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的《东方陶瓷艺术》

作者:李晶晶

(文 / 李晶晶)

西方人的《东方陶瓷艺术》0( 2008年佳士得秋拍,《东方陶瓷艺术》(编号13)以22.5万港元成交 )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虽然不大,却有着全美国收藏品最丰富的艺术馆之一,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这座诞生于1909年的博物馆里收藏有古埃及艺术、古希腊艺术、欧洲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艺术、中国的陶瓷、日本和韩国的艺术,直至20世纪初期的艺术品,共2.5万件。这些艺术品是威廉·沃尔特斯(William Walters)和他的儿子亨利·沃尔特斯最终留给巴尔的摩市民的。

威廉·沃尔特斯是美国巴尔的摩商人。他的生意最初是从粮食买卖开始,到1852年已经涉足酒类批发业,并很快成为这个行业中最大的经销商。6年后,富有的沃尔特斯将家搬到了芒特弗农农场(Mount Vernon),那是巴尔的摩最美的地方。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沃尔特斯逐渐对艺术品产生了兴趣。最初关注的是本土艺术家,如阿尔弗雷德·米勒(Alfred Miller),雕塑家威廉·莱因哈特(William Rinehart)。与大多数收藏家一样,沃尔特斯起步探索的是欧洲当代绘画。

美国内战爆发,沃尔特斯和他的家人搬到巴黎躲避战争。在这儿遇见了艺术经纪人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在他指导下,沃尔特斯和妻子艾伦经常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到艺术家的工作室与艺术家们畅谈艺术。1862年沃尔特斯赴伦敦,参加了在那儿举行的国际艺术博览会,这次的博览会让他大开眼界,东方艺术的魅力更是深入他心里。在巴黎的这段时间,改变了沃尔特斯此后的艺术品位和收藏方向。

内战结束,沃尔特斯返回巴尔的摩市,他的商业重心由酒业转移到投资银行和铁路。同时继续扩大他的艺术品收藏,重点在两个领域,19世纪欧洲艺术与亚洲艺术(主要是中国和日本)。艺术品的来源,一方面是参加纽约的拍卖会,另一方面通过艺术经纪人乔治·卢卡斯在法国购买。与此同时,威廉·沃尔特斯也会经常去欧洲参加各类国际艺术博览会。他曾任1867年美国、1873年维也纳以及1878年巴黎博览会委员。并在这些博览会上购回大量的中国艺术品,包括青铜器、玉器、象牙雕刻以及漆器,而陶瓷是最重要的。为了深入了解陶瓷,沃尔特斯还参观博物馆和陶瓷生产企业。他到欧洲旅行,一定会去伦敦的南肯辛顿博物馆(现在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德国的德累斯顿博物馆和法国塞夫尔博物馆。威廉的儿子亨利也会随同他的父亲一起旅行,并参与收藏。

1880年,威廉在巴尔的摩芒特弗农农场开辟出展区,向市民展示他的收藏,并印刷了一些小册子供人观看。1889年,威廉·沃尔特斯开始了当时美国印刷史上一项最庞大也是最昂贵的出版计划:印刷一套以他收藏中国陶瓷为内容的大型图录《东方陶瓷艺术》。为此,他预留了25万美元作为整个印刷经费,并把余下的利润归于出版商。

西方人的《东方陶瓷艺术》1

英国汉学家、中国陶瓷鉴定家斯蒂芬·博希尔(Stephen Bushell,1844~1908)为此书作者。博希尔1868~1900年为英国驻华公使的医生,居住在北京。他利用威廉·沃尔特斯的藏品为插图,并节略他的中国陶瓷历史知识,撰写了此书。博希尔医生曾受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博物馆委托,在北京帮他们收购古董。1882年,他为维多利亚博物馆买了一个深蓝的钧窑盅和一个哥窑盅,由此可见他对中国瓷器的认识。他修正了较早的法文版《景德镇陶录》翻译中的错误,并把《陶说》翻译成英文。

