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断的音乐之旅

作者:马戎戎

(文 / 马戎戎)

( 朱哲琴和她的音乐采风小组成员在赛里木湖边 )

走到阿合奇,维吾尔族司机不肯再往喀什走,他惦念家人,要回到阿克苏,从阿克苏回乌鲁木齐。

朱哲琴和她的音乐采风小组,在阿合奇开会,商量要不要继续前往喀什。

7月本来是喀什的旅游旺季。然而7月7日的喀什,人出奇的少。中午坐在艾提尕尔清真寺旁的小摊上吃羊杂碎,维吾尔族群众的目光都投射过来。看到本刊记者,两个北京来的男孩也走过来,停在这里歇脚。他们住在喀什老城里的青年旅舍,旅舍老板叮嘱他们不要出门,可他们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出门逛逛。

吃完羊杂碎,转身往小巷里走去时,一个汉语流利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叫住我,认真地提醒:走大街,不要走小巷。

艾提尕尔清真寺广场上空无一人,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一辆辆军车满载着武警战士从广场前的大道上驶过。

“喀什那边怎么样?”电话里,朱哲琴问本刊记者。

“非常安全。”记者回答。

考虑到喀什是大城市,交通方便,朱哲琴和队员们还是决定从阿合奇前进到喀什,在喀什等消息。

采风路线的设计,来自刘湘晨。刘湘晨是新疆电视台的纪录片导演,自1994年起,他拍摄了大量有关新疆民俗的纪录片,他的《太阳部族》曾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连续播放4年。

刘湘晨说:“这条路线,涵盖了新疆最丰富的地理形态和音乐形态。东疆的鄯善,是维吾尔族聚集区,这里的鄯善县,是吐鲁番木卡姆的集中地。从鄯善进入天山北坡,进入布尔塔拉草原,这里聚居着东归的土尔扈特部的蒙古族和察哈尔的蒙古族。在这里,可以听到蒙古族的长诗《江格尔》,它和内蒙古的不一样,有一种颤音。

“翻越天山,进入伊犁河谷,这里是世界著名的湿岛,生活着哈萨克人。在这里可以听到哈萨克人的阿肯弹唱,这是一种怀抱冬布拉自弹自唱的形式。阿肯,在哈萨克语言原来的含义里,有牧师、医生、巫师、训导等综合身份,是生活中的智者,在这里可以看到新疆最美丽的草甸和河流。

“走那拉提翻越天山冰达坂,盛夏最热的时候,雪线和松林交融在一起,如诗如画。这里进入巴音布鲁姆蒙古族自治州,穿越自治州,沿着塔里木盆地,北缘向西缘,进入阿克苏地带,来到了刀郎木卡姆所在的地方。阿克苏偏西一点,200里左右,就到了柯尔克孜人的文化区域,这里是鹰出没的地方。

“据说在欧洲山地都有金雕出没,但它们只在柯尔克孜这一带山区产卵。据说,这里最大的金雕展翅4米,随便就能把黄羊叼起来。在这里,依然可以找得到会演唱传统长诗《玛纳斯》的人。

“从阿克苏离开阿合奇,就进入了喀什、和田代表的南疆维吾尔文化区。喀什再往下走200公里的莎车,是古叶尔羌汗国的所在地。这里是十二木卡姆的发源地,有阿曼尼萨汗的传说。16世纪,17世纪,由于十二木卡姆成为宫廷音乐,构架更完整,曲目更规范,吸收了很多先哲的文化诗篇进入,反映了那时文人的内心世界。”

