐藏在国军里面的地下党,但是没名字,一场戏就能看出身份来。陈道明对他的服装也提出了“左轮手枪、短款夹克”,包括站姿、敬礼,他的衣服和将军服是有区别的,这都是做了大量功课,不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帅气。本身这两个人扮起来就很帅气,所以他俩的服装和整个国军的调子有区别。
赵薇和陈坤都在《花木兰》剧组,陈坤演蒋经国戏份挺多,他一来那边就偏瘫了,赵薇在《花木兰》更是场场有戏,他俩的时间必须错开,她出现在和葛存壮讨论国歌那一场。
在铁岭我们拍了所有的中共领导人,以何香凝女士为首的国民党的一些人士去车站接宋庆龄。根据资料片看,我们现在能找到的火车头都不是那个时代的,在北京大山子有一个火车纪念馆,但是那个车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开出来,我们要的是老式蒸汽火车,我们不能在屋里搭,经过几次协商,在铁岭的火车头档案馆里找到了这个火车头,我们到那儿之后,组织当地群众。这场戏在原来的资料照片上是中国第一支军乐队来奏乐欢迎宋庆龄从上海到北京来参加开国庆典,所以要做大量的群众工作,都要剪成类似于那种宝盖头,但是铁岭人民都比较时髦不肯剪。当然说服工作一方面是当地的政府帮助,这部戏毕竟是给咱们的妈妈做寿,一定要还原,再有剧组拍完戏当天请他们洗澡。当地是有那种洗澡文化吧,所以还不错,到拍的时候就全都剪了,差不多得有小200名的男演员剪了头发。那里的东北文化很浓,我们要把现代的东北人变成40年代的北京政治领导人和国民党的相关人士,所以不是找到就演,还是要经过挑选,一个个过目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4月28日下午准备拍夜戏,拍到夜里吃夜宵的时候,已经29日凌晨,那场戏是王宝强和葛优的戏,我们给王宝强过生日,王宝强是从《董存瑞》剧组赶过来拍戏的。王宝强是我找到他拍《天下无贼》的,他之前在北影厂做群众演员。那天他很激动,掉了泪。他说,以前在家过生日,他妈会煮两只鸡蛋给他,这是第一次在剧组过生日,他自己都忘记是他的生日。葛优演的是共产党的团长,这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演穿军装的角色,他之前演过警察之类的其他角色。
我们这部戏针对演员的衣服都是定做的,黄宝荣先生负责,他和张艺谋合作很久,奥运会的很多服装都是出自他手。也有这种情况,头一天觉得颜色或者尺寸不适合,第二天就能赶出来拍戏的时候就能穿上的,黄宝荣先生的加工厂基本上是随时随地跟着剧组。解放军这里灰布军装和草绿色军装,都是用集装箱,中影集团7米长的集装箱可能就得装上一两车。国民党军那里没有什么士兵,基本都是领导人物,所以将军服比较多,我们真正放映的时候还是解放军那边的大场面比较多,国民党军那边没有。真正的男主角还是唐国强,第一号男主演,但是这个戏里要是没有蒋介石陪衬,对手戏不行的话,分量就不够。女演员里面是演宋庆龄的许晴戏份比较多。
全明星阵容是韩爷提出来的,本来按照一个正规的模式套路制作,然后有一天韩总提出既然我们要做这个蛋糕,那么何不让大家都来参与,不管是剥蒜的还是剥葱的,所以最初是有这样一个念头,结果明星那里一呼应,这个事情就迅速地成了。到现在发展成为,没来的觉得自己没面子。我这里也有比较有名的人报名,比如王雅捷,她自己和她的经纪人公司要求了很多次。比如朱军怪韩三平说:“你看我也算是挺有名的,和你关系也不远,那你为什么叫了赵保乐就没叫我呢?”然后旁边的女主持人说:“这得报名得排队,没排上也不是你的错。”
群众演员没片酬,主要演员的片酬也都是象征性的,不是按照惯例的运作模式。张国立在影片的开机式上说:“我不光是不拿钱,我还是带着资金来的。”有些大腕的机票是经纪公司负责,也有一些是他们自掏腰包。■
(实习记者童亮对本文亦有贡献) 明星张国立葱蒜建国大业毛泽东演员中国电影剧情片战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