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铺盖

作者:王星

(文 / 王星)

关于“炒鱿鱼”与“解雇”间的渊源,一般的解释是:以前广东一带雇工多包食宿,当伙计被店主开除,伙计就得收拾细软离开。所谓细软,通常只有一个轻便包袱,至多外加一床棉被或竹席。鱿鱼片熟透时会自动蜷成一卷,正形似棉被或竹席卷起一束。故而“炒鱿鱼”在广东一带方言中被用来借指卷铺盖、解雇。

尽管这层含意不佳,“炒鱿鱼”作为一道菜开始还是挺风雅的。关于最古老的炒鱿鱼,现存这样一种传说。汉名晁衡的阿倍仲麻吕于唐开元五年(717)由日本西渡长安求学,过海时有一条鱿鱼被海浪冲落船上,船夫将其爆炒成菜,晁衡吃后大赞,到长安与王维、李白唱和时就经常亲自下厨烹制此菜。后来晁衡离开了长安,倒留下一道名菜:“晁衡鱿鱼”。“晁衡鱿鱼”据说是长安的厨师为纪念晁衡而创,说是在“油爆鱿鱼”的基础上结合了长安人嗜食酸辣的特点。

既是改良之作,所谓“油爆鱿鱼”的历史想来该更为悠久。但“鱿”字本身的历史却并不长,比它资格更老的其实是“鰇”字。鱿鱼因身体绵软而被古人称谓“鰇”,《正字通》中说“鰇”,“本作柔。似乌鲗,无骨,生海中”,而所谓“鱿鱼”实际上是它在龙岩、漳平等地方言中的名称。厦门、泉州方言中甚至借用了通“沉”的“流”字,以“流鱼”代指喜欢沉在水底的“鱿鱼”。意思倒是不差,但若以鱿鱼的姿态去想象《荀子》中“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实在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古人最常用的还是更易写易懂的“柔鱼”。所谓“柔鱼”,最早的记载可见苏颂的《本草图经》:“柔鱼,与乌贼相似,但无骨尔。”岳珂曾有诗题为《酬赵季茂遣饷松实鳗鮆柔鱼》,《西湖二集》曾记述杭州酒楼有卖所谓“家风”,其中包括虾茸、柔鱼。《儒林外史》第四回中,汤知县招待范进的家宴是“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

《本草图经》与《正字通》的注释中都说柔鱼“越人重之”,《儒林外史》中的柔鱼也点明了是“广东出的”,广东与柔鱼或称鱿鱼的关系似极密切。然而,从现代生物学意义上讲,柔鱼并不等同于鱿鱼。虽然二者同属软体动物门,但柔鱼属柔鱼科,真正的鱿鱼属枪乌贼科。柔鱼较小,体长一般在300毫米左右;鱿鱼较大,体长可达600毫米。柔鱼的肉鳍位于身体末端,两鳍相接呈心脏形;鱿鱼的肉鳍则位于全身后2/3处两侧。此外,柔鱼属开眼类,眼睛最外面一层被称为“假角膜”的透明层有小孔与外界相通;鱿鱼的假角膜是封闭的,不与外界相通,故属闭眼类。台湾、福建南部、广东和广西沿海都有大量鱿鱼,而柔鱼科中的太平洋柔鱼主要活动在日本海和中国黄海北部。以晁衡当年西渡的路线看,被海浪打上船的怕只是“柔鱼”,而广东的“炒鱿鱼”还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在水产市场中,鱿鱼因味美而身价远高于柔鱼。按这层意思理解,虽是俗语,将对方比作“鱿鱼”其实颇还体现出几分雇主对伙计的尊重,否则当直接贬为“柔鱼”。

广东方言中“炒鱿鱼”的另一种说法是“执包袱”,缺乏一些“炒鱿鱼”的想象力,却与英语中的“give the sack”不谋而合。“sack”本义为“麻袋”,其起源可谓源远流长。“sack”的祖先被用来表示“商品”,希腊人与腓尼基人交易,顺道学来了“sakkos”,继而又传递给拉丁语系的民族;拉丁语系民族将它以“saccus”的形式传递给和自己做买卖的日耳曼部落,后者将该词变形为“sakkiz”,而其他一些民族延续了拉丁文中的样式。古英语同时兼纳了这两种形式,来自日耳曼语的“sakkiz”演化为“s■c”,来自拉丁语的一脉则定型为“sacc”,后者便是如今的“sack”的直接祖先。“sack”由炙手可热的“商品”退化为纯粹的“背包”、开始作为动词带有“解雇”之意始见于1825年,据说源自雇工走时将自己的工具装进背包的动作。对应上“sack”同在1825年开始具有的“床铺”含意,它简直与汉语的“执包袱”或“卷铺盖”神合得无以复加。

依照诞生年代排列,同为俚语“解雇”的词语中,“sack”资格最为古老。虽然如今使用广泛,但“fire”作为“解雇”的动词用法初始见于1885年的美式英语,比“sack”晚了60年,甚至还晚于1877年挤入此道的“boot”。也许是这种事真的不好说出口,英语中给“解雇”已经累积几十种说法。这些轻重俚雅程度各异的说法中,目前大多数人认可的用法有:“lay off”多指暂时或短期解雇,经常被委婉用于裁员时期;“fire”则多指因雇员本身问题而导致的断然的永久解雇;“discontinue”可以当“fire”的委婉说法,而“discharge”则属于语气较重的一种;“pink slip”作为“解雇通知书”出现于20世纪初,指“员工周薪信封里夹着的粉红色小纸条”,类似矫情的还有“marching orders”和“walking papers”。至于实际带着几分嘲讽的“one was ankled”,那是好莱坞《Variety》杂志的发明。

所有这些说法中,语气最轻最隐讳、然而最正式也最古老的是“dismiss”。“dismiss”始见于1432年,源自拉丁语“dimissus”,有说与“dimittere”(送走)同源。拉丁语中“di-”有“离开,远去”之意,而“mittere”则有“遣派”之意。反照汉语,能在曲折程度上与“dismiss”媲美的怕只有一个“除”字。古人以拜官为“除”。《前汉·田蚡传》“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有注“凡言除者,除去故官,就新官”。“除”的“变易”含意如今几乎只保留在“除夕”一种说法中,“开除”反成了仿佛比“解雇”还严厉的说法。其实,和“炒鱿鱼”中的“鱿鱼”和“sack”所代表的“铺盖”一样,它们原本都该是带着几分尊敬的。■ 鱿鱼铺盖

上一篇: 丁聪先生
下一篇: 鲑鱼帝国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