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我的就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肖彦彬)
远在农村的父母常打电话来问,“工作找得怎样了?”我无须也不能跟他们解释什么叫金融危机,也不能说今年的工作很难找。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硕士研究生,我承载了父母太多的希望。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正处在就业的寒潮里。
我是一名法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长沙某211工程大学,是本科毕业后工作半年不如意再选择考研的。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认为读完研究生就能有份好工作,甚至将其视为改变人生的一次机会。然而,3年过去,情势不但没有改观反而变得更糟。按常理,每年的11月会有很多大型公司企业来我们学校开招聘会,但今年来学校的企业却很少,为法学专业提供的岗位更是少之又少,好点的高校招聘法学类教师都要求博士了,一般的公司企业为了节省用人成本,只招本科生,我们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到目前为止,我网投了数十份简历,如石沉大海;现场投了十几份简历,却连笔试的机会也没有。
其实这暴露了法学教育一个很大的难题:一方面,法学教育是精英教育,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另一方面,越是接受长时间的法学教育,我们的知识面却越窄,越不适合去企业上班。毕竟,不是每个法学专业的学生都能当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有相当部分毕业生要回归企业这片广阔天地,哪曾想,等待我们的却是这番光景。究其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于金融危机,而应该归结于当年声势浩大的“扩招”,法学专业又是“扩招”风潮中最为严重的,可用“泛滥”来形容。随着毕业的临近,我们这些法学研究生的光环在慢慢褪尽,不管是登临政府机关的“庙堂”还是去往公司企业,这充满竞争的“江湖”,我们的路注定不会平坦。 大学法学考研法学专业法学教育就业