从7月1日到7月6日,朱哲琴和她的队员们,自乌鲁木齐到阿合奇,领略了木卡姆在新疆各地因地域人文变化带来的形式演变。

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古典音乐,有“大型套曲”的意思。维吾尔木卡姆由十二部木卡姆组成,每一部又由大乃格曼(大曲)、达斯坦(叙事诗)和麦西热甫(民间歌舞)三大部分构成,全部演唱完十二木卡姆需20多个小时。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音乐源自西域音乐中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伊州乐》、《于田乐》等音乐传统,在汉唐时期已形成了完备的艺术形式。公元16世纪,叶尔羌汗国的阿曼尼萨汗王后组织音乐家们,将民间流传的十二木卡姆音乐进行了系统的规范,使木卡姆音乐更加完整地保留下来。新疆现存的木卡姆音乐有多种不同风格的类型,其中有喀什木卡姆、多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

在鄯善听到的木卡姆,属于吐鲁番木卡姆。刘湘晨介绍,吐鲁番木卡姆有11套乐曲,其中一套叫做潘吉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的麦西热甫部分结构出现了吐鲁番地区著名的、以诙谐幽默著称的那孜尔孔乐曲。

采风过程中,在那孜尔孔乐曲的伴奏下,表演的老先生、老太太们跳起了诙谐的舞蹈,他们做鬼脸,做出当地流行的“斗鸡”的姿态。那种生活和音乐舞蹈融为一体的气氛,深深感染了观看的人。

走到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木卡姆的情绪为之一变,几个老先生的手鼓一敲起来,立刻洋溢出苍凉和彪悍的气息。这里的木卡姆被称为“刀郎木卡姆”。阿克苏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开出的绿洲,比起吐鲁番盆地以农耕为主的生活形态,古代刀郎人的生活半牧半猎,演奏的音乐也带出了猎人的气质。

博尔塔拉草原听到的《江格尔》演唱,歌词大多是短句,演唱者兴致勃勃,眉目飞扬,与内蒙古草原唱“呼麦”的人的深沉内敛大不相同。

在阿瓦提,朱哲琴问刀郎木卡姆的演奏者,一位年高德劭的老者,他有什么愿望,他说:希望世界和平,因为只有世界和平,大家才有心思唱歌跳舞。

按照原有计划,喀什的下一站就是莎车,那里才是十二木卡姆的起源地,最华丽庄严的木卡姆演出的地方。然而在喀什联系莎车,消息迟迟不来,一行人只能在喀什的老城里游荡。

进入老城,就像进入了中世纪。黄色泥土的房子,方砖铺就的道路,妇女们穿着彩色长袍,戴着头巾,坐在墙角聊天,怀中抱着婴儿。铁匠铺里传来打铁的声音,做馕的匠人起劲地在刚出炉的馕上印着传统花纹。

转角处走出一群穿黑色长袍的妇人,她们头上裹着白色花纹的头巾,那是刚刚参加葬礼归来。见了陌生人,她们矜持地用右手在袍边微微行礼。

摄影师肖全被这一切刺激到了,他的快门闪得像AK47冲锋枪一样。

然而这一切也许不会再存在太久,和中国所有的地区一样,老城区正在被拆迁,成幢成幢的老房子在推土机下倒下,墙内精美的装饰孤零零地裸露在外面。

出生在新疆的音乐家艾斯卡尔,立即穿了一件印着“拆”的T恤,请摄影师肖全帮他在废墟前拍照留念。

一路走来的木卡姆演奏,都是通过当地的文化馆组织的。“演奏者平时都是农民,‘有事’才聚集起来。”朱哲琴介绍说。

这显然和艾斯卡尔小时候接触到的演奏形式已经很不相同。艾斯卡尔出生在喀什附近的叶城,8个月大的时候随父母到乌鲁木齐。“小时候跟妈妈回姥姥家,舅舅家。他们都是农民,白天种地,晚上吃完饭,一家人就开始弹琴、唱歌、跳舞。但是现在都是到婚礼、葬礼或者乡政府要招待客人时才把人召集起来。”

2005年,中国政府报送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申遗”的纪录片,是刘湘晨拍摄的,他拍摄的时候,观察到一个细节。“我观察到一个小细节,乐队一边演奏,一边闲聊,吃喝玩说都不影响,我心里非常不舒服。”刘湘晨说,“我觉得演奏者的那种心境已经没有了。”

