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图书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去学院图书馆,门开着,不见管理员。叫了一声无人应,我就直接进去了。翻了下钱穆的《庄老通辨》,囫囵生吞,感触颇深:大师就是写自己的书,让别人去研究吧!丢下钱穆,拾起一本《陈寅恪诗笺释》,诗风盘旋郁结,感慨至深,譬如“今宵春与人同暖,倍觉承平意味长”,“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云云。

正看得凝神忘机,忽听见有人说:“同学,你又来了!”探头望了望,没人。10分钟后,我看中了一本博尔赫斯的《沙之书》,1975年出的,封皮已经褪色,内页暗黄焦脆,好像一捻就要灰飞烟灭。这种老古董可不好找,我想我可以走了,顺手把《陈寅恪诗笺释》扔进推车。于是几本书以一种不太规范的姿势(一个“人”字,或者一个“众”字)横卧书丛中。

“同学,把书放好再走!”管理员座上只有一张报纸和一个水杯,哪来的声音?

神了!我拔腿开跑。

“站住!”声音大得可以震掉墙角的蛛网。

一个干瘪的老太太从倒数第二排书架后闪了出来。是那个戴“瓶底”眼镜的管理员,她手里拿着两本放错的书。我注意到她的衣服:一种书皮的颜色,仿佛动物身上的保护色,站在书堆里根本认不出来。

“你每次都乱放书,超期了也不晓得还!上次没罚你的款,又来了!”“你怎么知道我的书超期了?我还没查呢!”“你超期了16天,不信你查。你们班有个姓袁的女生,半年前借了本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现在都没还。”“哦,她呀!她说那本书掉了。”“造孽。”她从一排哲学书中抽出一本又添上一本,眼睛没有离开书架。

“我们借些什么书你都知道?”“你上次藏了一本《迂回与进入》在最后一排书架的顶上,几个月也没来借。你还把《风起南方——传媒研究》画得花眉戏眼。唔,我好久没罚过学生的款了。”

我正欲申辩,被她打断了:“你看书杂而不精。上个月你借了一套《蜀山剑侠传》,后来又借了一本《一分钟小说选》。你找书的时候,我在你旁边放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洛丽塔》,你瞧也没瞧一眼……”

“老师你在这里多久啦?”我开始对她的经历产生好奇。“我初中毕业就在这里,41年了。”“那你不是把这些书都看完了?”“书有三种,上书、中书和下书。如果潜心研习,上书是可以看完的。至于中书和下书,有不必看和不可看。”

“什么是上中下?”

“尽言之不如无言,自己去分吧。”

我出来的时候,看见她正用绳子给一些书打捆,绕书三匝,牢不可解。■(文 / 郑听雨) 读书图书馆文化巴别

上一篇: 打折打得心碎
下一篇: 流沙河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