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陷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文仕全)

“关注广大鼻炎咽喉炎患者,为弱势群体献爱心,特开展免费诊疗、免费发放8天药品活动。”这是成都南大街一家医院在电视广告上的承诺。这几天正值感冒引起鼻炎发作,喉痛鼻塞、头昏脑涨,十分难受,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这家医院。到前台挂号却被告知:看鼻子免费,再看咽喉要交费40元。我说只看鼻子。见我没付费,医生没检查便拂袖而去。我找院领导解释,一位医务科长说:其实成都这种天气,鼻炎咽喉炎一般是很难治的,我都有鼻炎,教你一个简便办法,买点苍耳子和华素片,苍耳子通鼻窍,华素片口含消喉炎,坚持服一段时间就行了。这话听来觉得实在,气也消了许多,不再奢求那“免费发放的8天药品”,便到附近一家社区医院拿了苍耳子和华素片服用。谁知服了几天病情不但没有缓解,鼻塞反而加重了。

正好看到一家区级医院在电视上的广告,声称对疑难的鼻炎咽喉炎有创新疗法。不顾家人“重蹈覆辙”之劝,来到这家医院。刘姓医生介绍创新疗法就是将含有胎盘多肽和克林霉素的注射液直接注射进鼻管或喉管进行消炎,注射一次260元。注射几次?因人而异,几次到十几次。见我迟疑,医生开导我说,有位来自都江堰的大爷刚走,几次就治好了。于是我咬牙缴了费。2毫升黄色药液注射完毕,与几位同病相怜者交流,才知效果并非那么有效。一位从彭州来的农民说,他注射了7次,当时缓解一点,过后仍然不行。

还没走回家,鼻子又堵了,进而延伸到心口。为了排堵,我拿起电话问询市物价局。收费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类胎盘多肽仍然属非社保药,在物价卫生等部门控制之外。这让我不寒而栗:既然物价部门不对其监控,医院就可以自定暴利价,难道这一重大民生陷阱,管理部门真可以无视? 医疗正能量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