为了追求完美,沃尔特斯改变初衷,弃用法国平版印刷,而改为聘用美国印刷业龙头、波士顿的路易斯·潘(Louis Prang,1824~1909)承印此项印刷工程。使用的是技术上极为复杂的石版彩印,细腻呈现东方瓷器丰富的釉色色谱,并准确掌握器物的形状与比例。如此大数量的图例,远远超出当时欧洲出版的艺术图书,而其彩色图片的超高品质更震撼了各地收藏家。

西方人的《东方陶瓷艺术》2( 2009年中国嘉德春拍,《东方陶瓷艺术》(编号37)以22.4万元成交 )

书中的彩色图片都是由詹姆斯·卡洛韦尔(James Callowhill)及其3个儿子詹姆斯·克拉伦斯·卡洛韦尔(James Clarence Callowhill)、悉尼·托马斯·卡洛韦尔(Sydney Thomas Callowhil)、柏斯·詹姆斯·卡洛韦尔(Percy James Callowhill)手绘完成。为此,沃尔特斯把他府邸二楼图书馆作为画室,并为画师提供住宿。整个绘制过程历时7年,其精确程度甚至连画室对面的建筑物也被绘在瓷器的反光面上!

其实,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彩色打印和原始的印刷是完全不同的。最早是单色印刷,其后发展为四色印刷,也叫彩色印刷。彩色印刷大都采用分色版体现各种色相,分色版多由红、黄、蓝、黑四色网线版组成。在需要特殊的色彩时,就须使用这四色以外的特制色,设置专色版。专色版的色彩标识可指定色谱中的某色相,专门调试。事实上,如果用高倍放大镜去看,会发现这种彩色打印的色彩并不清晰明朗,它远远不如绘画中那种颜色表现来得直接。可以说,在彩色摄影、彩色印刷发达以前的年代,《东方陶瓷艺术》的完成在西方近代出版史及西方的东亚艺术收藏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方人的《东方陶瓷艺术》3( 路易斯·潘在波士顿的印刷工厂 )

1896年《东方陶瓷艺术》由D. Appleton & Company出版社在纽约出版,一套10册,限量版500套(实约200套)。它的文字包括27章、400多页的正文,是出版于美国本土的第一部关于东方陶瓷史的论述。文字间则穿插有437张黑白插图,以及116张手绘得精准无比的全页彩色图片。这套书体积巨大,长56厘米,宽42.5厘米,是大部头的书。这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图书中都极难见到。皇宫里有,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但这属于国家工程,都是在盛世时所修订印制的,这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

东西方对书的理解差异很大,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书就是用来读的,因此可以看到后来的线装书,还遗留有竹简的一些特质,书较软适宜卷握着看。而西方的书会为了美观,专门有装帧的作坊,可以将书皮做成皮面的,也可做成布面、书脊烫金等,花样繁多。这是因为西方人将书房作为重要的活动场所,会友见客多会安排在此。这样一来书房成为开放的公共场所,而不像中国的书房是封闭对内的。那么装帧精美、大部头的书便成为书房里最好的陈设和收藏物。

西方人的《东方陶瓷艺术》4( 亨利·沃尔特斯 )

《东方陶瓷艺术》书成后,绝大部分都赠与国家政要、博物馆、图书馆及馈赠好友,每套都印有受赠者的机构名称或私人名字。根据《纽约时报》1897年12月11日和14日的记载,当时此书发行价为500美元,是最昂贵的书籍。相当于当时堪萨斯州一个法官一年的工资。

此书极少在拍卖市场出现,其稀有性及重要性实与1906年乔治·孔兹(George Kunz)编的《The Bishop Collection: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in Jade》旗鼓相当。

西方人的《东方陶瓷艺术》5( 威廉·沃尔特斯 )

去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编号为13号的《东方陶瓷艺术》成交价为22.5万港元,中国嘉德今年春拍“文房清韵——明清书斋雅玩”一场中,编号为37号的《东方陶瓷艺术》拍出22.4万元。查阅记录,1897年美国实行金本位,黄金官价定为20.67美元兑1盎司,等于1美元含金量为1.5克。100多年后,这套珍稀的《东方陶瓷艺术》卖出的价格却远远低于当年,倒是一说。■

西方人的《东方陶瓷艺术》6( 沃尔斯特艺术博物馆展厅 ) 陶瓷艺术西方人东方

上一篇: 流感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