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之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尽管车票很难买,尽管需要长途跋涉、多次转车,但每年和媳妇一起回家过年,似乎已经成为惯例。先坐12小时火车,然后6个小时汽车,接着3个小时汽车,最后打车40分钟左右或者驴车2个小时左右就到家了。分别经过胶济铁路、京沪铁路、石太铁路、青银高速公路、普通柏油路、砂石路。深夜。列车在石太铁路上不断前行,我们没买到卧铺,在座位上不停地打盹,困得要命。12个小时的硬座虽然辛苦,但是因为回家时候的心情是愉快的,不管有多少困难都让我感觉到兴味盎然,离太原越近,心情越畅快。
数千公里的路程两端,一端是我的父母,一端是我惴惴不安的心。每年离开故乡的时候,总是依依难舍,总是大家心里难受,父母总觉得与其这样伤心而且一路旅途劳顿,就主张让我们明年不如别回来了吧!我也深表同意。可是一旦年关来临,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托人买票,打点回家的礼物、行囊,而父母也不再如年初离家的时候那样坚决——年初的主张不过是心疼我们旅途的辛苦,并非真的不想念自己的孩子。
下了火车登上开往陕北绥德的汽车,扑面而来的是我认为语法与词汇比普通话丰富十倍的、令我倍感亲切的陕北话。尽管全是陌生人,可是我迫不及待地与他们搭讪,海阔天空地胡吹。待汽车跨越晋陕大峡谷,进入陕西境内,那简直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一草一木似乎都觉得异常亲切。
终于到家了,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过年,盘腿坐在炕上整夜整夜地与奶奶、父母聊天。在外面的世界啥也不缺,就缺聊天。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一下班人困马乏,吃完饭就是上网、看电视,偶尔看书,然后睡觉、起床、洗脸刷牙,新的一个轮回开始。现代社会要求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成为一颗螺丝钉,雷锋同志当年努力要实现的事情在今天让我们轻松实现。尽管应该早点订返回的车票,但是这个事情谁也不忍心提起,毕竟才刚刚回家。等到时间非常紧迫了,我才偷偷摸摸给城里的同学打电话嘱咐订票的事情。
知道时间很紧迫,就想帮家人多做一些事情。可是自从“退耕还林”以后,地没得种,大家基本都没事做。我只好做一些诸如打扫院子、剁饺子馅、烧水等琐事。三弟正在上大学,我很想告诉三弟一些自己在外面闯荡的经验,以免他走弯路,可是他开口闭口总是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倾向,道理比我还多,对现实世界的严峻性与残酷性认识严重不足,说多了怕影响他的学业,只能作罢。
爬山是回家的必修课。看那熟悉的一个又一个山头,高原上这么多的山,何其相似,又是多么的不同啊。小时候,我怎么会想到我会离开这些亲爱的山头呢,我怎么会想到日后我会与我这些亲爱的伙伴天各一方呢?我所有的梦想都是筑在这高山之上的。童年的夏日,睡在树荫下的我做过很多梦,我梦见我武功盖世,飞檐走壁,行侠仗义、抱打不平,最后成为众人仰慕的大侠,成为众多美女暗恋的英雄,但我最后只选择了漂亮小姑娘小娥……唉,时至今日,不知小娥身在何处,而我又怎能料到自己会远走高飞。
时间过得很快,我又得离开家了。无论多么铁石心肠的人,在这一刻,总是会表现出内心柔软的那部分。原以为自己已经可以做一只远走高飞的风筝,可以不用任何人的照顾,却没想到自己在亲人面前突然变得那么软弱,突然这样地留恋这里的一切。
列车隆隆地往前走,翻山越岭,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风景从我眼前流走,我离开村庄、离开西部越来越远。而我多么希望这只是童年时代睡梦中五彩斑斓的梦,多么希望这并不是一个现实。
曾经痛恨她的落后、慨叹她的贫穷,因此发誓“我考不出去,爬也要爬出去”。我的两个弟弟也在这样的鼓励下,考了出来,现在只有妹妹在父母身边。他们慢慢老了,将来怎么办呢?他们愿意跟着我出来养老吗?
列车继续前行,穿越一个又一个灯火辉煌的城市,穿越一层又一层的黑夜。我那往日坚强无比、坚硬无比的内心,此时充满了胆怯、软弱、温情混杂在一起的复杂情绪。我躺在卧铺上辗转难以入眠,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恐惧,一心想回到我那个温暖、熟悉的小山村里面。闭上眼,村里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十来岁的时候,我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10多年后我会离开这里,走到那么远的地方。
在父母身边的时候,虽然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总是给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陪父亲聊聊他感兴趣的话题——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安静地听听,并没有意识到什么,但当离开父母,却发现自己做得远远不够,真的不够。寄点钱就可以了吗?甭安慰自己了。钱对于他们来说又有什么用。更何况在繁华的城市里,我是多么的卑微和微不足道。我想探究生命的意义,或者价值,以及人应该有的追求。可是越探究就越觉得面对庞大世界时的无力,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绝望。
可是冷静下来想一想,留在家里不出来又能怎样呢?生计困难,面朝黄土背朝天,媳妇也娶不到,父母也是坚决反对的——供我们上学的目的便是为了改变命运,如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而未能改变命运,就枉费父母的毕生心血了。
唯一的遗憾,是回家的路太远了,确实太远了。■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