刘湘晨自己选择拍摄题材的时候,他选择的是新疆民间流浪艺人“阿西克”:“从表现形式上,那是没有人组织的,完全是自在状态的。”

“我觉得音乐最感人的是心境,而在那种组织的状态下,真正震撼人的心境没有了。”刘湘晨说,“木卡姆对当地的父老乡亲来讲,不只是表演方式,而是精神寄托,是一种表达方式,这和京剧、昆曲完全不一样。他们的表演里有那种自然、自由、欢乐的情绪。你不是在欣赏一种艺术,是这种情绪在感染你。木卡姆不是濒危艺术,是新疆人精神的需要,依然有着内在生存的支撑力。我没看出它濒危,我觉得它活得很好。”

“他们即兴的成分很感人。我们在吐鲁番,跳舞的老头们互相逗,做鬼脸,斗鸡玩。有一位老太太给我印象特别深,她说自己65岁,但其实应该是七八十岁了。她年纪大了,动作不是很大,但她真的沉浸其中,我觉得她跳得最好。”艾斯卡尔说,“我唱歌的时候,也一直坚持要先感动自己。”

听《江格尔》的演唱时,演唱者说,他有一匹白马,唱着唱着,他觉得身上的气充满了,他跑出去抱住马,马就爆炸了。那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唱着唱着,天上有朵云过来了,他说:“我每次演唱都会下雨,这次再唱也会下雨了,现在已经把云唱来了。”唱着唱着,他开始叫朱哲琴“妹妹”。走的时候,他说:希望你不要忘了我。

艾斯卡尔说:“我希望我成为这样的音乐家,唱的就是你我他,唱的都是生活。”艾斯卡尔是带着琴上路的,在草原上,听完《江格尔》,艾斯卡尔抱着琴就冲了出去:“我必须要释放。”他在草原上放声歌唱,身后是蓝天白云和牛羊,大家开玩笑说,他把牛羊都唱倒了。

朱哲琴的这次采风,是她出任联合国亲善大使后发起的“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一站,一路走来,朱哲琴做了很多录音。

对于真正深入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域与人文发展和传承关系来说,这样一趟以录音采样为主要目的的行动,无论从时间还是深入程度来说,都是不够的。刘湘晨将之形容为“吃快餐”:“用吃快餐的方式来对待当地的文化,会对当地的文化不够深入。我自己很少有这样的采风,我拍片子,半年,一年,是常有的事。”

行动最大的意义,还是引起公众关注,让“世界看见”,让我们自己看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再也不可能总是援引西方的东西,必须要拿出自己的东西来。”朱哲琴说,“丰富的民间音乐现代化,我觉得这是个敏感问题。我两面在走,一方面想怎样不把传统的东西流失掉;另一方面,是怎样把传统继续创新和发扬下去,怎么把传统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我们的理解结合起来。”

朱哲琴说,这次“世界看见”行动结束后,她会录制一套双CD,一张是她从云南、新疆、西藏采集来的音乐原样,另一张是请各国著名音乐家以采样为基础重新整编的作品。她说:“这条路很宽广,也很冒险。可能会做错,但是还是要去做。”

“80年代、90年代初期,我那时候对民族音乐是不感兴趣的,我那时觉得我们不能总是给人家的印象是民族音乐,所以偏要去玩摇滚乐。在当时情况下,我觉得是改革,但是过段时间,比较冷静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民族音乐还是有很多好东西,所以民族的东西开始慢慢地进入了编曲中。我用了许多民族乐器,用了民族节奏。”艾斯卡尔说,“这次我到新疆来,不是来采风,因为我自己的风就在这儿。把民族音乐做好,我要先把我自己的音乐做好。”■ 中断木卡姆之旅朱哲琴喀什刘湘晨音乐艾斯卡尔新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